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筛查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321名)与体重正常儿童(321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配对调查研究,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儿童0.5~1岁以前添加辅食、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每餐主食量大、常吃油炸食品、不吃早餐、进食速度较快、有暴饮暴食习惯、经常不喝牛奶等饮食因素的百分率,及每餐用餐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等生活方式,肥胖儿童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研究其肥胖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延安市3所幼儿园的学龄前肥胖儿童(肥胖组)和体重正常儿童(对照组)各6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相关资料。结果肥胖组儿童家族中患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者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儿童摄入主食量大,爱食肉类、奶制品、甜食、油炸类食品,爱吃零食、运动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喂养行为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把喂养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该次调查6~10岁儿童1876名,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2.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6个月~1岁喂养方式、肉食添加时间、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每餐用餐时间短和户外活动时间少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4.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更好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提供肥胖儿童可行治疗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市、营口市4个区15所幼儿园及散居1-6岁28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160例为实验组与106例为对照组。以幼儿园集体为主体,家庭个体为基础治疗方式。采用自制心理量表和教具,对肥胖儿及其家长心理治疗、膳食、运动量化微要管理的综合疗法,疗程为3个月,血生化同时监测分析,所有计算用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实验组160例肥胖儿童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为50.63%。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皮褶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身高、脉搏、血压、血生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前后肥胖儿童与肥胖儿童家长心理治疗差异有着显著意义(P<0.01),幼儿组疗效好于学龄前儿童组,治疗敏感指标为皮褶厚度,其次为体重。结论:肥胖儿童早期防治对策重点对幼儿期、肥胖儿童综合治疗中,肥胖儿童家长心理矫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家系因素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谱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谱水平的影响因素,为高危儿童进行早期血脂筛查及早期干预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将随机抽取的88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84例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分别进行体格测量、相关病史、生活方式、饮食情况及家族情况问询,并通过专业的膳食分析软件对饮食情况进行处理分析,另外抽取空腹静脉血作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检测,从而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谱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儿童的血TG、TC、LDL-C、ApoA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血HDL-C低于对照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血脂异常率、高TG率及低HDL-C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肥胖程度的升高,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的异常率随之升高,呈线性趋势(χ2=4.064,P0.01)。油炸食物、高饱和脂肪酸摄入、高胆固醇摄入、高锌摄入、父母高血脂、心血管家族史是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危害因素(P0.05),运动则是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儿童的肥胖程度、不良饮食方式、父母高血脂、心血管家族史及运动是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的影响因素。早期干预这些影响因素是临床控制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异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血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血糖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B超、快速微量血糖仪及其他有关仪器,对62名8-11岁儿童(其中肥胖组32名、正常组30名)进行了肝脏、血糖及有关形态与机能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肥胖组脂肪肝患病率为93.8%,对照组为10%,差异有非常显性;肥胖组血糖为5.42mmol/L,对照组为4.54mmol/L,差异有显性;心功能良好率肥胖组为62.5%,对照组为93.3%,差异有显性。经相关分析,脂肪肝患病率与皮褶厚度、腰臀围比和体质指数呈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6、0.6256和0.845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皮褶厚度和腰臀围比是脂肪肝主要危险因素。血糖与皮褶厚度和体质指数呈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3和0.3155。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皮褶厚度是高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肝脏、糖代谢和心功能均造成危害,是成人期心血管病、糖尿病及脂代谢障碍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7-239
目的: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15所学校共计调查学龄儿童(6~9岁)6288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0.5~1岁以前添加辅食(OR=2.84)、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OR=0.8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83)、每餐用餐时间长(OR=0.63)和户外活动时间(OR=0.77)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8.
