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肌离断对虹膜睫状体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章应华 《眼科研究》1994,12(2):89-91
实验测定了犬眼不同组合的2条和3条直肌离断后虹膜眼下状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并观察了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2条直肌离断术后1、3、7天,MDA和SOD变化不显著。3条直肌离断术后1、3天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术后7天变化不显著,超微结构示细胞内膜性结构受损,提示3条直肌同时离断眼前节缺血早期,超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李珍  章应华 《眼科研究》1994,12(1):14-16
通过腹腔注射抗坏血酸(AA),测定犬眼不同组合的2条和3条直肌离断后房水抗坏血酸的分泌量。发现2条直肌离断组术后1、3、7天AA分泌量处理眼较对照眼无显著降低(P>0.05)。3条直肌离断眼术后1、3天处理眼分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眼(P<0.05)。术后7天变化不显著。提示2条直肌同时离断对眼前节血流无明显影响。3条直肌同时离断早期可使眼前节血流量明显降低,其后血流可逐渐恢复。血流的代偿可能系睫状后长  相似文献   

3.
眼外肌手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的、比较安全的手术。多条直肌手术离断可造成眼前节血供障碍,本文复习了斜视手术致眼前节缺血的并发症及其对视力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
斜视术后的眼前节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外肌手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死亡率均很低,比较安全的手术。多条直肌手术离断可造成眼前节血供障碍。本复习了斜视手术致眼前节缺血的并发症及其对视力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5.
血管显微分离在眼外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斜视矫正手术有时需要在一只眼上同时离断3条或3条以上直肌,因而过多地损伤了睫状前动脉,导致眼前节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本课题主要是探讨斜视矫正手术多条眼外肌一次完成的方法.方法本组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做肌止端结膜切口,暴露直肌,显微镜下将延直肌走行的睫状前动脉分离出来,离断肌肉时保留血管.手术量和术式与常规眼外肌手术相同.结果斜视矫正效果:治愈32例(88.89%),好转4例(11.11%).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虹膜大环术前术后血流流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血管分离术可实现多条眼外肌手术一次完成.眼外肌睫状前动脉血管显微分离术最大限度地降低眼前节缺血发生的可能.减少手术次数,既简化了斜视矫治过程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眼内外直肌分别或同时离断后是否可引起眼前房炎症反应以及影响程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水平斜视需行内外直肌手术的患者52例60眼,分为两组,A组30眼为单眼一条水平直肌切断,B组30眼为单眼内外直肌同时切断。每只术眼均在术前及术后第1d行FM-600型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LFCM)检查,测定前房炎症反应程度。收集被测眼房水闪辉值,每组手术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d LFCM检测结果显示A组手术前后前房炎症反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前房炎症反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1d的房水闪辉值的均值仍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一条水平直肌切断后并不引起眼前房炎症反应;两条水平直肌同时离断损伤了相应的睫状前动脉,使之供应区域的虹膜睫状体发生缺血而导致功能异常,引起了眼前房轻度的炎症反应;两条水平直肌同时离断后由于有侧支循环的代偿,并不引起严重的眼前节缺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眼直肌离断后血循环恢复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手术或外伤时可能同时损伤3条以上直肌而造成严重的局部血流量下降。本实验利用51Cr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参考血样法对45只成年杂种犬不同组合眼直肌离断0、2、4、6、8周时的局部血流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①A组(上、下直肌+外直肌离断组),B组(上、下直肌+内直肌离断组)和C组(上、下直肌离断组)瞬时血流量分别下降了249%、249%和235%。4周时局部血流量开始恢复,8周时恢复分别达到正常值的848%、858%和874%。②实验中共发生眼前节缺血综合征(ASIS)7例(占总数的155%),A、B、C3组无统计学差异;ASIS组和未发生ASIS组在0~4周时局部血流量无明显差异,在6~8周时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同时离断3条直肌或同时离断2条垂直肌就会影响眼前节血循环,并导致ASIS的发生。ASIS的发生不完全取决于局部血流量的早期变化,而与其晚期组织对缺血代偿反应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斜视术中的血管显微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血管显微分离术后徙、截除或转位任何一条直肌而不中断相应的前睫状动脉的血流,避免斜视术对眼前节血流的不良影响,且起到预防眼前节缺血综合征的作用。我们用该方法完成了16例(24眼),手术前后均为正常的眼外肌血流图。术后保持了正常的眼前节血循环,发展和熟炼了手术技巧。术后矫正效果与常规斜视手术相同,该手术不影响术后眼位校正  相似文献   

