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输液组(对照组,49例)、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49例),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两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但EN组前白蛋白降低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道功能恢复EN组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EN)乳剂在高龄非糖尿病食管癌病人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龄非糖尿病食管癌手术病人126例,随机分为缓释淀粉EN乳剂组(研究组,n=68)和标准EN乳剂组(对照组,n=58).两组病人术后EN均采用输注泵输注,高血糖者给予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两组病人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病人的血糖波动值小和胰岛素用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缓释淀粉的EN乳剂较标准EN乳剂更适合高龄非糖尿病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EN)制剂,研究早期EN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病人54例,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N组病人术后早期口服EN液,对照组未口服EN液.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静脉输液量、蛋白补充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胃癌术后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0月胃癌术后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近期并发症.结果:EN组与PN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早(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癌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而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配合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外科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BMI、TP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接受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术后均实施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术后营养支持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营养支持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肺部感染所起的作用.方法把食管贲门癌剖胸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N)和对照组(PN).EN组(n=50)采用术后第1~5天经鼻肠营养管滴饲能全力500~1 000ml/d,PN组(n=45)术后仅予静脉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在术后第1天和第5天查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观察这5 d内有否肺部感染.结果EN组术后无肺部感染病例,PN组4例;EN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的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前后对比升高明显(P<0.01),而PN组稍有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前后对比轻微升高(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预防肺部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登群  张丽 《现代养生》2013,(20):65-65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对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护理。结果86食管癌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把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在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对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护理。结果86食管癌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把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在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93)和肠外营养组(PN,n=67),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 结论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求,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潘敏清  陈素明 《中国保健》2008,16(9):382-383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对29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管置入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29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易掌握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掌握肠内营养的基本原则,密切观察分析原因,边观察边处理,可使其变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N(EN组)和21例行PN(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和肠外营养一样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玉  李宗峰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667-166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58例食管癌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食管癌手术术中附加双向空肠造瘘,术后逆行管行持续胃肠减压,空肠管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9例术后常规行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PN)支持.比较两组术后体力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后早期给EN,术后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未出现造瘘管引起的不良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手术附加空肠造瘘,早期EN,具有操作简单,符合生理,有利于术后恢复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预防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清扫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清扫术治疗的88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4),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全程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接受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清扫术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7,(10):1496-1503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全面广泛地搜索OVID、Medline、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万方中文等数据库,纳入研究涉及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无时间和语言限制,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9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肠外营养相比,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P<0.05);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显著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水平,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家庭肠内营养对炎性肠病患者人体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嘉兴市第二医院2012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炎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联合家庭肠内营养,对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后人体成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联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后,人体成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后的人体成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总满意率为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和家庭肠内营养进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在人体各成分比较中均有明显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0例。EN组术后24小时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总热量为105~126kJ/(kg.d),营养支持共7天。分别于术前,术后3、8天查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下降,术后第8天有所恢复,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都升高(IB),术后第8天,EN组TB、DB、IB降至术前水平,而PN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EN组(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于术后第3、8天均持续升高,但PN组较EN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肝脏合成蛋白,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有利于术后胆红素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贲门或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ES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贲门或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SEN组55例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47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ESEN组的前清蛋白升高较EN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SEN支持与常规EN相比,可能更适合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耐受性及机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93例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综合干预组和传统对照组。综合干预组病人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传统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EN不耐受的发生率、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综合干预组47例病人中有36例(76.60%)能耐受EEN支持;传统对照组46例病人中有24例(52.17%)耐受EEN支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病人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等均优于传统对照组(P0.01)。且综合干预组病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方案治疗食管癌术后病人可有效降低EEN不耐受性的发生率,促进病人机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方法:肝移植病人86例,对37例病人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EN组),49例采用肠外营养(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感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EN组病人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 vs 40.8%);术后第5天肝功能的恢复、前清蛋白水平的提高和C反应蛋白的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快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减少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