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药疹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大量新药进入临床,小儿药疹的发生率也日渐增高。因此,我们对我院1998~2003年在儿科、皮肤科就诊的小儿药疹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更好地指导小儿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123例住院小儿药疹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药疹年龄分布以6岁以内居多,占88.6%;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66.67%,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占24.47%;药敏类型以发疹型多见,占63.4%,其次为等麻疹型,占26.02%。结论:以青霉素、头抱菌素为主的抗生素及各类“抗感冒药”已成为小儿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3.
308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新药不断的开发,药疹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并呈现新的特点。我们统计1992-2002年我院住院治疗的308例药疹病人,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3月132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发年龄在40~49岁(18.94%),其次为20~29岁(14.39%)和50~59岁(13.64%)。既往有过敏史者占58.33%。皮疹类型以腥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31.06%)最多见。在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头孢类抗生素最多见(57.58%)。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13.64%。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头孢类抗生素,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疹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结核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药疹不能忽视,现将46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247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皮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多见(34.41%),其他依次为多形红斑型(28.74%)、固定型药疹(15.79%).在引起药疹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多见(51.39%),其次为中药(11.73%)和非甾体类抗炎药(9.72%).既往有过敏史者24.29%.高发年龄在31~40岁(22.27%),其次为41~50岁(18.22%)和21~30岁(17.4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41.70%.近10年来,药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中药和解热镇痛药,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38例别嘌呤醇药疹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由口服别嘌呤醇引起药疹的病人也相应增多 ,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特将近年来我科 38例该药疹的病人作一临床和预后分析。1 临床资料1 .1  38例患者均为 1990~ 2 0 0 1年上半年我科住院病人。均因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口服别嘌呤醇 ,其中男 32例 ,女 6例 ,年龄 4 8~ 88岁 ,平均为 6 1.5岁。 38例患者除痛风外还伴有其它疾病 ,其中心脏病 12例 ,肾病 8例 ,肝硬化 2例 ,糖尿病 14例 ,慢性支气管炎 14例。1.2 全身症状 患者发病时 ,30例出现发热 ,占 79% ,其中体温持…  相似文献   

8.
吡哌酸为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吡哌酸引起药疹病人15例.系治疗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和预防肠道传染病所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5 5岁。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痒 2天就诊。患者 6天前因“骨质疏松”自服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服药后 4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丘疹 ,伴剧烈瘙痒 ,在当地诊所诊断为“过敏性皮炎” ,经静滴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后皮损加重。无发热流涕等症状。近 1月无其它药物服用史。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未用过葡萄糖酸钙。体检 :系统检查无特殊。皮扶科情况 :全身皮肤见密集分布的针头至米粒大小红色斑丘疹 ,皮损对称分布。诊断 :麻疹样型药疹。给予地塞米松针 1 0mg/日静滴 ,3天后皮疹完全消退 ,1月后再次服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服药后 1小时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疹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2007年我科506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疹类型以猩红热样型(31.81%)最多见,其次为麻疹样型(23.72%).在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多见(34.78%),其次为镇静催眠及抗癫痫类(17.19%).既往有过敏史者25.89%.高发年龄在31~40岁(20.95%),其次为21~30岁( 14.63%)和41~50岁(16.0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76.88%.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类,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在43例中,致敏药物有血清制剂(10例23%),解热止痛药(7例16%),抗痛风药(别嘌呤醇)(7例16%),抗癫痫药(6例14%),青霉素药类(4例9%),皮损有荨麻疹型(14例),大疱型(9例),麻疹样型(8例),湿疹样型(3例),红皮病型、紫癜型、泛发性脓胞型各2例,多型红斑型、固定型、扁平苔藓样型各1例。  相似文献   

12.
108例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108例住院药疹进行临床分析。致病药物主要为抗菌素类,占44.44%,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及中草药,分别为16.67%。12.96%,药疹类型以多形红斑型最常见。占31.48%。其次为发疹型及红皮病型,均为18.52%,抗结核药,中草药及抗癫痫药多引起重症药疹。  相似文献   

13.
72例药疹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了有关72例药物疹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发药物,皮疹类型,伴随症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3型药物疹,并且列举了这三型药物疹的诱发药物。  相似文献   

15.
重症药疹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 探讨重症药疹的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 回顾性分析 6 8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住院 16 5例非重症药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  6 8例患者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 41.9± 2 1.2 ,皮质类固醇治疗剂量相当泼尼松 1.79± 1.0 1mg kg d ,痊愈率83.8%。与非重症药疹相比 6 0岁以上发病率、致病药物、高烧、并发症和粘膜损害的发生率、皮质类固醇治疗剂量、治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1)。诱发因素为误诊、再次服用致病药物及治疗不利。结论 :重症药疹老年人发病率高 ,致病药物最常见的是解热镇痛药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 ,重要的是早期足量短程皮质类固醇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194例药疹伴系统性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94例并发系统性损害的药疹致敏药物种类、排序、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排序已经发生了变化,抗生素占48.7%,解热镇痛类占26.8%,中药占5.2%。年龄以中青年多见,老年药疹增加明显。皮疹主要为荨麻疹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为主。系统损害,肾脏受累达61%左右,是受累最多的器官,心脏受累达42%,肝脏达39.7%。结论:药疹并系统损害的患者致敏药物排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以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为主,受累脏器以肾、心脏和肝脏为主。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性监督,预防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7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重症药疹中66例(90.41%)可确定致敏药物,其中抗癫痫药24例(32.88%)、抗痛风药18例(24.66%)、抗菌药12例(16.44%)和解热镇痛药7例(9.59%),占所有致敏药物的83.57%;单一致敏药物中,卡马西平(12.33%)和别嘌醇(24.66%)导致的重症药疹最为多见;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9例(39.73%);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总有效率为93.15%。结论: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抗痛风药、抗菌药和解热镇痛药,重症多形红斑型最常见,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我院303例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16年8月间303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3例药疹患者中,重症药疹34例,轻中度药疹269例,其中188例患者为发疹型药疹。183例轻中度药疹患者可明确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144例,解热镇痛药致敏22例。31例重症药疹患者可明确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物11例,抗痛风药物8例,抗生素7例。结论:本院轻中度药疹患者中抗生素类为最常见的致敏药物,重症药疹中抗癫痫药为最常见的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HIV合并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HIV合并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之间在人口学资料、过敏史、致敏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HIV合并重症药疹患者,其中重型多型红斑(SJS) 23例,剥脱性皮炎(ED) 1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EN) 2例;平均年龄为(48.7±12.8)岁,男性为主,占85.0%。该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值为113(14~713)个/μL;常见致敏药物为:依非韦伦、磺胺、中药制剂;皮肤瘙痒(80.0%)、发热(52.5%)为其常见临床表现;90%患者出现黏膜受累,82.5%肝脏受累,65%患者合并感染。三种类型重症药疹比较,仅在发热、合并感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最大剂量(78±12.6)mg/d, 65%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了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平均总剂量为(111.4±22.9)g。共3例患者死亡,占7.5%,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0.
518例住院药疹患者致病药物临床分析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对518例住院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临床分析,引起或可能引起的药物有20余类,致病药物中以抗感染药居首位,其他依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及消炎抗风湿药等。多形红斑型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其次是荨麻疹型等。绝大多数致病药物所致的药疹以及多形红斑型最多见,抗痛风药和抗癫痫药多引起重症药疹,呋喃唑酮,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引起荨麻疹型药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