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点静态定量视野计检查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i Z  Lao Y  Ai F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29-130
目的 比较采用多点静态定量视野分析仪(Friedmann visual field analyser,FVFA)与中心平面视野屏检查视野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两种视野计对48例(9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视野检查。结果 26只眼在视野屏上用2/1000视标查出小的视野缺损,而用FVFA检查出完全相似者23只眼(88%);26只眼在FVFA查出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而在视野屏上必须用1/  相似文献   

2.
周边部视野改变对青光眼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周边部视野改变对青光眼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03例(177眼)青光眼患者用Goldmann式视野计,改良地Armaly-Drance法查出的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在满足定性和分期诊断的前提下,据积存奶主要的视野损害所处部位,以30度为标界,分成“单中”、“单调”、“中/周”及“中和周”4类。结果 ①虽然单中者(54眼)较单周者(35眼)为多,但P〉0.05;②19.97%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分辨视野检查法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参照Frisén所介绍的方法,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适合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的高通分辨视野检查仪。并对22例(44只眼)正常人、27例(41只眼)自动视野检查异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及10例(13只眼)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早期或可疑POAG进行高通分辨视野测量。结果正常人的平均分辨阈值为右眼3.96±0.55dB,左眼3.98±0.55dB。高通分辨视野检查对检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敏感性高于常规的自动视野计检查,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7.7%,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可表现为分辨阈值升高。结论高通分辨视野检查法是检测POAG早期视野损害的敏感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和低压性青光眼(lowtensionglaucoma,LTG)早期视野损害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特点。方法应用QZS-2型自动视野计全阈值程序对26例(41只眼)早期POAG和13例(15只眼)早期LTG进行定量视野测定,所有患者散瞳做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照像,分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类型和程度。结果早期POAG和LTG视野损害多表现为局限性视网膜光敏感度下降,少数表现为弥漫性光敏感度下降,视野损害主要位于中心视野,少数可合并周边视野损害。中心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短期波动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两型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类型及损害部位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期POAG和LTG视野损害特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形态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视野检查联合周边视野检查是否能减少青光眼诊断的漏诊率。方法病例组(青光眼患者)84例(165只眼)与对照组(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病例组相配比的正常人群)110例(220只眼)分别使用Octopus101自动电脑视野计进行中心视野检查和周边视野检查,将中心视野检查及中心与周边视野检查的联合结果请三位医生在盲法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出漏诊率。结果病例组中中心视野检查结果异常的有129只眼,而中心视野检查联合周边视野检查结果异常的有153只眼;对照组中中心视野检查结果异常的有17只眼,而中心视野检查联合周边视野检查结果异常的有36只眼。将其中的中心视野检查结果与联合视野检查结果相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可知:中心视野检查联合周边视野检查漏诊率为7.3%,单独的中心视野检查的漏诊率为21.8%,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Oc-topus101自动电脑视野计中心视野检查联合周边视野检查能减少青光眼诊断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中心30-2视野检查程序及PVEP P100波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30-2视野检查程序及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在青光眼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umphrey750型视野分析仪中心30-2程序及PVEP对50例(87只眼)青光眼、100例(170只眼)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青光眼组视野及PVEP异常率100%,可疑青光眼组视野及PVEP异常率85.28%。结论:视野缺损中以鼻侧阶梯和颞侧扇形缺损多,管状视野及颞侧视岛次之,而PVEP中以P100波峰时延长为主。因此,鼻侧阶梯及颞侧扇形缺损及PVEP P100的异常可作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动视野计进行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研究是近年来视野领域中令人鼓舞的进展.它克服了视野检查中技术人员的主观诱导,使检查过程和检查条件标准化,同时计算机视野计还能较精确地对视野各部位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变化进行定量测定,并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为青光眼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提供依据.因此自动视野检查已成为育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发现和机理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在我国也陆续引进并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自动视野计,由于技术条件不同,各自的正常值标准也各异.我们使用的Dicon公司TKS—4000型动态视野分析仪…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近视合并高眼压的静态阈值视野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高眼压青少年近视的静态视野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ctopus101型全自动视野计对45例(87只眼)青少年近视合并高眼压和36例(72只眼)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进行定量视野测定,并分析其视野缺损形式及视野指数与眼压、屈光度的关系。结果:合并高眼压青少年近视的视野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视野损害多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特征性青光眼视野缺损。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敏感皮MS值、平均缺损MD值、缺损变异LV值均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有显著性差异,且在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组中,随着近视度数增加,MS值逐渐下降,MD及LV值逐渐升高。结论:高眼压是青少年近视人群中发展为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眼压应列为青少年近视的眼科常规检查项目。采用全自动视野计检测是早期发现青少年近视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最敏感最有特异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的发病率及视野改变,为NTG的筛选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 对健康体检眼底检查中发现的461例813眼视盘有异常改变者,应用Humphrey 750型电脑视野分析仪检查,采用中心30-2程序自动检测,对结果异常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461例中141例224眼视野有异常表现,占30.59%,其中62例112眼表现出青光眼特征性视野改变,被诊断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占总检查人数的13.45%,占视野异常者的43.97%。结论 健康体检中,NTG有相当比例的发病率。电脑视野计的应用对NTG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视野损害的认识,提供了一种较为敏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静态阈值不对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双眼Bjerrum区平均光敏感度(MS),分析36名至少1眼有早或中期视野缺损的青光眼和42名正常人自动视野检查资料,应用自定的标准,获得80.6%(29/36)的敏感性和88.1%(37/42)的特异性。在青光眼组,较低MS眼多为较高眼压眼,在有不对称D/D值或相对性传入瞳孔障碍者,较大青光眼杯或传入性瞳孔障碍眼MS恒低于对侧眼。  相似文献   

11.
