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增强T2 FLAIR序列上脑膜瘤周边弧线状强化的特点及其病理改变,明确肿瘤与脑实质交界面的血供情况,给临床提供术前指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手术证实的89例脑膜瘤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 MR扫描,包括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横断面T2WI、T2 FLAIR,增强后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以及最后加扫T2 FLAIR。结果 89例病例中所有脑膜瘤都显示明显强化。在增强T2 FLAIR上,54例(60.7%)脑膜瘤显示出周边弧线状强化,其中25例(28.1%)在平扫T2 FLAIR序列或增强的T1加权像上都未见该征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外双重血供,病理证实该征象阳性的脑膜瘤表面具有更高的微血管密度,可能为软脑膜动脉血供区。52例(58.4%)显示脑膜尾征,该征象显示在35例患者的增强T2FLAIR比T1增强序列更明显。结论脑膜瘤增强T2FLAIR上可显示周边弧线形强化特征,可有效判断肿瘤与脑实质交界面的病理特征,从而判断脑膜瘤的软脑膜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CT和脑血管造影,这两项技术互为补充。脑膜瘤的颈外动脉供血特点乃众所周知,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系统的脑膜血管供血,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为了提高脑血管造影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率,我们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57例,着重观察动脉期脑动脉脑膜支的供血,并以41例脑胶质瘤和桥小脑角听神经瘤8例,共49例作为对照。本组脑膜瘤发生的部位:矢旁8例,镰旁9例,大脑凸面13例,蝶骨嵴8例,前颅凹底2例,嗅沟3例,鞍结节2例,中颅凹底7例,天幕1例,后颅凹桥小脑角区4例。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血管影像特征及术前栓塞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血管影像特征及手术前栓塞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脑膜瘤造影的血管影像资料及临床治疗。结果:造影显示由单纯颈外动脉为主供血的脑膜瘤9例,由单纯颈内动脉或以颈内动脉为主供血的脑膜瘤5例;脑膜瘤主要是经脑膜静脉引流;13例行脑膜瘤术前有效栓塞后手术切除,术中平均出血100-400ml,病理证实为脑膜瘤,1例作γ-刀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脑膜瘤可由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单独或混合供血,亚选择性栓塞主要由颈外动脉供血的脑膜瘤,可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膜瘤血液供应特点及其术前栓塞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3例脑膜瘤发生于蝶骨嵴两例,发生于左侧大脑镰旁1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外动脉栓塞术,3例患者均于术后3-5d行外科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均见明显的肿瘤血管闭及明显的血管移位表现,其中供血动脉由脑膜中动脉2例,由脑膜中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分支联合供血1例,栓塞术后,3-5d内行外科肿瘤切除术均达到了术中出血量少,肿瘤界限清易剥离,节约手术时间的效果,结合脑膜瘤术前造影加栓塞术,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脑膜瘤术前栓塞的护理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张洁脑膜瘤是颅内一种良性肿瘤,多在脑外生长易突向脑内。受颅内、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而颅外供血尤为重要。肿瘤因血运丰富,术中易出血而使手术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三维增强MRA评价脑膜瘤血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脑膜瘤血供及邻近静脉窦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3D CE-MRA检查,应用MPR、MIP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膜瘤的血供进行观察.结果 30例脑 膜瘤中有14例颅内动脉参与供血;有16例脑膜瘤将颅内大血管推移、压迫,但跨过肿瘤段没有直接分支到肿瘤;供血动脉与脑膜瘤呈簇状分布;静脉呈"抱球状"分布在肿瘤的表面.回流到附近的浅静脉或静脉窦;13例窦旁脑膜瘤8例静脉窦受侵,清晰显示窦腔内改变及侧支循环静脉通路;17例大脑凸面脑膜瘤能够在同一平面完整显示近颅骨侧血管的起止点及走行路径.结论 通过应用高场强3D CE-MRA可以显示脑膜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与颅内大血管的关系以及窦旁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整体的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走行途径等重要临床信息,为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读片窗答案     
本病例术前CT诊断为前颅凹脑膜瘤;MRI诊断为前额部占位,胶质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双额叶内侧,前缘为脑表面,下至颅底及鞍上,后至三脑室前部,颅底骨质及脑膜未见破坏,大小约8cm×7cm×6cm,内侧与大脑组织分界清,大脑镰被侵袭破坏,脑膜色灰白及暗红色,内为黄色组织,质硬,血供丰富,双侧大脑前动脉被肿瘤包绕,有些穿枝供应瘤体,肿瘤后下部供血丰富。病理诊断:混合瘤(胶质瘤和脑膜瘤混合)。讨论在临床病理文献中,对于颅内混合瘤的发生有三种推论:①综合瘤学说:即认为肿瘤来源于两种胚层。②依附学说:诱导…  相似文献   

8.
