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ER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56049 1082G〉A,rs4986938 1730G〉A和rs928554 Cx+56A〉G)在中国成都汉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ERβ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0名中国成都汉族人基因多态性,并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中的不同种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中国成都汉族人群中,ERB基因rs1256049 1082G〉A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7%、46.7%、2.6%,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1.3%、38.7%;rs4986938 1730G〉A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3%、40.0%、0.7%,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3%、20.7%;rs928554Cx+56A〉G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0%、47.3%、16.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7%、40.3%。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中的不同种族相比,rs1256049 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成都汉族与欧洲和非洲人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4986938 G〉A位点在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s928554 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成都汉族与非洲人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E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56049 1082G〉A,rs4986938 1730G〉A和rs928554 Cx+56 A〉G1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健康志愿者利培酮人体代谢过程与其主要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23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利培酮2 mg后,用LC-MS/MS测定血中的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浓度,研究利培酮的药代动力学与其主要转运蛋白P-糖蛋白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 BCRP 421CA/34GA基因型携带者的9-羟基利培酮AUC0-∞ρmax分别是其他受试者的66.6%和5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1,P=0.017),BCRP C421A和MDR1 G2677T/A对利培酮tmax均有影响(P<0.05)。结论 BCRP基因型影响9-羟基利培酮的体内代谢分布,BCRP和P-糖蛋白可能同时参与了利培酮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8例癌旁(距癌组织边缘≥5cm)乳腺组织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取癌细胞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对照组取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BCRP的表达情况,探讨BCRP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BCRP阳性率为53.8%(4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9/78);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BCRP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与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提示BCRP可能是一种能预测乳腺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判断化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方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耐药逆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MCF-7/ADM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解毒祛瘀方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内罗丹明123(Rh-123)的含量;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内多药耐药蛋白1(MDR1),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经1.25,2.5 g·L~(-1)解毒祛瘀方作用后,阿霉素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的逆转倍数(RF)分别提升1.7倍和3.0倍(P0.05);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中Rh-123含量分别提高了1.8倍和2.5倍(P0.05),MDR1和BCR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1.25,2.5 g·L~(-1)解毒祛瘀方MDR1 mRNA表达分别降低35.5%和56.0%(P0.05),BCRP mRNA表达分别降低41.6%和49.5%(P0.05)。结论:解毒祛瘀方可提高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对阿霉素的敏感性,逆转该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R1和BCRP蛋白和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药物外排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西汉族人群中DYS57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15例山西汉族无血缘关系男性个体静脉血1mL,EDTA抗凝,依次对其进行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银染显色。最后对筛选出的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并按照国际法医遗传学会委员会(ISFG)推荐的原则命名各等位基因。结果山西汉族无血缘关系男性DYS578基因座观察到6、7、8、9、10,共5个等位基因。其基因变异度(GD)为0.712 5,个人识别能力(DP)和非父排除率(PE)均为0.709 2。结论 Y-STR基因座DYS578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人类遗传学和临床病理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治疗手段被用于临床.本科于2006年~2008年对1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开展全程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影响。方法将68例乳腺癌MRP阳性表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AF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生存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MRP逆转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RP水平接近,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增高,组间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逆转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MRP阳性表达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MRP诱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体检中开展健康体检中心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7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体检中心接诊的100例健康、亚健康体检者进行观察研究.根据体检者体检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体检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体检过程中采取健康体检中心护理.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分为广东籍湿热组、正常组和非广东籍湿热组、正常组共4组,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分别对各组进行HLA-A、B及DRB1基因分型检测.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的HLA各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两组之间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差异分析运用Fisher精确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籍湿热体质组HLA-A*02等位基因表型频率明显低于广东籍正常质组(P<0.01).广东籍湿热体质组HLA-B*15、B *46等位基因表型频率显著低于非广东籍湿热体质组(P<0.05).结论 广东籍湿热人群与非广东籍湿热人群存在不同的免疫遗传学基础.HLA-A*02可能是广东籍湿热体质人群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手术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综合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术后生活质量、疾病掌握程度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措施不但可更好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状况,而且对其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耳廓穴位电阻信息在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应用JXT-2008经穴智能探测分析系统检测30例正常人和30例乳腺癌患者耳廓肿瘤特异区的穴位电阻信息,并计算穴位电阻定量指标。穴位电阻信息的定量指标包括左右耳廓U-I曲线的增程面积S左增、S右增和减程面积S左减、S右减。