应用Humphrey-630型自动视野分析仪的弧形阈值程序对108只已有早期或中期视野缺损的青光眼和120只正常眼进行了视野Bjerrum区15°环上42点光阈值的测定。根据早、中期青光眼视野缺损常以水平子午线不对称的原理,配对比较同一受检限上下方Bjerrum区的平均光敏感度。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早、中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敏感性为93.51%(100/108),特异性为96.67%(116/120),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视网膜前膜,术后发生视野缺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所有病人于术后2个月后接受Goldmann视野检查,术前影响视野的疾病如青光眼不包括在本研究中。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术前术后视力、手术过程,以及术前术后眼压。结果:在48例病人50只眼中,共9只眼(18%)术后发生视野缺损,其中黄斑裂孔组21只眼中有4只眼(19%),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组13只眼中有5只眼(38%),视网膜前膜组16只眼术后均无视野缺损(p<0.05);视野损害与年龄及术前术后眼压无关。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野缺损多发生在术中有气液交换的病例,气液交换过程中,在吸除视神经表面液体时,器械对视神经损伤是导致视野受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孙传宾  陈晓明 《眼科》2006,15(2):122-126
目的了解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在青光眼视野损害检测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例正常人和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方法对20例正常人和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应用RETIscan mfVEP记录系统3.20行检查, 分别测量所有受试者mfVEP每一位点记录曲线的振幅,并计算受试者的双眼视网膜反应不对称系数(RAC)。比较青光眼患者 mfVEP检查的暗点与OCTOPUS 101型自动视野计G2程序检查的视野缺损区的对应性。主要指标振幅、RAC。结果在与自动视野计检查发现的视野缺损相对应的部位,90%患眼的mfVEP表现为至少3个相邻位点的振幅降低或RAC超出正常人数据库均数的2倍标准差(SD)。其中63%患眼表现为至少3个相邻位点的振幅降低超出正常人均数的2 SD,70%患眼表现为至少3个相邻位点的RAC超出正常人均数的2 SD。有2例患者(2眼)的自动视野计检查结果正常,但mfVEP显示有视野异常。正常人中无一眼的mfVEP表现为视野异常。结论 mfVEP有可能作为青光眼视野损害的客观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8例(8只眼)出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观察并发症和睫状体炎复发情况,检查视力、眼压、眼底和视野。术后随访12.0~48.0个月,平均(34.42±7.04)个月。结果 7只眼术后眼压维持在10~20mmHg之间,眼压控制成功率为87.50%。术后6只眼无睫状体炎复发,睫状体炎控制率为75.00%。眼压控制良好的7只眼,术后视力、视野和C/D比值与术前相同。无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和控制睫状体炎的复发,防止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出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鞍区病变83例的视野及视力结果,经显微手术证实鞍区肿瘤776例,其中同时患青光眼3例,霉菌性肉芽肿1例;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及激素分流行性测定诊断为垂体微腺瘤6例,术前视力下降71%;视野异常65%,以双颞侧非对称性为多。33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术后81.9%患眼视力及视野明显提高,有16只术前光感或手动眼在半年内恢复了有用视力,平均提高0.159。一年内视野正常者45%,其中放射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全自动视野计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 选择10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20眼)分别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还对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中各5例10眼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青光眼组10例(20眼)和正常对照组8例(16眼)行蓝黄视野(B/Y)、标准视野(W/W)检查。结果 P-ERG的N95潜伏期延长较敏感;P-VEP的P100波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ERG二阶反应振幅下降,并随离心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B/Y视野检查的视野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W/W视野。结论 B/Y视野检查联合多种视功能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较敏感。在眼底杯/盘比未出现改变的早期诊断中,B/Y视野和PERG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YDS301视野计(简称YDS)四点阈值程序对快速筛查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瑞士Octopus101型视野计(简称Octopus)和YDS对67例(75眼)青光眼患者分别进行视野检查。YDS选用四点阈值程序,Octopus选用G1TOP程序,分别在定性、定量和每眼检测时间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性诊断:以Octopus为准,YD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86.4%。定量诊断:YDS与Octopus的平均敏感度和平均缺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9和0.865。每眼检测时间分别为48.65s和141.64s(t=26.534,P〈0.01),YDS比Octopus减少了约2/3时间。结论YDS四点阈值程序在快速筛查青光眼性视野缺损中与Octopus有很高的一致性,而且检测时间是目前国内外现有视野计中最短的。因此,YDS四点阈值程序适用于青光眼的视野筛查。  相似文献   

18.