颅内巨大脑膜瘤,多由颈内、外动脉供血,后者常为主要供血动脉。超选择性颈外供血动脉栓塞使手术效果常较满意。本文对四例颅内巨大脑膜瘤进行了术前栓塞治疗,对于本法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非典型部位(侧脑室、脑内、小脑、脑池、松果体区、眶内、颈静脉孔区、鼻窦)脑膜瘤的MR表现,32例脑膜瘤均进行了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恶性脑膜瘤4例,良性28例;多发脑膜瘤2例,单发30例(颅内外沟通2例)。非典型部位脑膜瘤MR表现主要呈等T1等T2或稍高、稍低T1、T2信号的实质性肿块,信号均匀,呈圆形、类圆形或浅分叶状,强化均匀或呈“靶环”样强化。结论:脑膜瘤有较特征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大多数非典型部位脑膜瘤可作出影像学定性诊断,对临床的术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病例 女,25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无恶心、无胸闷气急,无呼吸困难,无四肢抽搐.外院就诊检查头颅CT示颅内占位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复查.颅脑MRI检查示右额叶巨大肿块,呈T1FLAIR像等低信号、T2FLAIR等高信号及DWI像高信号影,内见畸形血管流空信号影,边界欠清,周围脑实质水肿,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部分坏死灶,邻近脑膜增厚、强化,脑膜尾征可见,提示血管瘤型脑膜瘤可能(图1,2).入院后行颅脑CT增强示右额叶片状高低不均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后病灶显著不均匀强化,CTA示混杂血管团,提示“颅内动静脉畸形”可能(图3).术前行DSA检查,并行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图4).术中见肿瘤质地软,呈现鱼肉状,血供极其丰富,出血量约600 mL;术后病理结果为胶质肉瘤(WHOⅣ级).  相似文献   

11.
柔脑膜转移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柔脑膜转移的解剖基础、转移途径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29例病人均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和横轴位FLAIR平扫。团状注射Gd—DTPA0.2mol/kg后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和冠状位T1WI抑制脂肪序列增强扫描。结果 脑实质转移灶伴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占17.24%。脑实质转移灶伴柔脑膜结节灶及线状增厚、增强影占24.14%。柔脑膜结节灶及线状增厚、增强影13.79%。单纯柔脑膜结节灶6.90%。单纯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13.79%。沿室管膜以及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13.79%。脑实质转移伴柔脑膜以及颅神经脑池段增厚、增强影10.34%。结论 柔脑膜的解剖结构、血供特点和脑脊液循环决定了柔脑膜即可发生血源性转移又可发生脑脊液源性转移。恶性肿瘤怀疑柔脑膜转移的病人必须行MRI增强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原发性肝癌(HCC)CT增强门静脉期强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本组HCC门静脉期强化共4例,行CT双期增强扫描及肝脏供血动脉DSA检查,分析供血动脉特点与门静脉期强化间的关系。结果:本组门静脉期均强化。完全性门静脉期强化1例,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膈下动脉及肝动脉分支1例;区域性门静脉期强化3例,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膈下动脉2例,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网膜分支1例。供血动脉均走行较长。结论:HCC门静脉期强化供血动脉走行较长,部分管径纤细,导致肿瘤强化延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肿瘤血供来源。方法:对接受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TAI)的21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以显示肿瘤血供来源。结果:晚期胰腺癌患者DSA造影可见血供来源146例(67.0%):其中,胰头颈部癌患者61例,其前3位供血动脉来源依次为:胰十二指肠动脉前上、后上弓(50例,82.0%),胰十二指肠动脉前下、后下弓(31例,50.8%),胰背动脉(14例,23.0%);胰体癌患者48例,主要供血动脉为:胰背动脉(35例,72.3%),肠系膜上动脉(9例,18.9%),胰大动脉(7例,14.6%);胰尾部癌患者37例,主要供血动脉为:胰尾动脉(29例,78.4%),胰大动脉(14例,38.8%),胰背动脉(3例,8.1%)。其中61例胰头颈部癌患者中有34例(55.7%)行DSA可见两支动脉血供。结论:胰腺癌患者的肿瘤血供与肿瘤位置相关:胰头颈部癌肿瘤血供大多来源于胰十二指肠动脉,胰体癌肿瘤血供多来源于胰背动脉,胰尾癌肿瘤血供多来源于胰尾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20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5例,对其MRI与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MRI示1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平扫T1WI呈高低不均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5例,等信号4例;增强扫描14例呈不均匀显著强化;窄基底与脑膜相连11例;颅骨破坏6例。2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MR平扫T1WI均匀较低信号及T2WI均匀较高信号21例,23例病灶显著均匀强化,16例呈宽基底与脑膜相连。病理示两种肿瘤来源不同。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与血管瘤型脑膜瘤其起源不同,而MRI则十分相似,前者是恶性肿瘤,往往出现分叶征、跨叶生长、与硬膜呈窄基底相连、有丰富的血管、肿瘤易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破坏邻近颅骨等特点,据此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16.