比较两组人群的穴位电阻定量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耳廓的肿瘤特异区穴位电阻在左右增减程面积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廓的肿瘤特异区穴位电阻信息,即左右增减程面积在乳腺肿瘤人群中具有显著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记述了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及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分析了中医中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即减少术后并发症、减毒增效及抗复发转移。但是,目前文献资料样本含量少,多为少数医疗机构或个人总结,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病例观察。中医中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美好前景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以谷胱甘肽(GSH)还原酶循环法检测丁硫氨酸亚砜胺处理前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丁硫氨酸亚砜胺预处理对多柔比星( ADM) 50%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丁硫氨酸亚砜胺对乳腺癌多耐药细胞株MCF-7/ADM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耐药细胞MCF-7/ADM内谷胱甘肽含量较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明显增高;丁硫氨酸亚砜胺显著抑制MCF-7/ADM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合成,而对MCF-7细胞内谷胱甘肽合成影响较小;丁硫氨酸亚砜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降低多柔比星对MCF-7/ADM细胞的IC50,在50,100,200,400,800 μmol·L-1浓度时的耐药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25、2.02、 8.42、12.65和9.71倍,而对MCF-7细胞的IC50无明显影响;与单纯应用多柔比星组相比,丁硫氨酸亚砜胺及多柔比星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丁硫氨酸亚砜胺可通过抑制细胞谷胱甘肽的合成,部分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MDR1C3435T多态性对妇科患者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196例全麻下行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手术结束患者清醒后行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自控静脉镇痛24 h内芬太尼用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DR1C3435T多态性。结果 196例患者中,CC型 82例,CT型86例,TT 型28例。MDR1C3435T的突变频率为36.2%。术后24 h内3组间芬太尼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R1C3435T多态性不是引起芬太尼药效学差异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芪健胃汤对胃癌患者MDR1-mRNA(多药耐药基因)、LRP(肺耐药蛋白)的逆转作用。方法:(1)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分析患者MDR1-mRNA、LRP在胃癌组织与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2)采用PT—PCR法及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DR1-mRNA、LRP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性;(3)探讨参芪健胃汤对患者胃癌组织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主要靶点;(4)综合评价以参芪健胃汤辅助胃癌化疗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参芪健胃汤能抑制胃癌MDR1-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可逆转胃癌患者的多药耐药。结论:参芪健胃汤能改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及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干预,观察其降低复发转移率的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辨证论治+内分泌治疗)与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的复发转移、无病生存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3个因素对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影响,是否服用中药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西医队列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队列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均明显下降,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队列改善程度更大。中医治疗对于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显著,自汗及失眠的疗效次之,口干口苦及神疲乏力的改善情况欠佳。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尤其对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乳腺癌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机制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物理、化学和手术治疗手段对女性治疗往往带来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不良表现。与传统治疗相比,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等特点。本文首先统计了能够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有85种,其中69种中药材已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16种中草药未被收录。这些中草药中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生物碱、苷类、酚类、萜类、糖类、挥发油、香豆素等,并且按照中药对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归类。然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对中药治疗乳腺癌作用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对乳腺癌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增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以及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文章也从中药干预治疗乳腺癌3个方面途径机制进行了阐述,分别为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抑制乳腺癌,抑制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相关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阻止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中药可降低乳腺癌的耐药性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也导致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促使乳腺癌细胞死亡,中药抑制乳腺癌是中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药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味子颗粒辅助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CAF)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影响。方法:72例MRP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CAF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味子颗粒辅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中位缓解期、治疗后副作用及逆转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5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56%(P<0.05);实验组中位缓解期为12.5个月,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5个月(P<0.05);治疗后实验组逆转MRP有效率为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P<0.05)。结论: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有效逆转MRP介导的肿瘤多耐药性,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基因分型技术对中国汉族、蒙古族健康人CYP3A4、CYP2C9、CYP2C19、CYP2D6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汉族人和蒙古族人基因表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比较。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CYP3A4、CYP2C9、CYP2C19、CYP2D6进行分型。结果 汉族、蒙古族健康人CYP3A4*5等位基因频率为0, CYP3A4*1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83 8、0.202 5,CYP2C9*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11 0、0.025 3, CYP2C9*1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 32,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86 0、0.4146, 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51 5、0.044 3,CYP2D6*1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73 5、0.465 2。结论 汉族、蒙古族健康人群CYP3A4*18、CYP2C19*2、CYP2C19*3、CYP2D6*10等位基因频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试验在汉族、蒙古族健康人中未发现CYP3A4*5等位基因;仅在蒙古族健康受试人群中发现1人为CYP2C9*1/*13基因型;蒙古族CYP2C9*2等位基因频率远小于汉族(P=0.0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