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及组织追踪成像(tissue tracing imaging,TTI)对矽肺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月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矽肺患者42例(矽肺组);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成人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腔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应用QTVI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ricuspid annular peak systolic velocity,TAPVs);应用TTI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结果:矽肺组患者右心腔内径、RVFAC、PASP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TAPVs、TAPSE均较对照组减低(P0.01)。结论:QTVI及TTI可以定量、简便、敏感地评价矽肺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定量评价各期高血压病患者右心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按照WHO标准将高血压病组分为I、II、III期3组,每组各15例,共45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QTVI技术及单平面面积-长度法、肺动脉频谱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各组的右心收缩功能,比较各组间的变化.结果 (1)单平面面积-长度法及肺动脉频谱检测发现仅高血压病Ⅲ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Ⅰ、Ⅱ组右室收缩功能未见改变;(2) QTVI技术发现高血压病Ⅰ组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V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高血压病Ⅱ、Ⅲ组三尖瓣环的Vs均较对照组减低(7.35 cm/s、7.53 cm/s vs 8.44 cm/s),且有逐渐减低趋势.结论 QTVI能够定量检测不同分期的高血压病患者间右心收缩功能的损害程度,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QTV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和幅度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右室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急性下壁心梗组20例。急性前壁心梗组16例和对照组20例,用QTVI技术中的时间速度积分测定三尖瓣环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运动幅度;应用QTVI技术中的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运动峰速度。结果 下壁心梗组和前壁心梗组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Vs,VE,VE/VA,SD与D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壁心梗组患者降低尤为显著。下壁心梗组和前壁心梗组LV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壁心梗组LVEF减低更明显。结论 应用QTVI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和幅度可作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右室舒缩功能的新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随访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左、右室功能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单纯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意义。方法23例单纯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与26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DTI检查。DTI测定二尖瓣环的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前间隔、后壁处各位点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结果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各节段Vs及平均Vs(AVs)显著降低。患者组AVs与LVEF呈高度正相关,与二尖瓣口面积无显著相关。患者组侧壁、前壁、后壁Vs与AVs的相关性较好。结论患者组虽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其左室长轴收缩功能显著受损,其受损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程度无关。AVs可定量评价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二尖瓣环侧壁、前壁、后壁均是定量评价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较好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尿毒症患者的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2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成人.采用应变率成像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各节段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位移曲线、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最大位移、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快(P<0.05),最大位移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中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潜在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在检测右室收缩功能障碍时,心肌局部形变指标可能更优于局部速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性MS患者67例,根据射血分数(EF)将MS患者分为EF正常MS组57例,其EF>50%,EF减低MS组10例,其EF≤50%,另选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DTI检测MS组和对照组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收缩期位移(DS)、收缩前期时间(PCTM)、收缩时间(CTM),并计算PCTM/CTM比值.结果 SM及DS在对照组、EF正常MS组和EF减低MS组呈逐渐减小,EF正常MS组和EF减低MS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且EF减低MS组显著小于EF正常MS组(P<0.01).PCTM/CTM比值在3组间呈逐渐增大,EF正常MS组和EF减低MS组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EF减低MS组大于EF正常MS组(P<0.05).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异常发生率在EF正常MS组和减低MS组分别为60.2%和100%(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M、DS和PCTM/CTM比值与二尖瓣口面积(MVA)低度相关(分别为r=0.48,P<0.01;r=0.35,P<0.01;r=-0.26, P<0.05).结论在左心室短轴收缩功能减低之前,MS患者已经存在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障碍,应用DTI检测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对MS患者心功能的全面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关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的研究较多 ,而对左心功能变化的报道较少。本文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了检测 ,旨在探讨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原因及特点。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均系 1 994年~ 2 0 0 0年来院疗养体检的地方疗养人员。患病组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3 2例 ,男 1 8例 ,女 1 4例 ;年龄 3 0~ 5 8岁 ,平均 4 4.5岁。其中健康体检首次发现 1 2例。临床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二尖瓣狭窄。对照组 3 2例 ,其中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 3 1~ 5 9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AMAT)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MS患者30例(按二尖瓣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取心尖四腔心,采用AMAT测量心尖摆动最大角度、最小角度、角度差、左心室收缩期长轴长度的改变、心尖与二尖瓣环之间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距离的改变、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的收缩期位移.同时采用M型超声测量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位移.结果 MS患者的心尖摆动最大角度、最小角度、左心室收缩期长轴长度的改变、心尖与二尖瓣环之间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距离的改变、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的收缩期位移测值均较健康对照组测值减小(P<0.01),且轻、中、重度组间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MAT和M型超声测量的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处收缩期位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AT可以测量MS患者的心尖摆动、左室长轴运动变化参数来评价MS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为MS患者左心功能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成像(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技术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定量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病变(rheumaticmitralvalvedisease,RMVD)左心室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 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应用TTI和QTVI技术对43例RMVD患者(RMVD组)、3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RMVD组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前间隔、后间隔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峰值速度、收缩期纵轴方向心肌组织峰值位移较对照组减低(均为P〈0.05)。