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本院 1 998~ 2 0 0 1年对 80例颅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中男 5 7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36 .4 (2 0~ 70 )岁 ;车祸 6 0例 ,坠落伤 1 5例 ,击伤 5例。已行开颅去骨板减压术 37例 ,病人均经CT或MRI和腰穿检查得到确诊。1 .2 手术时间与方法 脑外伤至发现脑积水的时间一般为 1 0d至 1年左右 ,其中较为集中的时间在伤后 3~ 9周 ,本组为 4 7例 ,占 5 8.8%。全组有 5 2例在 3个月手术 ,1 7例在 3~ 6个月手术 ,1 1例在 6个月至 1年手术。所有病人均采用美国…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4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其中3例继发细菌性脑室炎。我们采取脑室持续冲洗引流,鞘内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感染得到控制,第2次分流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男,48岁。因外伤后致颅内血肿伴昏迷1小时于1993年9月9日入院,急诊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10月3日去骨瓣处张力高,头颅CT检查报告梗阻性脑积水,于10月8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9天病人搔抓头皮致分流切口的分流管外露,继而患者头痛,发热,呕吐,局部皮肤发红,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300×106L,脑脊液… 相似文献
3.
周晓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6):78-78
1 临床资料 男13例,女9例。年龄6—68岁,平均47.2岁。病程1个月至5个年。症状:昏迷5例,头病14例,呕吐8例,痴呆5例,肢体运动障碍13例,所有病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其中4例病人先期在外院行脑室-腹腔服流术,病情未见好转而来我院治疗。术前头部CT及MRI检查均证实为脑积水,有脑室-腹腔分流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室炎的细菌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室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细菌学检查结果 .8例患者全部移除分流装置,并采用脑室内注药+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1例为大肠杆菌感染.8例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室炎病情较凶险,感染不易控制.在移除分流装置后,采用脑室内注药+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分析脑室-腹腔分流管腹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方法:2005年的1例V—P置管后引起的脾脏破裂合并脑脊液腹腔感染,结合国内1995年~2005年10年间文献报道的33例(共34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少见腹部并发症主要多见于儿童,很少引起腹膜炎的表现,肠穿孔比较多见。若处理恰当,预后良好。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发生,除与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的性质有关外,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放置技术尤为重要。出现并发症应该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塔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81-1482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手术风险。方法 40例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枕角穿刺,腹腔管置入到肝上引流手术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脑积水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关并发症率为20.0%,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积水,虽然并发症风险较高,但临床效果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考虑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各种不同类型脑积水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 1 993~ 2 0 0 1年间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脑积水 35例 ,2 8例治愈 ,7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引流管梗阻 3例 ,分流过度 2例 ,感染 2例 ,现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2 1例 ,女 1 4例 ,年龄 8~ 63岁 ,平均 2 6岁。梗阻性脑积水 1 9例 ,交通性脑积水 1 6例 ,35例中高颅压脑积水 2 9例 ,正常颅压脑积水 7例。1 .2 方法 采用右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右侧脑室额角 ,分流泵置于颞部 ,腹腔端经颈、胸、腹部皮下隧道引至右中腹部后经腹直肌切口送入腹腔 ,置入约 30cm左右。2 结果35… 相似文献
9.
10.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10年5月期间,本院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病人共284例,其中男性179例,女105例.年龄21月~81岁.脑积水病因:肿瘤108例,外伤115例,感染后遗症48例,其他13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7年.症状:头痛(伴呕吐或不伴呕吐)60%(170例),意识障碍20%(57例),精神智力障碍18 %(51例),肢体感觉运动障碍32%(90例).头颅CT或MRI示脑室扩大,大多伴有间质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Neuroendoscopic surgery for ventriculitis and hydrocephalus after shunt infection and malfunction: Preliminary report of a new strategy 下载免费PDF全文
If not controlled in the early stage, ventriculitis is difficult to treat neurosurgically and can lead to serious sequelae, a long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We report two cases of ventriculitis and progressive hydrocephalus after shunt infection. Both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neuroendoscopic septostomy in combination with thorough intraventricular irrigation through a single burr hole followed by single shunt revision. Although surgical intervention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as a first‐choice treatment for ventriculitis, including early‐stage ventriculitis, prompt neuroendoscopic surgery appears effective for the management of ventriculitis and hydrocephalus after shunt infection. The strategy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might be useful to avoid recurrent shunt infections and malfunctions, simplify a shunt, and reduce the overall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流管应用于管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iNPH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国际和日本iNPH诊疗指南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iNPH,术前均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放液试验阳性,均采用V-P分流术进行治疗;按分流管型号的不同,使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50例(可调压抗虹吸组),不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19例(抗虹吸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9例iNPH患者在随访时有8例失访,余6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 6%(51/61)。可调压抗虹吸组45例患者疗效(显效62. 2%,有效24. 5%,无效13. 3%)明显优于抗虹吸组16例患者(显效18. 7%,有效56. 3%,无效2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6);性别、年龄、病程分期以及术前腰穿脑脊液压力对术后疗效并无显著影响(P均> 0. 05),可调压抗虹吸管是影响V-P分流术疗效的有利因素(P <0. 01)。结论 V-P分流治疗iNPH安全、有效;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临床疗效较佳,可作为首选,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鉴于资料有限,尚未发现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术前脑脊液压力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0月该科行三脑室底造瘘的10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11~54岁,平均32.6岁。依据既往是否行过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分为两组,首次ETV组75例,分流术后ETV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引流管堵塞或引流管外露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27例,首次ETV组直接行ETV,分流术后ETV组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管拔除及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3个月,对于术前症状首次ETV组与分流术后ETV组均能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发热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首次ETV组疗效均优于分流术后ETV组,分流术后ETV治疗组比首次ETV组具有更高的症状复发率和再手术率(P 0.05)。结论对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ETV后症状改善明显,失败率相对较低。对于梗阻性脑积水若既往接受过分流手术,再次行ETV仍有部分患者能得到较好疗效,但术后症状复发风险更高,需再次手术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15.