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作用,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15所学校共计调查学龄儿童(6~9岁)6288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半岁至一岁以前添加辅食(OR=2.84)、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OR=0.8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83)、每餐用餐时间长(OR=0.63)和户外活动时间多(OR=0.77)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对6~12岁儿童身高体重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沙市某小学寄宿部651名学生采取定量营养食谱3年,同时随机抽取该小学非寄宿部6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超重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肥胖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超重检出率男女性别无差异,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对照组超重检出率男女性别有差异(0.01〈P〈0.05),肥胖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两组男生和女生身高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因素是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利于降低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体检的学龄期儿童中选取单纯性肥胖儿童240例为研究组,正常体重儿童240例为对照组。收集儿童性别、年龄,饮食情况(高糖高脂饮食、进食速度),母乳喂养、肥胖家族史、监护人学历、运动情况。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诊断肥胖。结果本研究调查的24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中男性比例为60.00%(144/240),明显高于女性比例40.00%(96/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14岁轻度肥胖率明显低于7~14岁,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7~14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儿童中高糖高脂饮食、进食速度快、肥胖家族史、运动少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糖高脂饮食、进食速度快、肥胖家族史、运动少是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男性和高年龄段的学龄期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不良饮食结构、遗传因素是影响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中心学生常见病督导检查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来分析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1000例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500例以及对照组500例,干预组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后两组对象单纯性肥胖情况。结果干预组进行干预后肥胖率不断下降,而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肥胖率有所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以及运动因素等方面,其中饮食习惯出现频率最高,为78.42%。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能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对饮食习惯以及运动因素等进行干预将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夏丹波 《职业与健康》2008,24(6):553-554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饮食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温岭市太平小学单纯性肥胖儿童(132人)与体重正常儿童(132人)进行配对调查研究。结果 2组儿童每餐主食量大、常吃油炸食品、不吃早餐等饮食因素的百分率,肥胖儿童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上述几个因素,是导致单纯性肥胖主要原因,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7岁以下肥胖儿童形体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岁以下单纯肥胖儿童体格发育特征,并评价体格测量参数在儿童期肥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1:1配对的方法,对140例0~6岁单纯肥胖儿童体格测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肥胖组腰围、臀围、大腿围及皮褶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腰/臀围比、腰/大腿围比两组间无差异,但肩胛下/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比随年龄增大肥胖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肥胖指数(OI)与体块指数(BMI)和体重的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发育状况。 [方法 ] 2 0 0 1年在济南市市区随机整群抽取 2所小学 ,在 2 3 0 0名 7~ 12岁学生中 ,通过目测 ,按身高标准体重和皮褶厚度并排除病理性肥胖筛选出肥胖儿童 14 3名作为肥胖组 ,以正常体重儿童 60人为对照组 ,检测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 )、机能指标 (血压、脉搏、肺活量、握力 )和素质指标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2 5m× 4往返跑 ) ,采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检测细则》对受试儿童进行检测。 [结果 ]肥胖组的形态指标体质指数、胸围、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功能指标中 ,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肥胖组均高于对照组 ,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肥胖组低于对照组 ;素质指标中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肥胖组均低于对照组 ,2 5m× 4往返跑所用时间肥胖组多于对照组。体质指数、肥胖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与血压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单纯性肥胖已明显影响儿童的体质状况 ,已对健康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肥胖和正常学龄儿童的体格测量指标,了解肥胖对各项体格测量指标的影响,为儿童肥胖的辅助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城区771名6~12岁儿童按照1∶2比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测量所有儿童的血压、体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和皮褶厚度(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嵴上)。结果:肥胖组儿童的收缩压、体围和皮褶厚度在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儿童体格测量指标和BM I呈正相关,相关性受年龄和性别影响。结论:体格测量指标可以作为儿童肥胖的辅助诊断依据,监测相关指标可及早发现和预防肥胖的发生,监测过程中要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宁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西宁市城区3~6岁托幼机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生长发育评价,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65%,男、女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62%、5.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最高;儿童单纯性肥胖单因素分析显示,其中11项为影响因素,11项影响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年龄、父体重指数、母体重指数、是否喜食蔬菜水果、食欲情况、进食速度、看电视时间。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应加强健康教育,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采取适当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饮食与生活习惯特点,为预防和纠正肥胖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15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及习惯,并与68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肥胖儿童9种不良饮食习惯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肥胖儿童每天看电视和玩计算机时间、睡眠时间分别为(2.56± 1.01) (11.56±2.32)h,明显多于对照儿童的(1.23±0.23)(8.38± 1.2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2,10.61,P值均<0.01);肥胖儿童的每周体育活动时间和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2.11±1.24) (2.15±1.11)h,少于对照组的(6.41±1.67) (4.19±1.4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9,11.50,P值均<0.01).结论 不良饮食与静坐少动的生活习惯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普遍存在.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3~6岁肥胖儿饮食与行为特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1:2配对,问卷调查3~6岁168名肥胖儿童和336名正常儿童喂养、饮食及生活习惯。[结果]肥胖组4月前以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为主,添加辅食更早;不健康食物摄入频率、每日电视时间、零食次数均〉对照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食欲、进食速度〉对照组,睡前进食、边看电视边进食的特征更突出。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每周进食快餐、冷饮频率、食欲、进食速度是显著影响儿童发生肥胖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在喂养、饮食、生活习惯方面不良因素与肥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超重肥胖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皮褶厚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皮褶厚度与肥胖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和2所小学7~18岁1 007名儿童青少年进行皮褶厚度测量,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腹部皮褶厚度、骼前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上臂皮褶厚度与BMI呈高度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6,0.761,0.817,0.684(P值均<0.01).皮馏厚度值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海淀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皮褶厚度均值在7~9和10~12岁突增,从10~12岁以后男女皮褶厚度增长幅度逐年递减.肥胖组与正常组的皮褶厚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春前期不同体成分儿童皮褶厚度半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体成分儿童皮褶厚度增长的差异,为儿童单纯性肥胖预防对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测量皮褶厚度来推算儿童体脂百分含量;进行配对分组,追踪观察1年皮脂发育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各级间儿童皮褶厚度增长量,结果 体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皮下脂肪发育情况除8岁男孩外,肥胖组儿童在观察期内呈负增长,中等与消瘦组呈正增长趋势,各测量部位皮褶厚度发育情况的不同体成分组间比较,儿童因性别、年龄、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结论 不同体成分儿童皮脂发育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