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本病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之说。《景岳全书》有无虚不作眩之说。在治疗上认为以治虚为主。  相似文献   

2.
以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朱丹溪医案》中病机为气郁、血郁、痰郁、火郁的四则医案为例,结合《格致余论》《金匮钩玄》《丹溪心法》等相关著作和朱氏学术思想,阐释朱氏善于从"气血痰郁"论治杂病的特色。进而深刻认识中医辨证论治杂病的思想,以便提高临床施治能力。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源于《金匮》是钱仲阳从肾气丸中减桂附而成。钱氏认为小儿乃稚阳纯气之体,尤补阳之法,故用此方以治小儿肾虚诸证。经过钱氏的化裁《金匮》肾丸使分为补阴,补阳两个不同的方剂,金匮肾气丸的功能是温补肾阳,补水中之火,六味地黄丸的功能是滋阴补肾,补肾水之不足,两个方剂都是治疗肾虚,但一者温阳化气以治虚寒,一者滋阴配阳以治虚火,其义各有不同,所以临床上用于治疗疾病的症候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审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们在临床诊治时发现,非胰岛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形体肥胖的中老年患者,多由痰瘀互结而致,痰是导致该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合并症的主要原因.我们将此类病人分为痰浊中阻、痰热内扰、气虚痰阻3型分别将用燥湿祛痰、清热化痰、益气化痰3法治疗,治从痰论,痰瘀并沾,化痰降浊,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及缺血性中风处有二篇,一是“中风历节病篇”,一是“血痹虚劳病篇”.笔者在学习《金匮》的过程中.就仲景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及证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籍有:"通则不痛,诸痛多实,诸痛不可补气"之载,医者亦多言:"诸痛利减,痛无补法。"。然学习《金匮要略》不难发现,仲景从"不荣则痛"立论,治痛不乏补法,且方剂诸多,今就此浅谈《金匮》虚痛的治疗[1]。  相似文献   

7.
《内经》对疼痛机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杨  刘峻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91-192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内经》对疼痛机制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素问》中的《举痛论》《痹论》和《灵枢》中《周痹》《痈疽》《论痛》《经筋》等文献中关于疼痛方面的论述进行总结。结果:从疼痛的病因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外感六邪、五气过抑、气分受伤、水液潴留4个方面;病机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寒凝血瘀、脉络缩蜷、血脉虚滞、气滞血瘀,聚沫斥裂、脉络满盛、六腑气津失常、营卫受损、阴气亢盛、阳热亢盛等10个方面。结论:《内经》中对疼痛的病因、病机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脉象进行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痰作为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既是一类疾病的统称,也是一类病理变化、病理产物和继发性致病因素。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发生肝硬化的必要条件。痰与肝纤维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痰浊概念的泛化痰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咳嗽  相似文献   

9.
林家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6):138-139,封三
正0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总论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圭臬,医家之圣书。"该书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1]一书中,十分重视阳气学说,将"阳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书始终,围绕阳气病变来解决所有临床问题。全书充满了"重阳、崇阳"的思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出:"阳气者,若天  相似文献   

10.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咽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变涉及咽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淋巴组织和腺体,临床以咽部干燥、疼痛、异物感,咽黏膜暗红为特征,由于气候变化,该病发病范围渐扩大,已不限于中老年人,成为临床常见疑难病之一。《伤寒论》《金匮》等书由东汉医圣张仲景总结汉以前先人之经验,以超人之材写成,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所载之方奉为“经方”以方简效宏为特点,有“一剂知,二剂愈”之美誉,由2000年始,我试图由《伤寒》《金匮》中找寻治疗慢性咽炎之方法,经过数年收录实践,稍有所得,现将验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风重在治痰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病,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中风治痰瘀虽有所论,于中脏腑昏迷不省人事,痰声漉漉时,用豁痰开窍治之,后期半身不遂后遗症,用活血化瘀,则有较多地提及。基于对其中风诸证,痰瘀重视则少。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故笔者认为对中风诸证治疗,涤痰祛瘀是重要法则。1 中风多有痰瘀  相似文献   

