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3079例,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1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合并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非合并糖尿病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405例患者中;根据有无SBP又分为SBP组(246例)和无SBP组(159例)。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转归差,且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SBP组转归差。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并发SBP,且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差,更易发生真菌及混合感染;糖尿病与感染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3079例,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1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合并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非合并糖尿病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405例患者中,根据有无SBP又分为SBP组(246例)和无SBP组(159例).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转归差,且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SBP组转归差.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并发SBP,且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差,更易发生真菌及混合感染;糖尿病与感染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莉 《现代保健》2010,(16):75-76
目的探讨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求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减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病死率达20.8%,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大多症状轻微,有的患者并无腹部体征。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立诊断有赖于腹穿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外周血检查等,并应结合病史、体征、个体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0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26例(43.33%),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49例(81.67%);腹水细菌培养82例次,阳性8例(9.76%),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氟喹诺酮类,有效率为88.33%。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要综合分析,及时凭经验选用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并SBP患者 84例 ,随机分为两组。在综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 (42例 ) ,应用头孢噻肟常规静脉滴注 ,配合中药煎剂口服 ;对照组 (42例 ) ,单纯应用头孢噻肟静脉滴注 ;7~ 14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 .86 % ,对照组为 76 .19%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SB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亦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排除空腔脏器穿孔以外的急性腹膜细菌性感染。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腹水基础上,腹水的细菌感染多由肠道细菌经门肝肝窦、肝淋巴液或直接透过肠壁进入腹腔。病原菌60%~80%,有人认为高达90%是革兰氏阴性菌。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SBP发病率国内报道为27%~30%。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对25例肝硬化并SBP腹腔内注射先锋必 地塞米松并辅以相应护理有效率达90.1%,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在消化科中属于常见疾病,肝硬化可以产生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等,而肝硬化患者常以并发症死亡,而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及病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以选择抗生素预防治疗的对象。方法;分析48例医院感染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8例无SBP的配对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比较。结果:SBP组原有肝性脑病史、SBP史者,近期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管压迫和血管加压素或奥曲肽治疗者PT延长逾10s及腹水总蛋白低于15g/L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而且SBP组患者血清和腹水补体均值明显降低,血清肌酐显著升高。结论:我们初步认为,上述各项指标可作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医院内易感SBP的危险因素,对具这些因素的患者宜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以防SBP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常见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特别是肝内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白细胞黏附趋化与吞噬功能降低等原因有关,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本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64.2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5.7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6.07%;革兰阳性菌占32.1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50%)、表皮葡萄球菌(8.93%)和粪肠球菌(5.36%);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3.57%);三代头孢菌素与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而临床上使用较少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 尽可能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212例严重肝病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2例肝病患者中有180例(85%)有腹胀,164例(77%)有腹部压痛或反跳痛;146例(69%)有发热,104例(49%)有自觉腹痛,88例(42%)有腹泻.108例(51%)腹水白细胞≥0.5×109/L;74例(35%)腹水白细胞≥0.3×109/L;PMN(腹水多形核白细胞)≥0.5者122例(58%),PMN≥0.25者90例(42%).32例(1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细菌16株,6种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8%,革兰阳性菌占12%. 结论 肝病患者并发SBP者临床表现多样,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第三代喹诺酮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6例肝硬化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做对照,对比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原发病、肝功能及肝功能分级,分析研究组腹水细菌学培养结果、治疗及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为3.9∶1,对照组为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原发病中均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居多,与其他原发病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ALB)及肝功能分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细菌培养出病原菌68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65.6%,死亡率为21.9%,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9.6%,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患者性别、肝炎原发病、肝功能分级及肝功能等密切相关,腹水细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在保肝、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疗效肯定,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的59例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同时期非SBP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水检查SBP组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占83.05%,而非SBP比值≥0.50的患者占1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1);SBP组药物治疗后治愈率为37.29%.结论 SBP是肝病晚期的严重的并发症,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的指标;最佳的治疗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3种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4例,分别给予以上3种抗菌药物,疗程7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等;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三样本率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A组)有效率为96.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B组)有效率为84.85%;头孢美唑治疗组(C组)有效率为91.18%,3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6.06%、5.88%。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3种抗菌药物均能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合并SBP,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alpentonitis,SBP)是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对SBP研究的不断深入 ,既往制定的SBP诊断标准 ,现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本文就有关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现状和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抗生素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变的腹水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见病原体是肠道需氧革兰氏阴性肝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开始治疗宜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替代药包括β-内酰胺类、克拉维酸和其他广谱抗生素。一旦获得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则应选用抗菌谱窄,作用强及价谦的药物治疗。最近,有资料表明抗生素5日疗法与10日疗法一样有效,至少是在头孢噻肟治疗时,可选择5日疗法。少量观察说明,预防用药对患者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并无  相似文献   

17.
李英强  陈志锋 《职业与健康》2001,17(11):134-135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及致死的原因之一。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误治。1990年1月~2000年1月,我院共收治肝硬化患者382例,其中并发SBP者,45例,占11.8%。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SBP患者45例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26~72岁,平均51.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1例,占91.1%,酒精性肝硬化4例。第一次住院18例,第二次住院27例。所有病  相似文献   

18.
杨霄 《药物与人》2014,(7):136-136
目的:探析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28例SBP患者中,发热占68.75%。腹胀占58.59%。乏力占64.04%。腹膜刺激征占59.38%。腹泻占36.72%。128例SBP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34%。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治疗有效率为96.88%,Child-Pugh分级B级治疗有效率为74.07%,Child-Pugh分级C级治疗有效率为66.67%。随着Child-Pugh分级等级的严重加重,治疗有效率明显下降。结论:分析SBP临床特点,早期诊治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253例、原发性肝癌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SBP的比例,并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验室结果、腹水培养结果、药敏情况、预后等进行分析,并与未合并SBP的患者进行死亡率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病率为33.9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19.17%),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本研究发现6株,比例为35.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比例为23.53%;治疗过程中,头孢类抗生素疗效优于其它种类抗生素;肝硬化合并SBP死亡率高于未合并患者。结论诊断SBP 主要依据以腹水白细胞、PMN 及外周血象中性分类为主,治疗时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性别、年龄、腹水蛋白的资料,归纳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6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61.29%,革兰阳性菌12株占38.71%,以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Child-Pugh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症状均缓解,复查腹水常规、腹水培养,未见异常。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