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周绪 《智慧健康》2022,(15):103-105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痉挛状态实施艾灸配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从2018年6月-2020年6月择取60例脑卒中偏瘫手痉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予以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实施针对性康复治疗,研究组(30例)实施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即改良Ashworth分级中0级患者占比、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从改良Ashworth分级来看,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0级患者占比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高;从Fugl-Meyer量表评分来看,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两个时间阶段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分上,研究组各阶段评分更高;上述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手痉挛状态患者,艾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改善痉挛状态,通过运动功能,使临床结局得到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治疗(针灸),在组内及组间开展神经功能缺损、肌张力、预后、肌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多项评分及步态指标的对比。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肌张力评分、预后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肌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均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步速、患侧跨步长均在治疗后明显增大(P<0.05),两组健侧-患侧步长差值均在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步速、患侧跨步长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健侧-患侧步长差值在观察组中比对照组小(P<0.05)。在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增高(P<0.05),而组间开展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  相似文献   

3.
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的调整及肢体活动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采用卧位及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肢体的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等康复护理训练方法;对照组未进行调整卧位及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常规康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60.7%。结论卧位及肢体运动康复护理训练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只要护理人员与其他人员掌握好训练方法,可有效的减少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宁  谢会荣 《现代养生》2022,(13):1075-1077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方案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痉挛程度、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康复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度高于对照组,上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期患者肌张力改善度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上下肢功能评分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且对于发病急性期、恢复期患者而言,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予以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偏瘫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法开展康复训练,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悬吊运动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为患儿开展悬吊弱链测试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为小儿痉挛型偏瘫开展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用悬吊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脑卒中偏瘫肩痛在临床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上肢运动功能.在临床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肩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延缓和阻碍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加重偏瘫病情.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方法主要有针灸和推拿,常用于偏瘫恢复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6例中风下肢偏瘫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下肢偏瘫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59例,A组实施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上具有较高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体外反搏配合早期康复思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推拿、针灸、理疗等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n=20)与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组,n=2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NFI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NFI均有程度不等降低,FMA、MBI评分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观察组降低和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体外反搏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功能障碍,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蜡疗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痉挛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于康复治疗前进行30min蜡疗,治疗均为1次/d,两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蜡疗加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是良好的辅助物理治疗方法,安全无不良反应。结论蜡疗配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婧 《药物与人》2014,(6):241-242
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后,对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5月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脑卒中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15例)与B2组(对照组15例)。B2组:常规护理;BI组:辩证施护。对比B1组与B2组完成康复护理后,患者肢体功能情况以及患肢肌力等情况。结果:在患者患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等方面,B1组优于B2组脑卒中患者尤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在降低患者临床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偏瘫的认识,以及康复疗法在基层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莉 《智慧健康》2022,(36):180-183+187
目的 探究中风后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时提供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为中医特色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IS)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FMA、NIHSS、ADL、SAS、SDS及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ADL、SI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SAS、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各项身体机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能修复神经功能损伤,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可将该种护理模式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郭家燕  黄永杰 《智慧健康》2022,(10):125-128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小儿脑瘫患儿50例,病例就诊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三方面痉挛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各方面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方面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即研究组GMFM与FMFM评分中各运动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痉挛偏瘫型脑瘫可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的痉挛症状,进而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三联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偏瘫的疗效。方法:对32例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记录治疗过程并观察治疗效果,分析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三联疗法在小儿痉挛型偏瘫中的作用。治疗经过:32例患儿给予1-3个疗程(每个疗程30天)的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每天一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结果:32例患儿给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2各疗程后,基本治愈12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90%;3个疗程结束后,基本治愈15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愈率93%。  相似文献   

16.
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17/10万,偏瘫是最常见的残疾,高达60%~80%,传统的治疗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很少,影响了病人肢体功能恢复,从而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进行疾病治疗时,康复即应开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治疗中Bobath康复技术+解痉纠偏针法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Bobath康复技术+解痉纠偏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3周,组间运动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偏瘫病人临床护理中,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中,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偏瘫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一些心理方法的异常,例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与家人的关系,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恢复,增加复发的机会.因此必须重视心理问题的治疗和康复。更多地了解偏瘫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适时地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摆脱残疾后出现的心理上的障碍,最终达到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偏瘫患者早期进行体位护理,同时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心理康复、日常生活训练.康复护理1个月后进行患肢肌力比较.结果30例患者经过1个月康复护理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有提高,用Brunstrom进行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