Shoko Mitrrt Yamada Yusuke Tomia Hideki Murakami Makoto Nakane 《Clinical Case Reports》2015,3(7):548-550
Traumatic CSDH enlarged in two cases with VP or LP shunt system although the shunt valve pressure was increased to 200 mmH2O. In surgery, the hematoma cavity pressure was found to be 130 and 140 mmH2O, suggesting that to raise the shunt valve pressure is not effective for decreasing CSDH volu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109例脑积水患者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109例脑积水患者中,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93例。好转者14例,症状元改善者2例。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分流管阻塞5例,术后感染1例,精神障碍1例,癫痫1例。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手术的创伤及采用最佳的置管方式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分流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115 例脑脊液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9 年9 月~2011 年12 月,手术60 例,发生感染11 例(18%)。加强防控感染措施后,2012 年1 月~2013 年8 月,手术55 例,发生感染0。感染原因与未采用抗生素浸泡分流管、使用非层流手术室、术者戴单层手套且术中未更换无菌手套以及手术间人数过多相关。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脑脊液分流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8.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before and afte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in infants with posthemorrhagic hydrocephal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geru Nishimaki Yasuo Iwasaki Hiroshi Akamatsu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04,23(10):1315-1319
OBJECTIVE: Currently, the timing and volum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drainage are determined by subjective clinical findings in infants with posthemorrhagic hydrocephal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measurement of the resistive index is useful for management of CSF drainage in these infants. METHODS: We measured the resistive index in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RI-ACA) by using pulsed Doppler son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lumbar or subcutaneous ventricular catheter reservoir punctures in 7 infants with posthemorrhagic hydrocephalus. RESULTS: The increased RI-ACA values (mean +/- SD, 0.86 +/- 0.04; range, 0.80-0.89)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0.76 +/- 0.05; 0.64-0.83) after removal of CSF at a rate of 5 to 10 mL/kg (P <.0001). CONCLUSIONS: We suggest that measurement of the RI-ACA may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CSF drainage and to determine how much CSF should be removed in hydrocephalic infa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骨缺损合并慢性脑积水致脑膨出的患者在行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时,手术前、后的脑室压力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外伤原因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慢性脑积水导致局部脑膨出的患者106例,术前及术后行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测量术前骨窗膨出高度;检测脑血流相关参数,分析患者颅骨修补前、后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和左、右侧的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术前骨窗膨出超过3 cm的患者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而膨出低于3 cm的患者术前术后脑脊液压力变化不大;手术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颅骨膨出程度与术后颅内压升高相关,以术前骨窗膨出3 cm为临界值,对临床分流管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还应结合脑血流速度以外的其他指标对脑血供的改善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采取减压修复与腹腔分流不同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该院行去骨瓣减压术并于术后并发脑积水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处理,其中53例行分期手术(分期组),45例行同期手术(同期组),按手术顺序将分期组又分为先分流组(一期分流,二期修补,23例)和后分流组(一期修补,二期分流,30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术后脑脊液蛋白、白细胞计数及氯化物水平,治疗有效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同期组治疗有效率(93.3%)高于先分流组(78.3%)和后分流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术后颅内压低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颅内压改善值(术前-术后)高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术后1周颅内压恢复正常者所占比例高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脑脊液蛋白、白细胞计数、氯化物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并发症发生率(48.9%)低于先分流组(69.6%)和后分流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后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优于分期处理,主要体现在降颅内压效率高和手术并发症少。分期处理中分流与修补两种手术的操作顺序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