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蒋维婧 《现代保健》2009,(25):165-166
目的统计门诊处方退药原因,减少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2008年全年门诊退药处方983张,按退药的类别和原因进行分类。结果抗生索、中成药和心血管药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7.9%、22.0%和15.4%。药物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深入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加强门急诊药品管理,可减少门急诊退药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儿科门诊处方共计2902张,对抽取的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结果:2902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84张,占总处方的比例为6.34%,其中适应症不适宜及用量不适宜的不合理处方比例较高,分别占不合理处方的比例为32.61%及43.48%.结论: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抗生素应用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抗生素使用率偏高、用药起点偏高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上,要求在儿科用药方面需依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并结合儿童不同时期生理特点制定给药方案,确保儿科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门诊退药时所反映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因药物不良反应所造成的退药情况进行汇总,退药品种、药物剂型、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门诊病人因不良反应而退药中,退药品种方面看,抗生素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高达67.94%;从药物剂型来看,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高达77.86%;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有皮肤过敏、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心悸等.结论:门诊退药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侧面反映出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11月份门诊药房发生的132例退药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退药原因以不良反应退药比例最高为96例,因价格、数量问题退药的为18例,因患者住院或转院的为18例等。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国家处方要求开具药品,控制大处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减少门诊退药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的退药情况,探讨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建议来减少和避免退药的现象发生,进而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水平。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2008.9~2009.1的退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患者退药有发生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17项原因。结论建议医院和科室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议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发挥药师的审方和用药教育职能,规范退药程序,加强退药管理,以减少门诊药房不合理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某军队医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军队医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退药原因,为加强医院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军队医院2005年3月-2006年2月退药登记409份,采用卡方检验,按退药科室、退药直接原因、退药品种以及医师职称等分析退药特点和相关性。结果:退药集中在内科,占49.14%;用药后不良反应退药占42.05%,以抗生素类为主;医师用药不当占19.32%;以副主任医师以下为主,占退药构成比的92.91%;退药发生率主任医师与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科系统在合理用药方面较其他科室存在一定差异;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导致退药的最主要原因,且退药主要发生在副主任医师以下的医师。  相似文献   

7.
李学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52-2753,2762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退药的比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6月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我院住院西药房共开据处方30147张,其中退药处方92张,比例为0.31%;退药的原因主要为药品的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依从性差、改变治疗方案及医生处方因素等6个方面。[结论]应建立严格的退药制度,医师在开药前应详细的询问患者病史及过敏史,慎重选药,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规范医师的行为,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2318例住院患者退药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各病区2010年1-3月退药申请单及电脑数据库退药金额数据,采用U检验,分析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特点.结果 退药原因多见于调整医嘱、患者出院、患者转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死亡、患者拒用、电脑录入错误,分别占53.97%、21.57%、8.72%、5.13%、4.96%、3.71%、1.94%;退药品种和例数排名前3位是抗菌药物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类药与心血管系统药;科室退药和金额统计中内科退药处方共806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25.50%,外科退药处方共855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25.61%,其他科室退药处方共657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48.89%.结论 医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品种和数量均比较多,需加强医院药品规范管理和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药处方用药及剂量的使用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上中药的使用提供较为有效的依据.方法抽取我院中药门诊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开出的6923张处方,将《中国药典》中对中药的规定剂量与处方药中的用药及用药剂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的处方中,用药的频率在10%以上的有35味药,其中药物使用最高的频率为甘草,59.81%.而存在超剂量用药的情况有33味,有12味超剂量的中药处方所占比例超过50%.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开出的中药处方中用药剂量存在偏大的情况,为了用药安全,必须引起极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崔敏 《现代保健》2014,(26):109-113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提高临床服务质量。方法:对本院2013年7-12月住院药房2208张退药处方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8张退药处方中,根据退药金额和退药处方数统计,退药较多的科室为儿科和呼吸内科;各科退药原因主要有调整医嘱982例(占44.47%)、患者临时出院579例(占26.22%)、患者拒绝用药301例(占13.62%),而药物不良反应ARD退药仅62例(占2.83%);退药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共912例(占41.30%),其次心脑血管药333例(占15.08%)。结论:本院住院药房的退药量较大,不合理退药比例较高,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护药三方面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合理用药,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退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将从2013年1月到2016年4月之间在我院各科室治疗中出现的89例临床不合理用药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对原有的药学服务进行整改.