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室缺残余分流)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或含室缺的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室缺残余分流最为敏感的无创检查方法。本文对我院2003年8月~2007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后并发室缺残余分流的86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分析,旨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室缺残余分流的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锥体外系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4年8月实施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手术,术后患者并发迟发性脑栓塞,经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目前,外科手术修补以及介入封堵两种方法应用较普遍。我院2007年1~4月成功完成10例膜周部VSD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郑萍  宁宁  白阳静 《华西医学》2014,(10):1804-1806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4个月。出生时经细胞遗传学检查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后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于2012年9月24日在全身麻醉(全麻)配合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venterit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25%-50%。以往外科手术修补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自1988年Lock等成功封堵了肌部室间隔缺损后,经导管V SD封堵术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介入技术也日臻完善。但对一些特殊病例治疗仍有一定困难。我院2006-10以来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对脊内型室间隔缺损18例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3年9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1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A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VSD并发PDA 5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48 h,1~6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17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9% (1/17),1例VSD并ASD术后发生残余分流伴溶血经治疗后停止,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操作规范,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有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3岁。发热、畏寒、心悸气促、下肢浮肿5个月,但无午后潮热及盗汗,无咳嗽咯血,尚能平卧,经门诊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近月来症状加重,心悸、气促发作频,且伴头晕,疲倦,下肢乏力、浮肿,胃纳欠佳,尿少色黄,经门诊治疗未改善,预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收入院治疗。既往史:1963年产前检查渭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969年因畏寒、持续高热住本院内科治疗,当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2日,我院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实施了右肺移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给予人性化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22日,我院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实施了右肺移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给予人性化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解启莲  王震  张密林  高磊  朱晓丽  张源祥 《临床荟萃》2006,21(20):1510-1510
患儿,女性,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大致正常,胸片示肺充血,符合室间隔缺损。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心尖长轴切面显示缺损5.1mm,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缺损约位于10点钟附近,左室面基底部缺损5.6mm,右室面出口为2.8mm,各瓣膜结构回声未见异常。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于2005年6月1日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22日,我院成功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实施了右肺移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给予人性化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16岁,体重56Kg。曾因呼吸困难在出生后1个月就诊,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2年前,患者曾行心脏探查术,因艾森曼格综合征终止手术。随着年龄增长,口唇、颜面、四肢出现紫绀,并逐渐加重,以运动时明显。入院后静息状态下SpO288%~91%,吸氧后30m inSpO290%~96%,剧烈活动后SpO257%~58%。心脏彩超示: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中度肺动脉高压;②多普勒…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25%~40%,部分小的VSD患者6岁前可自然闭合,大部分需手术治疗。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心室与右心室的异常交通。总结我院ICU收治的16例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体外循环下儿童VSD修补术后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便指导临床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与合理治疗。方法 对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多切面扫查,以显示房室大小、畸形部位及异常血流情况,判定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结果 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AsD)42例(66.67%),室间隔缺损(VSD)5例(7.94%),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4.76%),其它类型先心病13例(20.63%)。其中,出现右向左分流者29例(46.03%)。结论 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致使心脏增大和心脏功能改变。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中老年先心病,一旦明确诊断且不伴肺动脉高压者,应建议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维光  于明华 《新医学》1999,30(7):404-405
1引言婴儿期室间隔缺损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其发生率在8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中排第一位。婴儿期大型室间隔缺损,由于大量血液由左向右分流,在婴儿期常引起心力衰竭,反复肺部感染,喂养困难,发育迟缓。我院从1990年12月至1998年10月手术治疗72例婴儿期室间隔缺损,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17.7%。现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l一般资料男45例,女27例,月龄(7.1土2.0)个月,其中2~6个月16例,7~12个月56例,手术时体重3.7~9.5kg,其”中5kg以下的17例,6~9·5kg的55例。室间隔缺损(室缺)的病理分类:膜周型4…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疾病,系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婴幼儿常反复肺部感染,易致心力衰竭。我科自1996年至今先后收治4例患肺炎的先心病患儿,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18天,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住院12天,肺炎好转出院。病例2患儿女,41天,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会并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错位伴肺动脉狭窄),住院10天,肺炎好转心衰纠正后转新回医学院。病例3患儿男,对天,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高位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6.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发绀型心脏病中居首位,存在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4种畸形,根据病情可选择姑息术和根治术。重症患者体肺侧枝循环形成,术后渗血概率高,易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灌注肺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室间隔缺损结构复杂,缺损形态多样易受周边重要结构的影响,既往需要开胸手术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及方法的改进,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成为现实。国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得到迅速发展,其技术日趋成熟。我院从2005年6月开展先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4年8月实施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手术,术后患者并发迟发性脑栓塞,经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的心脏病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分类情况的特殊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孕18-24周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IVF-ET妊娠孕妇1129例,分析IVF-ET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并对部分检出胎儿心脏病的孕妇选择性进行羊水穿刺术,追踪所有入选孕妇的妊娠过程及胎儿临床结局。结果1129例接受IVF-ET的孕妇中单胎妊娠953例、双胎妊娠176例,共检测胎儿1305个,其中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15例(1.1%,15/1305),临床确诊15例。IVF-ET心脏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1)法洛四联症5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主动脉增宽伴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2)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左心明显缩小,二尖瓣闭锁,右心扩大,肺动脉扩张。(3)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1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心内膜正常十字交叉结构消失,房室共瓣。(4)大动脉共干Ⅰ型1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心底部仅见1条大血管,短小的肺动脉主干自大动脉发出,并见室间隔缺损。(5)主动脉狭窄及缩窄各1例,超声心动图示1例胎儿主动脉瓣增厚,升主动脉增宽;1例胎儿主动脉峡部狭窄伴狭窄后扩张。(6)肺动脉狭窄2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肺动脉瓣狭窄伴狭窄后肺动脉扩张。(7)室间隔缺损3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室间隔连续中断,断端边缘回声增强。超声漏诊胎儿室间隔小缺损1例,为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结论 IVF-ET妊娠胎儿较自然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高,IVF-ET妊娠胎儿与自然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相同。其中以法洛四联症和室间隔缺损最多见。对IVF-ET妊娠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全面系统评价IVF-ET妊娠胎儿心脏异常的情况,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1例心肺联合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患者,施行心肺移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我院于2003年7月24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患者术后至今存活11个月,生活完全自理,现将该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