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肾饮对雷公藤多甙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肝损伤的治疗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造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甙和益肾饮灌胃,观察比较各组间肝功能的差异并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雷公藤多甙及益肾饮合用组。结果:合用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ALT,AST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证实合用组较雷公藤多甙组相比,肝细胞损伤(细胞浊肿、脂肪滴、坏死肝细胞数量)减轻,肝细胞排列整齐,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益肾饮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参照文献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性激素睾酮及睾丸病理学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及其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睾丸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能够明显减轻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雄性大鼠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雌性大鼠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性激素孕酮、雌二醇,卵巢、子宫的病理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各自治疗和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卵巢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能有效地减少尿蛋白量,益肾饮可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雌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4.
黄芪、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崑  毛炜  庞嶷 《中医研究》2005,18(4):9-11
目的:观察黄芪和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黄芪药物血清,雷公藤多甙药物血清,并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梯度,观察药物血清对正常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采用细胞ELISA法测定IL-6含量.结果:黄芪、雷公藤多甙各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IL-6,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殖,其中尤以雷公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黄芪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黄芪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这一作用与雷公藤类似.这可能是黄芪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杜义斌  谢铭君  段艳蕊  易欢 《新中医》2018,50(11):22-27
目的:观察灯盏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灯盏益肾颗粒对DN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实验用药治疗DN提供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盐酸贝那普利组(C组)、灯盏益肾低、中、高剂量组(D、E、F组)。链脲佐菌素(STZ) 5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DN模型,给予不同实验因素干预后,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e Microalbumin to Urine Creatinine,ACR)、胱抑素C (CystatinC,CysC)、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ia Nitrogen,BUN)等指标;取肾脏组织,HE、PAS、Masson染色后,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本组造模前比较,B、C、D、E、F组大鼠造模后的血糖和24-hrUP升高(P 0.05)。与A组比较,B、C、D、E、F组大鼠血糖和24 h尿蛋白(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rUP)升高(P 0.05);B组ACR明显升高(P 0.01),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明显;肾皮质坏死、肾小管坏死、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P 0.01)。与B组比较,C、D、E、F组ACR、BUN、CysC降低,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GBM增厚、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改善(P 0.05,P 0.01);D、E、F组肾皮质坏死、肾小管坏死、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改善(P 0.05);与C组比较,D、E、F组肾皮质坏死、肾小管坏死、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改善(P 0.05);与C、D组比较,E、F组ACR、CysC降低(P 0.05);E、F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GBM增厚、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改善(P 0.05)。结论:灯盏益肾颗粒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ACR排泄量、减轻肾功能损伤、减轻肾脏组织病理病变。上述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及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N模型组(B组)、冬虫夏草治疗组(C组)及雷公藤多甙治疗组(D组)、两药联合治疗组(E组)。12周后观察24h尿蛋白排泄量(24hurinary protein count,24hpro)、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外周血白细胞(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肾重(KW)/体重(BW)等值的变化;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测量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SCr、BUN增高(P<0.05);Glu、KW/BW和24hpro明显增高(P<0.01),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足细胞病变,肾脏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减少。与B组比较,C、D、E组KW/BW和24hpro降低(P<0.01),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足细胞病变明显减轻;肾脏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增高。与C组比较,D、E组KW/BW和24hpro降低,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足细胞病变减轻,肾脏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E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冬虫夏草及雷公藤多甙具有减轻DN蛋白尿,保护及修复DN大鼠足细胞病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关。冬虫夏草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可增加疗效并减轻雷公藤多甙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郭会敏  翟文生 《河南中医》2010,30(6):611-613
黄芪、水蛭、雷公藤多甙是临床上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用药物,三种药物可通过抑制TGF-β1及CTGF、Col-IV分泌、降低IL-6、TNF-α的表达、阻止细胞周期、促进系膜细胞凋亡等相同或不同作用机制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以中药益肾清利活血方为主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单纯雷公藤多甙片治疗与单纯西药基础治疗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临床经过肾活检证实的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单纯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A在西药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雷公藤治多甙片疗,治疗组B在西药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雷公藤治多甙片疗及益肾清利活血方中药汤剂。在治疗终点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患者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终点发现以中药益肾清利活血方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及单纯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基础治疗组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如24尿蛋白定量、血β-MG等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较治疗组A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益肾清利活血方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大鼠肾脏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生长停滞及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中药保肾颗粒对GADD153/CHOP表达的干预效果,探讨保肾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中药组给予保肾颗粒、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周。于造模后给药前1 d及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TUNEL检测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GADD153/CHO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组SCr均显著下降(P0.05)。空白组肾组织细胞凋亡不明显,模型组有大量的肾组织细胞凋亡,中药组及对照组凋亡较轻。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对照组GADD153/CHOP及GADD153/CHOP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Ms PGN大鼠肾组织GADD153/CHOP表达增高,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肾脏损害;而保肾颗粒对Ms PGN大鼠肾组织GADD153/CHOP过度表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作用与雷公藤多甙片相当,是减轻肾脏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 (TW )对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大鼠系膜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Fas/FasL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血清病大鼠MsPGN模型 ,HE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增殖 ,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PCNA及Fax、FasL基因的表达。结果 :TW治疗组可明显促进Fas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 ,凋亡率增加 ,PCNA的表达减弱 ,病理损害减轻 ,治疗组与病理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W能通过调控Fas/FasL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而诱导系膜细胞 (MC)凋亡 ,进而抑制系膜增殖。  相似文献   

11.