Gadi  Wollstein  Joel  S.  Schuman  Lori  L.  Price  Ali  Aydin  Paul  C.  Stark  Ellen  Hertzmark  Edward  Lai  Hiroshi  Ishikawa  Cynthia  Mattox  James  G.  Fujimoto  Lelia  A.  Paunescu  刘春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5,17(4):214-220
目的:纵向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并将这些检查与临床状态和自动视野计检查作横向比较。 方法:对参与前瞻性纵向研究的青光眼或疑似青光眼患者64只眼(37例)作回顾性评估。所有参与者每6个月作一次全面的临床评估、视野检查和OCT。视野进展按可重复性测量的视野平均偏差至少比基线降低2dB,OCT进展按可重复性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至少变薄20pro。 结果:每个患者在中位值为4.7年的随访中有5个可使用的OCT扫描。青光眼和疑似青光眼患者之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线性回归斜度的差异对所有变量均不显著;然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视野比OCT测量有较高的进展率。在随访期间66%的眼是稳定的。22%只有OCT进展,9%单有视野平均偏差进展。3%视野和OCT都有进展。 结论:OCT比全自动视野计对辨别青光眼进展有更大的可能性。这可能反映OCT的敏感性或在常规方法发现之前其真实损害就能被OCT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旁中央暗点等公认的早期青光眼性视野损害表现之前存在的鼻侧等视线异常等不肯定损害的姓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从220例用Goldmann式视野计、改良的Armaly-Drance法作过视野检查的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中,按下述方法选取4组81例121眼的视野资料作比较分析。第一组为对称性大杯组,14例23眼;第二级为眼压≥30mmHg的早期青光眼组,43例70眼,第三组为一眼损害中期以上,另眼为早期或不肯定性损害的不对称性青光眼组,,16例16眼,第四组为初查为不肯定性损害,动态观察中出现肯定损害的病例,8例12眼。结果:第一、二组中不肯定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80%,P<0.01,第三组16眼中,15眼有不肯定损害表现。第四组12眼初查只有不肯定损害,以后发展为相关的肯定损害。结论①青光眼组不肯定性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称性大杯组;②有些不肯定损害可称为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先兆表现,按其临床价值大小依次排列为:鼻侧等视线异常、上下方等视线内陷、可疑旁中央暗点,生理盲点上下扩大或外露及颞侧等视线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动标准白色视野计(white-on-white perimetry,啪w)和蓝/黄视野计(blue-on-bellow perimetry,B/Y)检测不同阶段青光眼视野损害的敏感性。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青光眼患者42例(71眼)。方法采用HumphreyⅡ-750型自动视野计对青光眼患者进行B/Y及W|W检查。根据晚期青光跟治疗研究(Advanced GlaucomaIntervention Study,AGlS)视野评分标准,将青光眼患者分早、中、晚三组,运用青光眼首选治疗研究(collaborative initial glaucoma treatment study,CIGTS)方法,对视野缺损进行评分。比较三组不同时期青光眼应用两种视野计检查,在视野平均缺损(Mean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CIGTS评分方面的差异。主要指标视野的平均缺损、模式标准差、CIGTS评分。结果两种视野计检查MD的均值结果在早、中期青光眼组,B/Y检测的MD(-8.65dB±3.89dB;-14.94dB±3.22dB)较w/W(-3.29dB±2.40dB;-10.04dB±2.73dB)低,t=9.21,P〈0.001及t=-4.89,P〈0.001;在晚期青光眼组,B/Y检测的MD(-22.07dB±2.64dB)较w/w(-25.20dB±5.48dB)高,t=3.93,P〈0.001。两种视野计检查PSD的均值结果,在早期青光眼组,B/Y检测的PSD(4.17dB±1.20dB)较W/W(3.22dB±2.90dB)高,t=2.12,P〈0.05;在中、晚期青光眼组,B/Y检测的PSD较W/W低(t=-3.04,P〈0.01,t=-2.96,P〈0.001)。两种视野计CIGTS评分的均值结果,在早期青光眼组,B/Y的CIGTS评分(5.35±3.83)较W/W(3.36±3.12)高,t=2.67,P〈0.05);在中、晚期青光眼组,B/Y的CIGTS评分较W/W低,t-4131,P〈0.05及t=-4.02,P〈0.001。结论对于早期青光眼的视野检测,B/Y较W/W敏感,但对于中晚期青光眼,W/W视野较B/Y更敏感。对于早期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采用B/Y视野检测较敏感,而对于中晚期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