12.
护理教学源于临床义服务于临床,如何确保护生在校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符合临床护理实践需要,提高她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一直是护理教育长期以来努力探索的问题。在《护理学基础》护理技能的实验教学中,气管内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抢救技术,是教学内容的晕点之。但在吸痰法教学活动中,利用模型人时,因模型人颈部未安置气管套管,若采用以往的吸痰法示教与操作练习,仅从口、鼻腔途径吸引,学生对气管切开护理和自气管套管途径吸痰缺乏切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F0002-F0002
曹颖甫(1866-1937),江苏省江阴人。自幼习举子业,擅文学,工诗词,精于画梅。髫年始读《伤寒论》,13岁时便以大承气汤初试获效,后其父及其本人在病情危笃时都愈于经方,于是对仲景方识解益深,信仰益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其因卓越的德才被举孝廉,尔后八南箐书院深造,师从山长黄以同,于伤寒学方面颇得黄氏师传,时常以仲景之方为人治病而得心应手。1917年,丁甘仁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延聘曹氏任教务长,教授《伤寒》、《金匮》,并主持上海同仁辅堂医务。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曹颖甫医案》,所纂《经方实验录》为应用经方的学术代表作,为后世经方派学者所推崇。门人章次公等均继其医术。  相似文献   

14.
朱庆 《护理研究》2007,21(8):2135-2135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各医院均采用中心吸引装置吸痰,储液瓶和一次性吸痰管之间的连接管的消毒如按《基础护理学》上要求浸泡,只能达到管腔外壁消毒的目的,内腔因消毒液不能完全渗透达不到消毒目的。经反复试验,发现一种简便的消毒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亘古以来效果颇著,下面就笔者运用《金匮》活血化瘀法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的要求:吸痰时,吸痰管应自下慢慢上提,并左右旋转,以吸尽痰液,防止固定一处或上下提插而损伤黏膜。充分有效的旋转吸痰管可以更彻底的吸尽痰液。为此,2007年10月调查护士现有的操作方法,对我院监护病房经常操作吸痰管的42名护士进行模拟操作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痹证从痰论治,早在《丹溪心法》中即有记载,其后,叶天士及王孟英等的著述中亦多有验案。近年来,我们对某些颈、肩、腰腿痛等伤科痹证,在蠲痹常规用药中,亦加入化痰散结之品,临床证明效果颇佳,本文就此作一报告。痹与痰的关系痹者,闭也。《素问·痹论》云:“风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内经》对疼痛机制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素问》中的《举痛论》《痹论》和《灵枢》中《周痹》《痈疽》《论痛》《经筋》等文献中关于疼痛方面的论述进行总结。结果:从疼痛的病因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外感六邪、五气过抑、气分受伤、水液潴留4个方面;病机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寒凝血瘀、脉络缩蜷、血脉虚滞、气滞血瘀、聚沫斥裂、脉络满盛、六腑气津失常、营卫受损、阴气亢盛、阳热亢盛等10个方面。结论:《内经》中对疼痛的病因、病机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脉象进行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安名医程钟龄所撰之《医学心悟》(以下简称《心悟》),内容广泛,提纲挈领。其对化痰法的应用,论证详细,配伍灵活,颇具独见。兹将《心悟》从痰论治诸证归纳为十九法,简析如下。一、化痰救脱中风脱证,同时伴有“六脉沉细,痰壅喉响”(《心悟·中风门》)者,乃由寒痰阻塞,元气虚脱所致,程氏则用化痰救脱法。如《心悟·论中风》曰:“脱者,口张、心绝,眼合、肝绝,手撒、脾绝,声如  相似文献   

20.
论秋燥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秋燥咳嗽起源于《内经》,但形成为较为系统的理论及治法方药却主要在明清温病学派。重温其理论渊流及临床意义,对于更好地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防治肺系疾病不无裨益。1"内经#关于秋燥咳嗽的论述《内经》关于秋燥之咳可散见于有关篇目,燥为秋令主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肺为脏。”指出了肺应天象为燥,在五行属金。《灵兰秘典论》中提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金属燥,是生理状态下肺的五气、五行、五方所属。病理上六淫太过,秋燥伤肺,《生气通天论》云:“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