结论:RMVD患者左心室局部节段心肌功能有不同程度减低。QTVI及TTI技术能够反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26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特征,探求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合理量化指标。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10例前壁心梗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计算平均峰值收缩速度(Vs)、收缩加速度(a)、长轴收缩速度增加率(Rvi)等反映收缩功能的参数。结果 正常人左室长轴a由基底段到心尖逐渐减低,心肌梗死时这一规律丧失,梗死区a显著减小;包含梗死区的室壁Rvi与非梗死区及正常人相应室壁Rvi对比显著增大或减小。结论 (1)RTVI可全定量同步对比分析多室壁节段的运动。(2)a可直观反映心肌收缩性。(3)Rvi对比显著增大或减小。结论 (1)QTVI可全定量同步对比分析多室壁节段的运动。(2)a可直观反映心肌收缩性。(3)Rvi可人微言轻反映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成像技术(QTVI)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室心肌纵轴运动特征,分析心肌病理变化与心肌运动指标的关系。 方法 选择30例风心病中重度MS患者,采用QTVI测量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室间隔各节段的收缩期S波(Vs)和舒张早期E波(Ve),及收缩期各取样点向心尖方向位移(Ds)。 结果 MS组和正常组均显示不同水平心肌节段的Vs、Ve、Ds测值从心底到心尖逐渐减低,MS组左室壁各阶段Vs、Ve、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各个阶段(P〈0.01);MS组二尖瓣环各位点上述指标均值与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明显相关。 结论 风湿性MS患者左心室纵轴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心功能的下降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尿毒症性心肌病左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尿毒症患者不同节段心肌运动,定量分析其左室心肌舒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2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48例尿毒症患者(不伴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的为1组,伴有两者增厚的为2组)分别进行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测量,即收缩期S波,舒张期E、A波,同时测定其相应的时间-速度积分(S-TVI)即位移的大小。结果尿毒症1组患者E波与对照组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毒症2组患者S及S-TVI均低于正常组的相应心肌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显示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舒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尿毒症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30例正常人和32例尿毒症患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比值;并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计算E/A值。结果正常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E/A>1;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Ve/Va>1,正常组与尿毒症患者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组织速度成像测值有显著性差异,尿毒症患者组中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与二尖瓣血流频谱V/A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检出病例数中QTVI阳性例数明显高于血流频谱。结论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二尖瓣口运动速度能较准确估计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 14例正常人和 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 6个节段 (后间隔和侧壁、前间隔和后壁、前壁和下壁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 ,计算Ve Va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峰、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峰 ,计算E A值。结果 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两组间E A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平均Ve较正常组显著减低 (Ve Va :0 .89± 0 .11vs 1.76± 0 .76,P =0 .0 0 1;Ve :-4 .79± 2 .2 2vs -8.42± 2 .2 7,P<0 .0 0 0 1) ;正常组中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显著相关 (r =0 .63 ,P =0 .0 0 8)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无显著相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表现为假性正常化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准确评价其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离线分析31例HCM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峰值速度和峰值时间,计算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Vs)和峰值时间(Ts).结果 HCM组二尖瓣环、左室基底部、中部及近心尖部各水平Vs均降低,Ts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HCM病人尽管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但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受损,QTVI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的价值。 方法 获取15例DCM患者与17例正常人的标准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TVI图像,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室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处心肌组织速度曲线,应用公式计算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方法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均显著降低。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与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显著受损,QTVI技术评价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是准确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定量组织多普勒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QTVI)技术测算Tei指数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左心功能。方法应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方法测量30例正常人和30例MI患者二尖瓣关闭至下一次开放的时间(a)、主动脉射血时间(b),计算传统Tei指数(c-Tei);QTVI条件下,测算二尖瓣环各位点的Tei值及其均值(t-Tei);所有MI患者行同位素门控心血池造影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ECT-EF)、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及左心室峰充盈率(PFR)。结果(1)心肌梗死组(MI)患者左室整体t-Te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且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各室壁Tei值延长的程度不同;(2)t-Tei值与c-Tei值有密切的相关性;MI患者t-Tei值与LVEF、门控心血池造影所测得的ECT-EF、PFR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二尖瓣环各位点的Tei指数与RE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患者右心室长轴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获取16例PPH患者与15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四腔切面TVI图像,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与Va比值(Ve/Va)。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PH患者Vs、Ve、Va和Ve/Va显著降低,IVS、RVAW、RVESV和RVEDV显著增加。结论PPH患者右心室发生代偿性重构,而其右心室长轴舒缩功能显著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左室心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42只兔分成4组:B组1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注射2周;C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4周;D组12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8周;A组(对照组)10只,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8周。12周后对4组兔心脏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Ve)、E/Ve等。结果C组和D组二尖瓣环平均Ve明显减低(P〈0.01),E/Ve明显增高(P〈0.01)。常规超声参数D组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D组各参数与C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或P〈0.01)。病理结果从B组到D组的心肌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无创有效地评价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左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