报告2例颅内巨大型脑膜瘤和1例海绵状血管瘤,因肿瘤血供丰富,并有明显的颈外动脉供血,使手术切除困难。术前采用经股动脉插管颈外动脉栓塞术,有效的减少了肿瘤切除手术中出血,使肿瘤得以彻底切除。对栓塞适应症、栓塞技术和方法、并发症预防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多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对早期鉴别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53例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 T平扫与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台后进行V R、M I P与M P R图像重建,由两名以上主治医师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后判断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准。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符合率为90.57%;53例患者中共50例显示肿瘤供血动脉,3例未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发现95支血管,16例侧支供血,9例动静脉分流。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早期鉴别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具较高临床价值,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T2 FLAIR增强序列和T1WI-3D-TFE增强序列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对32例临床最终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常规进行颅脑MRI扫描后进行T1WI-3D-TFE增强,然后进行T2 FLAIR增强。由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对T1WI-3D-TFE增强和T2 FLAIR增强对脑实质及柔脑膜病变显示程度进行对比,统计方法采用两组二分类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 FLAIR增强对脑实质和柔脑膜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5.0%和92.0%,T1WI-3D-TFE增强的显示率分别为58.2%和36.0%,T2FLAIR增强的显示率高于T1WI-3D-TFE增强,统计结果显示T1WI-3D-TFE增强和T2 FLAIR增强对脑实质及柔脑膜病变显示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T2 FLAIR增强序列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优于T1WI-3D-TFE增强序列,T2 FLAIR增强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脑实质及柔脑膜病灶数目和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在颅内肿瘤中相当多见,占颅内肿瘤15%,自从CT应用于颅内检查,对脑膜瘤定位诊断是准确的,但在定性方面尚不能完全确诊,导致有些病人不能及时手术,仍需股脑造影检查来了解肿瘤供血情况,因此股脑造影检查仍为目前脑膜后定性诊断较为可靠的方法[1~2]。我院自1982年开展股脑造影以来,对脑膜瘤定性诊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33例股脑造影诊断为脑膜瘤的病例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3例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分别为23~52岁。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及肿瘤所在部位引起的运动障碍。以上病例均进行了股脑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CEMRA)表现。方法55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随机选择的同期48例正常人及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使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研究对象行CEMRA成像。分析脑供血部脑供血动脉病变与TIA的关系。结果TIA组及正常人组以Willis环前病变为主,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Willis环后病变为主,与前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支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A组及脑梗死组供血动脉倾向于多支动脉的多发狭窄,正常人组多为单发狭窄或迂曲。结论Willis环对脑供血具有明显的代偿作用;TIA患者脑供血动脉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能是发生严重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