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FasmRNA 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作供体、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h是否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40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EGb):生理盐水对照组(Saline group NS);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SO)。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h、6h、24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AST,部分肝组织,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作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新鲜肝组织用RT-PCR检测FasmRNA,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2h、6h、24h各时点,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血清AST水平在供肝再灌注2h、6h各时点明显现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供肝再灌注后2h、6h、24h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Caspase-3mRNA及Fas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FasmRNA,Caspase-3mRNA的表达,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ECLP系统来复苏经历了较长热缺血时间的无心跳供肝功能的可能性和机制,为临床有效地利用热缺血时间超过安全时限的无心跳供肝提供一种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动物为普通健康的天津白猪,体重在20-25kg之间,雌雄不拘。无心跳供肝按热缺血时间和保存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再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设计。A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在安全时限内,用HTK液低温保存10h;B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min,用HTK液在低温保存10h;C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min,用ECLP系统常温灌流10h。经过60min冷缺血期后,连接ECLP系统再灌流。观察再灌流时间和1h、2h、3h、4h四个时间点的胆汁分泌量和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耗氧率的变化,以及灌流液中ALT、LDH、葡萄糖水平和灌流后的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结果B组(HTK液保存组)肝脏在再灌流后短时间内肿胀,没有胆汁分泌,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显示正常结构破坏,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C组(ECLP系统灌流组)肝脏在再灌流初期胆汁分泌量、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耗氧率和灌流液中葡萄糖水平和A组(安全时限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在4h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显示肝脏结构完整,较轻度病变。结论热缺血时间为60min的无心跳供肝在HTK液低温保存10h后已基本失去生理活性与功能,利用ECLP系统灌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复苏热缺血时间较长的无心跳供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最佳给药时间。方法制备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4h),将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假手术组(n=10);B组为缺血前给药组(n=10);C组为缺血前给药对照组(n=10);D组为再灌注前给药组(n=10);E组为再灌注前给药对照组(n=10)。观察不同组间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两对照组血清q-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D组比较,B组血清中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可提高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在缺血前给予血必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8h的实验模型,探讨灌注过程中自制含氟碳肝脏保存液对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单纯冷藏组、HC—A液组、含氟碳液组。经实验处理后,通过比较三组肝脏保存再灌注后灌注流出液中ALT、TNF-α的含量及HA摄取量。结果:单纯冷藏组与HC—A液组各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HC—A液组与含氟碳液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8h条件下,自制含氟碳液对供肝具有比单纯冷藏和单纯HC—A液灌注保存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基础上,研究不同冷保存时间对移植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冷保存30mim部分肝移植组、冷保存4h部分肝移植组和冷保存10h部分肝移植组,观察各组生存率并分别于术后1、2、4天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NF-α、IL-6的表达。结果:冷保存30mim部分肝移植组、冷保存4h部分肝移植组和冷保存10h部分肝移植组存活率分别为79%、71%、29%,和其他实验组相比:冷保存10h部分肝移植组PCNA、TNF-α、IL-6表达降低(P〈0.05)。结论: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降低了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能力和生存率。冷保存时间影响移植肝TNF-α和IL-6的表达,移植物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对移植肝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8)、缺再灌注组(I/R组)(n=1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6)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n=16)。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在第24min时,用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5min,再灌注1min后,完全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2h后开胸,每组8只取心尖部缺血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中HO-1蛋白表达。L/R组、IPo组和ZnPP组另取8只大鼠测定心梗面积。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缺血心肌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I/R组HO-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R组比较,IPo组缺血心肌中MDA降低,SOD活性升高且心梗面积明显减小(P〈0.01),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IPo组比较,ZnPP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HO-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和增加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下家免心肌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缺血15分钟再灌注0分钟组(Ⅰ组,n=6);缺血15分钟再灌注15分钟组(11组,n=6);缺血15分钟再灌注30分钟组(Ⅲ组,n=6),分别取缺血再灌注区域及对照区域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心肌细胞均有Fos阳性染色出现,三组在不同再灌注时点c-fos表达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增高。对照区的心肌细胞也有Fos阳性染色出现,但Fos染色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区心肌(P〈0.05)。不同再灌注时点三组对照区心肌细胞c-fos表达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增高。结论:1.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2.c-fos表达增加与心肌损伤有关;3.Fos蛋白表达有可能为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辅助诊断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肺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Sham,n=10)组、缺血再灌注(IR,n=10)组、参附治疗(SF,n=10)组。制作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检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ham组几乎未见凋亡细胞,IR组、SF组的IQA、AI值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SF组的IQA、AI值明显低于IR组(P均〈0.01);与Sham组相比,IR组Bcl-2、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而Bcl-2/13ax比值下降护〈0.01);与IR组比较,SF组Bax蛋白水平显著下降护〈0.05),而Bcl-2蛋白、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或P〈0.05)。IQA与AI呈显著正相关(r=0.912,P〈0.01),而AI与Bcl-2/Bax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47,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增加,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 1,GM1)对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尤其是老年患者寻找有效的脑保护剂。