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5例脑肿瘤卒中的临床诊治和病理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肿瘤卒中10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垂体腺瘤49例,星形细胞瘤18例,转移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瘤4例,脑膜瘤2例,桥小脑角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2例,黑色素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室管膜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肿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血肿。结论 肿瘤的血管性变化是脑肿瘤卒中的摹础,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脑肿瘤卒中易误诊,需与其他出血性疾病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卒中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卒中MRI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2例胶质瘤卒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瘤1例,低级别胶质瘤1例。MRI表现7例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5例出血征象掩盖肿瘤组织。结论胶质瘤卒中MRI正确诊断率与瘤出血量相关,对瘤出血量大,掩盖肿瘤组织易误诊。应结合MRI信号及临床与其他出血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卒中误诊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胶质瘤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病人初诊时误诊为脑出血,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结果肿瘤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病理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多彤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1例。术后8例随访3—36个月,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小组共死广6例,生存时间超过3年4例,失访1例。结论脑胶质瘤卒中起病急,初诊时易误诊为急性脑出血,CT增强扫描或MRJ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早期手术有利于明确诊断,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1994~2009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II级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1例。星形细胞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液为陈旧血液及凝血块或较新鲜出血。手术切除肿瘤并清除出血。结论肿瘤导致的血管性变化是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硬膜下血肿的出现早于星形细胞瘤瘤体出血。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24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冰冻切片误(未)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124例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冰冻切片误(未)诊病例总结,分析误(未)诊病例的病理特点,归纳以脑肿瘤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冰冻切片误(未)诊的原因并探讨诊断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000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冰冻切片资料并与手术后石蜡切片对应分析,对证实为误(未)诊的124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误(未)诊病例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42例(星形细胞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节细胞胶质瘤和中枢神经细胞瘤各5例,脉络丛瘤和髓母细胞瘤各2例,室管膜瘤、副节瘤、松果体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各1例),外周神经肿瘤3例,脑膜肿瘤10例,间叶及组织来源不明肿瘤22例,淋巴瘤及造血性肿瘤13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鞍区肿瘤及其他17例,转移癌8例,炎症性改变6例。误(未)诊原因分为:未诊11例(8.87%),制片不良12例(9.68%),取材不当22例(17.74%),读片错误36例(29.03%),其他43例(34.68%)。结论正确的冰冻切片诊断需要获取全面的临床资料和足够的病变组织;病理医师要有充实的病理基础和较全面的临床和影像学知识。病理医师与手术医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冰冻切片诊断准确无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15岁以下儿童小脑肿瘤95例。男44例,女51例。病理类型:(Zülch分类法)极性成胶质细胞瘤43例,髓母细胞瘤38例,室管膜瘤9例,“肉瘤或髓母细胞瘤”2例,肉瘤3例。肿瘤部位:小脑半球肿瘤37例,其中32例为成胶质细胞瘤,5例为髓母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87年10月~1990年9月对29例幕上恶性脑肿瘤患者采用术中、术后局部化疗。取得较好效果。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20~58岁,平均44岁。肿瘤位于额颞叶13例,颞顶叶7例,顶枕叶5例,额叶、丘脑各2例。肿瘤性质:多形胶质母细胞瘤16例,星形细胞瘤Ⅱ~Ⅲ级9例,少枝胶质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转移瘤(原发灶肺癌)各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侧脑室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本科15年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材料。结果本组14例中,男性9例,女性5例。左侧8例,右侧6例。手术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3例,再次V-P分流3例,无手术死亡。病理证实脑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Ⅱ级)3例,室管膜瘤3例,室管膜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伴少枝胶质细胞瘤(Ⅱ级)1例,血管性伴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结论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入路,以最短距离接近和切除肿瘤为原则。行颞顶枕入路6例,颞顶人路3例,颞枕入路3例,冠状切口额部入路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的3例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手术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以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起病;MRI检查具低T1高T2信号特征,强化多样,瘤周水肿明显,需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他类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患者行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术中肿瘤边界分辨困难;手术病理诊断为神经节胶质细胞瘤、WHOⅠ级,病理切片上混合表达肿瘤性神经节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未行放疗等其他辅助治疗.结论 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相对少见,致残率高,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难度大;如手术切除满意预后良好,不需常规行放疔等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荧光素钠(FLS)“黄荧光”染色引导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作用,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汉族与少数民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患者术中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染色,分别在肿瘤黄染边界及黄染边界外0.5 cm范围内的无黄染区域多点取材行病理检查,观察肿瘤细胞浸润程度,以确定肿瘤边界并引导手术切除肿瘤。对比术前、术后MRI增强扫描的肿瘤体积确定肿瘤切除程度。以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KPS评分评判患者的疗效。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肿瘤切除程度、瘤周无黄染区病理改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汉族与少数民族患者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肿瘤黄染边界组织病理检查示,19例患者为胶质母细胞瘤,3例患者为胶质细胞增生,2例患者为间变星形细胞瘤;瘤周无黄染区组织病理检查示,22例患者为胶质细胞增生,2例患者为弥漫星形细胞瘤。肿瘤全切除者16例,次全切除者8例(肿瘤均涉及脑功能区、基底节区和脑室)。术后1个月与术前的KPS评分对比,好转17例,无变化3例,加重4例。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部位涉及基底节区核团和脑室呈负相关(r=-0.84,P<0.05);瘤周无黄染区组织病理改变与1P19Q呈负相关(r=-0.44,P<0.05)。结论荧光素钠“黄荧光”染色技术可在术中实时有效引导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提高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部位,瘤周无黄染区病理改变与1P19Q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肿瘤干细胞CD133的表达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对78例Ⅰ-Ⅳ脑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切片进行CD133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比较小同病理级别肭胶质细胞瘤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分布特点.结果 脑肿瘤干细胞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石蜡组织切片上CD133阳性表达,在低级别脑胶质细胞瘤中表达很低,以零星分布的存在,未见脑肿瘤干细胞集聚现象;在Ⅲ、Ⅳ胶质细胞瘤组织切片上可以见到数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在髓母细胞瘤尤为明显,而且Ⅱ~Ⅳ级胶质细胞瘤可以见到多数是围绕着血管或在血管旁,呈巢状分布的均近血管边缘.结论 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肿瘤干细胞分布从低级别的零星分布至高级别的聚集、巢状分布于血管周围.  相似文献   

12.