9.
王恩普  章应华 《眼科研究》1992,10(4):231-233
采用血气分析仪法观察30只狗眼离断直肌后房水氧分压的变化情况,并根据Henry's 定律计算氧含量,发现2~4条直肌离断后,房水氧含量较对照眼分别下降4.42%(P>0.05),20.17%和28.61%(P<0.001)。证实低氧房水环境是眼前节缺血综合征时相应组织病理损伤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示在斜视矫正等手术中不宜同时离断3条以上直肌。  相似文献   

10.
李珍  章应华 《眼视光学杂志》2001,3(4):221-222,242
目的:探讨眼直肌内睫状前动脉(ACAs)显微分离术的方法和技巧及应用此方法在一眼同时行4条直肌手术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对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16只眼行直肌内睫状前血管显微分离术。其中8只眼行直肌联结术(Jensen术式),8只眼行肌肉转位术(Hummelsheim术式),术后观察眼前段反应三个月。结果:垂直肌的血管较水平肌粗,易分离。ACAs在直肌内的数目存在变异。每例手术均成功分离并保留了大多数ACAs,两种术式术后均未发现眼前节缺血(ASI)。结论:直肌内血管显微分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显微手术方法,可使累及多条直肌的复杂斜视手术一次完成,避免或减少了A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兔眼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及其发生与直肌切断的数目和组合之间的关系 ,以及分离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是否能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 4组 ,分别切断内和外直肌、上和下直肌、内和外直肌加一条垂直肌、 4条直肌 ,其中右眼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 ,左眼不分离保留血管。在术后 4周取兔眼的虹膜和睫状体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保留血管眼以及不保留血管眼中切断两条水平肌眼未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 ,而切断上下直肌以及 3条以上直肌眼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病理学变化 ,其中包括 :虹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水肿 ,睫状体基质出血、白细胞浸润等。结论 单纯切断兔眼两条水平直肌一般不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同时切断上下直肌或 3条及以上的直肌则可能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虹膜和睫状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可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超微病理变化及分离和保留睫状血管对其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第1组双眼分别切断内外2条水平直肌。第2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2条垂直肌。第3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及内或外直肌共3条直肌。第4组双眼分别切断内外、上下4条直肌。每组动物均在右眼分离保留睫状血管,左眼切断直肌和睫状血管。术后4周取虹膜和睫状体组织电镜检查。结果第1组动物双眼无明显缺血改变,第2、3、4组不保留血管眼有明显甚至严重缺血改变,保留血管眼无缺血改变。结论论证了切断不同的直肌引起的眼前段不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眼前段缺血发生的关系,分离和保留睫状前血管可以有效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直肌内睫状前动脉(ACAs)显微分离术的方法和技巧及应用此方法在一眼同时行4条直肌手术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对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16只眼行直肌内睫状前血管显微分离术.其中8只眼行直肌联结术(Jensen术式),8只眼行肌肉转位术(Hummelsheim术式),术后观察眼前段反应三个月.结果垂直肌的血管较水平肌粗,易分离.ACAs在直肌内的数目存在变异.每例手术均成功分离并保留了大多数ACAs,两种术式术后均未发现眼前节缺血(ASI).结论直肌内血管显微分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显微手术方法,可使累及多条直肌的复杂斜视手术一次完成,避免或减少了A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显微镜下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麻痹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采用显微技术行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5年1月~2007年7月显微镜下行直肌联结术联合同侧内直肌后退矫正13例15眼完全性或近完全性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随访时间1个月至2年.结果 一次手术后正位7例8眼,4例5眼欠矫<10°,2例2眼欠矫15°.术后平均外转过中线达11°(5°~20°)大部分病例外观满意,外转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现眼前节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直肌联结联合同侧内直肌后徒术治疗外直麻痹效果理想,显微镜下分离睫状血管降低了眼前节缺血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分布于眼外肌的睫状前动脉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斜视矫正后手术中,在直肌上做肌肉的后徒、截除和转移,离断直肌伤及睫状前动脉可造成眼前节缺血.眼前节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盲因素[2],其表现为角膜混浊,低眼压,虹膜萎缩和晶体混浊等,严重者可致眼球萎缩[3].Roth等[4](1989—1990)提出不伤害血管的斜视矫正术.国内外文献均未见对睫状前动脉进行详细研究的报道.本文对30例成人尸体眼球上睫状前动脉的长度、管径、位置和数目等作了观察统计,为眼斜视矫正手术提供解部学基础.材料和方法选用常规防腐固定的成年尸体的头颅,用过滤的红色乳胶高压灌注颈内动脉,对准注成功的30例…  相似文献   