方法:选择鼠龄4~5月和鼠龄11-12月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各18只,分为成年组和老年组,各组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GM1治疗组3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再灌注后24h取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行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成年组相比,老年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且老年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均高于成年组(P〈0.01);GM1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病理改变亦明显减轻,但GM1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结论:GM1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和脑水肿,可明显改善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 cacid B,SA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结扎免心脏左前降支0.5h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4h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A—B治疗组于左前降支结扎后静滴SA—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结扎前、缺血0.5h、再灌注1h及4h静脉采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a颗粒膜蛋白140(alph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的数目。结果:假手术组手术前后血浆NO浓度、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缺血0.5h后,血浆NO浓度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而血浆ET含量和血4、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升高(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治疗组应用SA—B后,再灌注1h及4h时血浆NO浓度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SA—B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的差值[P(a-et)CO_2]的变化.方法 104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30、60 min,移植肝下腔静脉开放后5、3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同时记录PetCO_2,计算P(a-et)CO_2.结果 与麻醉后相比,无肝前期、无肝期30和60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和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显著增快(P值均<0.01),pH值显著降低(P值均<0.01);无肝前期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P<0.01),无肝期30 min和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的MAP显著降低(P值均<0.01);无肝期30和60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和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aCO_2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下腔静脉开放5、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etCO_2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无肝期30、60 min及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的P(a-et)CO_2显著增高(P值均<0.05).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前期P(a-et)CO_2维持稳定,无肝期P(a-et)CO_2显著增大,移植肝下腔静脉开放后30 min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二袖套法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手术进行改进。方法在原袖套法的基础上,将供肝的膈肌环与受体的肝上下腔静脉血管壁一针连续直接吻合;在受体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前放出部分高凝血液,以减少血栓形成。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二袖套法模型建立时血管吻合切实可靠,手术成功率达90%,大鼠1周存活率87%。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极大的耐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探讨犬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及严重循环生理紊乱的处理方法。方法:用15只杂种犬进行同种异 体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全麻及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在受体无肝前期及新肝期补给相当于1/2和1/4血容量的胶体 液。结果:术中受体犬循环生理紊乱均得到纠正;术中死亡6只,存活9只。结论:肝移植术中的严重循环生理紊 乱,可以经静脉-静脉转流及适量输血补液进行纠正;在静脉-静脉转流情况下进行原位肝移植是一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内稳态变化及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 tation,OLT)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内稳态变化和麻醉处理。方法: 终末期肝病患者14例,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右心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内环境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在无肝期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ial wedge pressure,PA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在腔静脉开放时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PAWP升高(P<0.05)、MAP下降(P<0.01);术毕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平均肺动脉压(MPAP)(P<0.01);心输出量在腔静脉阻断及开放时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此期间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可得到基本纠正。  相似文献   

16.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SD大鼠作为供受体,分别用Kamada"二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改良的方法包括:提高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质量、改进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的吻合及胆总管的重建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比较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是78.9%(71/90)和91.7%(55/60)(P<0.05),而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稳定的肝移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移植麻醉与无肝期补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大鼠肝移植最适麻醉方法和观察各种输液液体对肝移植受体无肝期中,后阶段血液动力学的是。300只雄性SD大鼠进行150例肝移植,观察供受体麻醉过程,麻醉药物剂量其效果;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供受体两组,受体组再了同分为对照组C,生理盐水组,G1,NaHCO3组G2,丹参组G3,每组10只。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研究内毒素对大鼠枯否细胞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影响,同时对枯否细胞产生的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也进行了检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枯否细胞在无任何刺激时也能表达一定数量(16.6%)的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在受内毒素刺激后经历一明显的下降期后逐步升高.而枯否细胞在受内毒素刺激后分泌型TNF在4h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回落。两型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的不同的反应性提示二者不同的病理及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双套管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中细节和要点,建立一种更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原二袖套法基础上,综合各种改良术式,经腹主动脉灌注,单线连续外翻缝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单管内支架端端吻合胆总管,术中改进细节,减少出血,合理地复温、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和无肝期;观察术后成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共制作12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不包括预实验),供体手术时间(17±1.5)min,受体手术时间(37±2.5)min,无肝期为(19±1.5)min.手术成功率94.2%,周存活率90%.结论娴熟的外科操作并精简术式,改进细节,可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和存活期,为实验研究制作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