脑瘤术后特急性脑水肿脑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期间共行各种类型脑肿瘤手术 2 5 6 0例 ,其中 5例手术后全麻清醒后 0 5~ 1 5h突然出现特急性脑水肿、脑疝 ,经抢救脱险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2例 ,女 3例。年龄 2 9~ 4 9岁 ,平均 4 1 4岁。病变部位及病理 :额叶Ⅱ级星形细胞瘤 1例 ,顶叶Ⅲ级星形细胞瘤 1例 ,额顶叶凸面脑膜瘤 1例 ,蝶骨脊脑膜瘤 1例 ,垂体腺瘤 1例。2 .手术方法 :全麻下常规开颅 ,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均在显微镜下游离肿瘤周围 ,棉片妥善保护瘤周正常脑组织 ,进入瘤体内的血管分别电凝切断 ,最终分块将肿瘤完全…  相似文献   

13.
神经胶质肉瘤是相当少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发病率估计为全部胶质瘤的1.7~2.3%,星形细胞瘤的5%。作者报告5例行增强前后CT 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胶质肉瘤。男3例,女2例;年龄为41~67岁,平均56岁。病程平均2个月。高颅压3例,偏瘫4例,同向偏盲1例。肿瘤位于颞叶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继发性癫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肿瘤继发癫病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致脑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类型、癫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结果引起癫发作的儿童脑肿瘤主要来源于额叶和颞叶,而顶叶、枕叶、岛叶相对少见(P0.05)。病理类型以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多见,其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额叶肿瘤主要引起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颞叶肿瘤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头皮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或尖-慢波。手术方式以肿瘤全切加致灶切除为主,术后随访3~15个月,治愈32例,肿瘤复发4例,死亡2例。术后癫控制达到EngelⅠ级28例,EngelⅡ~Ⅳ级8例。结论儿童继发性癫发作的脑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治疗策略应早期行肿瘤加致灶切除手术,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唾液酸水平对脑和脊髓肿瘤病人的诊断价值李承晏,任菽芸一、对象:1、病人组:27例脊髓肿瘤,32例脑肿瘤病人。其中神经鞘瘤17例,脑膜瘤10例,胶质瘤32例(星型细胞瘤Ⅲ级12例,Ⅳ级1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4例)所有病人均经病理检查确诊。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124例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冰冻切片误(未)诊病例总结,分析误(未)诊病例的病理特点,归纳以脑肿瘤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冰冻切片误(未)诊的原因并探讨诊断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000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冰冻切片资料并与手术后石蜡切片对应分析,对证实为误(未)诊的124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误(未)诊病例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42例(星形细胞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节细胞胶质瘤和中枢神经细胞瘤各5例,脉络丛瘤和髓母细胞瘤各2例,室管膜瘤、副节瘤、松果体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各1例),外周神经肿瘤3例,脑膜肿瘤10例,间叶及组织来源不明肿瘤22例,淋巴瘤及造血性肿瘤13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鞍区肿瘤及其他17例,转移癌8例,炎症性改变6例。误(未)诊原因分为:未诊11例(8.87%),制片不良12例(9.68%),取材不当22例(17.74%),读片错误36例(29.03%),其他43例(34.68%)。结论 正确的冰冻切片诊断需要获取全面的临床资料和足够的病变组织;病理医师要有充实的病理基础和较全面的临床和影像学知识。病理医师与手术医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冰冻切片诊断准确无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形态多样,以巨怪形多核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及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 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及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自发肌电图监测和超声定位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1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或稳定9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措施,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9.
脑肿瘤出血性卒中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12倒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胶质瘤4例.垂体腺瘤4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1例.听神经瘤1例。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等。影像上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子病理检测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与结果分别采用组织病理学,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等分子病理检测方法,同时参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对3例手术切除胶质瘤患者进行整合诊断。结果显示,例1为胶质瘤切除术后31年复发伴瘤卒中,整合诊断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1p/19q共缺失,总生存期逾32年,目前仍生存;例2于6个月内行两次胶质瘤切除术,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总生存期仅6个月;例3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同步化疗,2个月后MRI提示肿瘤复发迹象,以多靶点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治疗,2个月后MRI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病情逐渐缓解。结论分子病理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整合诊断、预测预后、筛选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