结果:89例出现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中其中用药时间不合理占有比例最高,达38.20%,其次是药物选择不合理,占25.84%.结论:药学服务在基层医院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健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管理措施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可靠、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门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某院门诊38 300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处方点评,分析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对各类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率、用药类型、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率为14.71%,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处方最多,占40.23%;喹诺酮类超说明书用药处方数最多,占20.97%,林可霉素类超说明书用药率最高,占57.98%.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类型主要为超频次用药及超剂量用药.静脉给药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率19.15%,口服给药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率为11.20%.结论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率较高,医院需通过加强用药规范管理以降低超说明书用药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及原因,探讨可采取的措施及建议,促进某院住院药房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住院药房2012年1月至6月退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总退药比例为2.80%,退药量最大的科室为外科,治疗方案改变和患者临时出院是住院病房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加以重视,同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服务,遏止可避免的退药现象,是减少退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患者退药原因,探讨有关对策,以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医院门诊药房2012年1854份退药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主要分3大类,其中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730份,39.4%)和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288份,15.5%)是主要原因;痔瘘科(463份,24.9%)、生殖中心(370份,20.0%)、呼吸科(280份,15.1%)为排名前三位的退药科室。结论:门诊药房退药现象有主、客观原因,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门诊病人退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冰冰 《现代医院》2011,11(6):103-107
目的探讨南海西樵人民医院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提出相应改善对策,以减少退药,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各科室的退药单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影响门诊药房退药影响因素的灰联系系数,提高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病情变化、重复用药、病人拒服、医师开错或药师发错药、药费高、药品质量差、网络及电脑故障是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生、药师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各方合理用药意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7月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8650张,统计中成药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为257张,主要原因包括重复给药、未按说明书用药、未辨证用药、联合用药不当、适用症不适宜或无适用症、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应加强不合理处方干预,提高医师、药师合理用药水平,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了解门诊退药原因,为制定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减少退药情况的出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药房2011年5月—2012年3月的退药记录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退药原因占全部退药例数的构成比.结果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和患者主观原因(认为药费太贵、治疗效果不佳、与疾病不相符)是主要的退药原因,各占全部例数的27.9%和25.9%,其次是药物皮试试验阳性,占23.9%.结论加强药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以及医院相关信息网络的建设是降低门诊退药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XXX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门诊处方共2000张作为调查对象。参考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并统计2000张门诊处方应用的超说明书应用情况,并分析处理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门诊科室。结果:2000张门诊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10.55%(211/2000)与4.12%(297/7208),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主要包括有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年龄与适应症,其中以给药剂量类型发生率最高(P0.05),超说明书用药科室最常见的是消化内科、妇产科、儿科,其中消化内科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目前在我院门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为普遍,但这种现象可能导致一定的用药安全风险,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一种健全的超说明书用药规制供临床参考、执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结果:在一般情况上,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方面以20~60岁发生率较高;在原发疾病上,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1.00%和22.00%;在临床用药上,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统计结果显示,应用频率最高的几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培氟沙星,所占比例分别为35.00%、23.00%和16.00%,其中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为89.00%,在给药时间上,主要发生于给药后1天内,所占比例为68.00%;在累及器官或系统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7.00%、25.00%和22.00%;不良反应症状均较为轻微,患者均经相应处理好转或者治愈.结论:在临床用药中,需要对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范,要掌握给药途径、适应证、用药禁忌证、患者自身情况以及过敏史,从而帮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卫生院和门诊的抗生药物的使用的情况,以便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8年到2012年4年间我院(二甲医院)门诊处方2540份,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给药方式、种类以及药品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抽查2100份的处方药中使用抗生素的药物有1150份,使用率为45.2%。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使用率最高分别为350(30.4%)和245(21.3%),其中外科使用抗菌药物居首位,占320(27.8%)。其中的联合用药210份(18.2%)。患者多采用口服用药的方式。结论本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乎规范,但我院要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制度,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