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价对相关品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9~1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天津召开了关于药品价格调整内部会议。会议传出消息,新的药品降价政策将于2006年上半年出台。据悉本次降价品种将涉及西药103个和中药30多个。其中抗感染药涉及的品种包含目前全部头孢类抗生素品种,但2005年已降价的品种不列入本次价格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04,15(6):346-346
本刊讯2004年5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此次降价包括阿莫西林等共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30 %,最高降幅达到56 %,降价金额约35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降价的抗感染类药品是目前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03~2007年度收集的572例抗感染药所引起的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评价分析。结果:涉及ADR的抗感染药共有54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18种(33%),180例(31.47%);喹诺酮类11种(20.37%),164例(28.67%);其他类25种。抗感染药合并应用21例(3.67%)。引起ADR的给药途径,96%是静脉给药。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局部反应、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等。重度ADR26例(4.55%),其中3例死亡。结论: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期对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7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介绍了近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有关情况。颜江瑛指出,抗感染药在我国使用十分广泛,然而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现象也很严重,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头孢曲松钠是抗感染药品中颇具代表性的品种,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抗感染药的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3年来我院抗感染药品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军  李新平  孙晓晶 《药学实践杂志》2002,20(4):196-197,200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近3年来各类抗感染药品的购药金额,了解我院抗感染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1998.11-2001.11我院采购药品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纳。结果:从1998年12月至2001年11月的3年期间我院抗感染药品占购药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9.87%、27.5%、22.85%。结论:头孢菌素药品是我院使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品之一。我院抗感染药品比例逐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知识精神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药价虚高”问题,国家发改委酝酿再次对药品实施大幅度降价。参加降价专家论证会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日前透露:将对22种抗感染类药品实行降价,最高降幅达90%,平均降幅达60%,最低降幅为20%,其中专利药将降价30%。  相似文献   

7.
对部分抗生素产品降价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对24个品种400多个规格的抗生素产品实行降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最高降幅达到56%,降价金额约35亿元,是历次降价中降幅最大的一次。降价分2次进行,第一次是6月7日,对3种数十个规格的抗感染药品实行降价,第二次是同月21日,对其余21个品种400多个规格的抗感染药品实行降价。那么实行降价后药品的市场究竟如何?医院用药的增幅是否受到影响?药品是否还有继续降价的空间?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以药品销售的最大终端——医院用药,作为本文分析的数据支撑和思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药品降价对医院药品使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国家发改价格[2006]1542号文件对某综合性大型医院药品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以此次降价的99种抗微生物药品在降价前3个月销售情况为基础,分析与原价相比下降幅度最大、标准价与新价相差最大、降价影响最大的前20位品种。结果:涉及需降价的品种有147个品规,3个月内有销售量97个品规,其总销售金额为632.01万元,占总销售金额的9.44%。按新价计算销售额,比原价销售额少79.86万元,按降价品种销售金额计算下降12.64%,按总销售额计算下降1.19%0。药品降价幅度最大的是磷霉素钙颗粒(72.78%);降价影响最大的是头孢唑肟钠针;阿昔洛韦滴眼液国家标准价与新价相差最大4.94倍。结论:降价影响较大集中在少数品种上。  相似文献   

9.
姜思通  王志  刘晓燕 《中国药业》2008,17(20):53-53
目的探讨2007年医院药品供应中出现短缺品种的原因。方法将2007年缺药登记的原始记录整理汇总,分列出短缺品种并分类分析。结果全年共出现短缺品种98种,其中缺药时间在3个月之内的品种62种(63.27%),缺药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长期短缺品种36种(36.73%).近70%的短缺品种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普通品种。结论短缺药品主要是廉价基本药物短缺,而停产、降价及供应链中断是导致短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底,国家计委公布了388种药品价格,引起医药界一片哗然;之后,施贵宝等三家企业采取了申请.复议的措施;而在医药消费终端,降价的某些品种则消失无踪,医院药剂科、药店采购部无从购药……至此,药品降价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降价是否是整治虚高药价、以药补医和流通黑洞的法宝呢?到底是应该降药价呢?还是应该降药费?从事卫生经济研究的叶教授对她有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20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引起的153例(75.74%);与抗感染药有关的154例(76.23%),中药制剂22例(10.89%);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的96例(47.52%),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市各大医院已经开展医疗机构联合由市招标办,进行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始从几种扩大到几十种,使药品的实际成交价下降了10%~50%之间。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对规范药品购销行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低价药和微价药中标较多。从2000年3月国家公布部分药品降价,同年5、6、7月,又有9个品种57个规模的常用药品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再次开始大幅降价,平均幅度为30%。2001年12月11日又有十几个品种的药品降价,而且降价的大部分药品是国家定价的国产抗生素类药品。由于几次药品的大幅降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处方药》2008,(7):17-17
50% SFDA日前表示,我国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现象比较突出,其中头孢曲松钠是抗感染药品中颇具代表性的品种。据统计,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约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量的50%,而头孢曲松钠的不良事件报告总量、严重报告数量又在抗感染药中占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2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 根据2002年1月至6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按药物的类别、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8份报告表中,抗感染药201例(53.2%),中药制剂34例(8.99%);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262例(69.3%);主要影响皮肤系统不良反应158例(43.7%)。结论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类药物,其次为中药制剂,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家庭用药》2011,(3):59-59
喹诺酮类药品是临床使用广泛的抗感染药,因其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原因。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此类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的统计结果。喹诺酮类药品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染药的第三位,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4.1%。  相似文献   

16.
[降价篇] 新一轮药品降价风暴的开始 近日,国家发改委大幅降低了抗感染类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包括阿莫西林等在内的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30%,最高降幅达到56%,按全年销售量计降价金额约35亿元,这是迄今国家降低医药价格幅度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家发改委酝酿降低药品价格措施的消息备受媒体关注.一场药品降价风暴即将来临,这样的消息无疑是令人高兴的……然而,老百姓一方面感到全国上下大幅度的药品降价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又感到许多便宜的常用药越来越明显地淡出市场.不是被取代.就是已经莫名“失踪”  相似文献   

18.
331例抗感染药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上报的ADR报告中,抗感染药致老年人ADR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抗感染药致老年人ADR共331例,占上报ADR例数的9.87%。涉及抗感染药为14类55个品种,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致老年ADR与抗感染药的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给老年人使用抗感染药时应注意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老年人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118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经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75.59%;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其中多数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94.51%);抗感染药的报告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20.
庄武 《世界临床药物》2007,28(3):186-192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抑制药价虚高.本文通过分析2006年上半年全国十六大城市样本医院药品使用情况,发现药品降价等医药产业调控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医院药品市场的迅猛涨势和抗感染药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