油菜花粉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油菜花粉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肪乳剂灌胃造成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按酶法测定.结果:油菜花粉提取物8、4和2ml/kg均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DHL-C,使TC/HDL-C比值明显降低.结论:油菜花粉提取物有调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武晓宇  马伯艳  张福利 《河北中医》2006,28(11):867-869
目的研究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取Wister大鼠50只,体重180~200 g,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温胆汤组、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除空白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乳剂灌饲方式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喂养10日后眼球取血,测得受试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说明高脂血症模型复制成功。30日后,运用药理学方法,观察温胆汤对高脂血症成年大鼠血清中TC、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影响,并与西药辛伐他汀、中成药血脂康进行比较。结果温胆汤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的TC、TG、LDL-C,升高血中的HDL-C,且疗效优于血脂康。结论温胆汤能有效调节机体脂质代谢,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引起的疾病,对脂肪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红星  王琼  黄浩  乐薇  覃鹏飞 《中国针灸》2012,32(3):241-245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治疗组、高脂+普通饲料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每组8只.两治疗组电针“丰隆”穴,每日1次.治疗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 (ABCA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肝X受体α(LXR-α)和视黄酸X受体α(RXR-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升高明显(均P<0.01);电针“丰隆”穴治疗后,大鼠血浆TC、LDL-C明显下降(均P<0.01);TG、HDL-C变化不明显(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有所上升,较正常对照组仍降低明显(均P<0.01);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中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上调肝脏ABCA1、PPARα、LXR-α、RXR-α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由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治疗组、高脂+普通饲料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每组8只.两治疗组电针“丰隆”穴,每日1次.治疗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肝X受体α(LXR-α)和视黄酸X受体α( RXR-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升高明显(均P<0.01);电针“丰隆”穴治疗后,大鼠血浆TC、LDL-C明显下降(均P<0.01);TG、HDL-C变化不明显(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有所上升,较正常对照组仍降低明显(均P<0.01);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中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上调肝脏ABCA1、PPARα、LXR-α、RXR-α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由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十八味中药组方对不育大鼠模型内分泌及生殖器官作用的影响。方法:雷公藤多苷建立生殖系统损害大鼠模型,观察十八味中药组方对大鼠睾丸、附睾、精囊腺、前列腺等器官脏器系数及组织学影响及对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皮质醇等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方显著提高大鼠脏器系数及附睾腺壁管厚度,促进生殖激素及皮质醇分泌。结论:中药组方可以修复不育大鼠模型生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威草胶囊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饮食造模。造模成功后,各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药物灌胃进行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观察不同处理因素对血清TC、TG、LDL-C、HDL-C、ApoAⅠ、ApoB和Lp(a)的影响。结果高脂饲料饮食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脂康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的TC、TG、LDL-C均显著升高,HDL-C均显著降低,证明模型成功。给药4周后,血脂康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大鼠的TC、TG、LDL-C、ApoB、Lp(a)显著低于模型组,HDL-C、ApoAⅠ显著高于模型组。与血脂康组相比,威草胶囊大剂量组TC、TG、LDL-C、ApoB、Lp(a)的水平显著降低,ApoAⅠ、HDL-C的水平显著升高,威草胶囊小剂量组中TC、TG、LDL-C、ApoB、Lp(a)和ApoAⅠ的水平与血脂康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HDL-C的水平明显高于血脂康组。与威草胶囊小剂量组比,威草胶囊大剂量组中TC、TG、LDL-C、ApoB、Lp(a)水平显著降低,ApoAⅠ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威草胶囊可明显调节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潼白蒺藜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机制,为药对协同降血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潼白蒺藜药对组,并设白蒺藜组,潼蒺藜组对比。正常对照组采用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预防性给药,用潼蒺藜水提物、白蒺藜水提物、潼白蒺藜药对水提物和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分别灌胃,6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及各脏器指数、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 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胆固醇7a 羟化酶(Cytochrome P450 7A1,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三组中药组均不同程度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液TC、TG、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其中潼白蒺藜药对更加显著(P<0.01);三组中药组均能提高脂模型大鼠肝脏HMGCR、CYP7A1、LDL-R基因及蛋白表达,潼白蒺藜药对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潼白蒺藜药对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MGCR、CYP7A1、LDL-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蓣调脂汤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蓣调脂汤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双蓣调脂汤组给予双蓣调脂汤7.8 g/(kg·d)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混悬液4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均连续灌胃4周或8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G5(ABCG5)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G8(ABCG8)mRNA或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HMGCR、ABCG5和ABCG8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双蓣调脂汤组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TC、TG及LDL-C均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HMGCR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ABCG5 mRNA和ABCG8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且双蓣调脂汤灌胃8周比4周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双蓣调脂汤能减轻肝脏脂肪变性,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CR表达,同时上调ABCG5和ABCG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调节血脂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调节血脂的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理.方法 将5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动物组(A组)、高脂血症模型组(B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低、中、高三种剂量组(C、D、E组).C、D、E组每天分别注射10、40、70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B组每天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4 ml.连续注射3d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女性冠心病患者 73例 ,分绝经前及绝经后组 ,然后分别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 ( HDL -C)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的 TC,TG,LDL -C均高于对照组 ,HDL -C,HDL -C/TC则低于对照组 ;冠心病绝经后组的 TC,L DL -C显著高于绝经前组 ,HDL -C/TC低于绝经前组。结论 :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后 TC,L DL-C增高 ,HDL-C/TC则较绝经前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