16.
斜视手术后眼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晖  陈坚 《眼科》2003,12(6):350-352
目的 :评价斜视手术后眼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 36例斜视患者 5 6只眼行水平直肌后徙和 /或截除手术。其中 2 8只眼行一条水平直肌手术 ,2 8只眼行两条水平直肌手术。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分别在术前、术后一周检测术眼的睫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MSV)、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 (EDV)、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统计分析研究术前术后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斜视手术前与术后一周睫状动脉的MSV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EDV、PI、RI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MSV、EDV、PI、RI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另外比较行水平直肌手术一条与两条的睫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各血流参数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两条水平直肌斜视手术术后 ,睫状动脉血液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 ;而对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无明显影响。认为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作为一种有利的工具 ,即对在涉及眼前节手术之后可能导致的眼前节缺血进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保留睫状前血管的显微斜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前节缺血综合征为眼科手术 ,尤其是斜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2 ] 。通过电镜观察 ,直肌后徙术后局部血循环恢复慢 ,并且不完善[3] 。为了减少眼前节缺血 (anferiorseg mentischemiaASI)的发生 ,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 (anferiorciliaryvessels,ACV)的直肌后徙及缩短术 ,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显微斜视手术的一个新的内容。笔者自 1 996年在显微镜下施行斜视矫正术 ,并成功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 (ACV) 79例 (1 0 9眼 )通过临床手术实践的体会 ,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内下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1-2014年江苏省中医院6例(8眼)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的手术效果。术前CT检查眼外肌位置及组织变化。术前、术后9个诊断眼位检查眼运动功能。术前、术中行被动牵拉试验以评估肌肉的限制程度和功能。以改良Yokoyama+内直肌后徙术对患眼的眼位进行矫正。结果CT显示患眼眼外肌出现移位。术前被动牵拉患眼内直肌出现挛缩,患眼外上转严重受限。术后观察半年,患眼第一眼位正位,外、上转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眼前节缺血并发症。结论改良Yokoyama术术后患者眼位及眼球运动均恢复良好,是矫正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限制性斜视的特点与疗效。方法 对14例(16条眼肌)甲状腺相关眼病致限制性斜视行眼外肌后徙术或断键术,其中下直肌后退术7条;内直肌后退术3条;上直肌后退术3条,断腱术1条;外直肌后退术2条。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9月(平均5.6月),所有患者术后水平及向下注视时复视症状消失,眼位基本正常。结论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限制性斜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单眼直肌手术治疗成人知觉性外斜视的效果。

方法:选取76例76眼Krimsky法度数为-15~-160(-68.36±30.77)的成人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使用常规量单眼外直肌后徙、常规量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徙和超常量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徙三种术式,对16例、37例以及23例不同斜视度数的患者进行治疗。术后1d,1wk,1、3、6mo进行随访,检测患者眼位情况、单眼运动情况、眼压、裂隙灯和眼底。

结果:术后67例(88%)眼位正,9例(12%)欠矫。术后1wk术眼眼压与术前持平(P=0.090),至3mo时眼压下降达峰值(P<0.01),3mo眼压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6mo眼压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2例(3%)患者在术后1d,1wk随访时出现前节缺血导致的炎症反应,至1mo随访时均痊愈。4例(5%)患者术后1、3、6mo随访时出现眼球外转功能不良。

结论:单眼直肌手术对于成人知觉性外斜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离断眼直肌继发的眼压下降现象值得术者警惕; 单眼离断2条直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超常量眼直肌斜视矫正术治疗知觉性外斜视可能出现术后眼球极度外转的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