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方法]将68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对照组56例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14d随访1年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方法:40例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治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天麻钩藤饮(天麻10 g,钩藤15 g,石决明30 g,炒山栀子10 g,桑寄生12 g,杜仲12 g,川牛膝12 g,黄芩10 g,茯神10 g,益母草10 g,夜交藤30 g)加味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娟 《河南中医》2013,(12):2219-222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头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0例,选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疗效。[方法]将5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治疗组25例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并配合针灸,30d后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好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配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饮方剂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配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症状评分、疗效以及起效时间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评分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配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起效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加味天麻钩藤饮辨证论治治疗30例患者,设立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组有效率93.32%。结论:加味天麻钩藤饮有和缓、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春英 《四川中医》2011,(11):74-7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对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肝阳上亢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效果优于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47例口服拜新同治疗。两组治疗30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8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者50例。并与西比林治疗3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所致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联合基础降压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自拟养阴平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温肾健脾汤联合背俞穴针刺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硬皮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市中医医院针灸门诊的80例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用临床常规口服D-青霉胺治疗;试验组4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用自拟温肾健脾汤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和2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血清抗着丝点抗体转阴累积人数。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核抗体谱、血清抗着丝点抗体转阴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取自拟温肾健脾汤联合背俞穴针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增加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不伴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采用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 ;对照组 36例 ,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结果 :治疗 30天后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8.89%、11.11% ,X2 =6 .90 ,P <0 .0 1;94 .4 4%、6 6 .6 7% ,X2 =8.86 ,P <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呼永河  吴深涛  李静 《中国针灸》2003,23(5):259-26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予针刺太阳、阳白透鱼腰、攒竹等穴和服用中药“明目五子汤”;对照组40例予静脉滴注维脑路通及口服双密达莫、维生素E,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有较好疗效,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时国臣  王婧  刘敏  高霞  郑琦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659-2661
目的:观察并分析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周、12周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较好方法,且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皆采用脱水、止血、腰椎穿刺、预防消化道出血等综合治疗措施,然后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能有效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较单纯的西医常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37例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组(对照组)37例,均治疗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NO的升高却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能够升高患者血清NO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并口服卡托普利片和(或)尼群地平片或双氢克尿噻片治疗,对照组58例仅口服上述西药治疗。结果:两组均能较好的降压和改善症状,降压疗效和症候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捷  顾亚娇 《中国针灸》2009,29(12):970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高病毒载量组(A组)、西药高病毒载量组(B组)、中西医低病毒载量组(C组)及西药低病毒载量组(D组).A组采用针刺、中药汤剂联合贺普丁片口服治疗,穴取肝俞、期门、三阴交等;B组采用口服肝泰乐片联合贺普丁片治疗;C组采用针刺、中药汤剂治疗,穴取肝俞、期门、太溪等;D组采用肝泰乐片口服治疗.各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B组(70.0%);C组(95.0%)优于D组(65.0%).A、B两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低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