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患,31岁,乡镇居民。于1990年10月自感右侧腰部发热,痒,轻微压痛。随后发现该处有一小肿块且进行性增大。一月余因肿块增有鸡蛋大而就医。查体:神志清,发育正常,T、BP、心肺肝脾、脊柱四肢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其幼虫可移行至人体的皮下、肌肉、内脏等任何部位并引起相应的病症.现报告1例曼氏裂头绦虫幼虫感染后移行至腹部皮下形成肿块后,因搔痒抓破,虫体自行爬出的裂头蚴病. 患者男,11岁,小学二年级学生.1999年2月1日在背部左肩胛下方10 cm处的皮下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有压痛感.1年后此肿块由左肩胛下方游走至右腹股沟上方皮下3 cm处,肿块大小3 cm×0.5 cm,周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2000年3月26日,因肿块搔痒抓破,发现一条白色的虫子从抓破处钻出.虫体头端扁圆,体呈链状,在生理盐水内不断伸缩,经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相似文献   

3.
Ⅰ.人眼结膜吸吮线虫感染: 结膜吸吮线虫又称华裔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 Railliet et Henry,1919)是犬、猫等动物眼部的常见寄生虫,也可在人体眼部寄生。早在1917年我国北京一男性工人右眼内发现此种线虫(Stuckey,1917),及福建一农民眼内亦发现此虫(Trimble 1917)。自后国内各地陆续有报告。我所在门诊治疗中亦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陈强、男、一岁半,门诊号0820,四川简阳县镇金区老龙公社6大队2生产队。 1984年10月27日初诊,左眼流泪,畏光,结膜充血,其母于10月12、13日,两天发  相似文献   

4.
裂头蚴病(Sparganosis)是由孟氏裂头绦虫(Spirometramansoni)在其第二中间宿主(蛙、鼠、鸡、猪等)的蚴虫侵入人体所致。1978~1984年我们收治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表现:本组男、女各4例,年龄为18~50岁。农民5例、工人2例、干部1例。8例均有局部外敷或咬含生蛙肉史。临床表现均以无痛性皮下包块为主要症状,共有14个皮下包块,其中1例同时存在4个。包块位于面颊部5个,足部4个,腹壁2个,下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1日,长海医院报告1例曼氏裂头蚴感染病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余杭区曼氏裂头蚴感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也可在蛇、鸟、猪等多种脊椎动物体内生存,将其作为转续宿主;终末宿主主要是猫和犬,此外虎、豹、狐等食肉动物中也有寄生。人可以作为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是终末宿主,而对人造成疾病。  相似文献   

7.
桐乡市2014年首次发现大腿皮下曼氏裂头蚴病伴寻麻疹1例,曾多次误诊,应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正乳房裂头蚴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感染所致~[1-2]。曼氏迭宫绦虫也可感染皮肤~[3]、中枢神经~[4]、尿道~[5]等全身其他脏器~[6],引起其他部位感染,传染源一般来自被感染的蛙类和蛇类。各地报道的蛙类、蛇类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7-8],人主要通过进食感染裂头蚴的蛙或蛇而患病。近年来,多个地方有裂头蚴感染病例报  相似文献   

9.
近日,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阴囊肿块的患儿,手术切除后,在肿块中发现一条被组织包裹的小绦虫——裂头蚴。据专家介绍,裂头蚴是绦虫的幼体,寄生于鱼、青蛙等脊椎动物体内,人体感染后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裂头蚴常常寄生于人体的眼睑部、四肢、躯干、皮下组织、口腔、颌面部和内脏。被侵袭的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包裹,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脓肿。感染皮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2岁,会计。1983年在肩部、肩胛部先后出现过皮下包块,后因消失未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四川、重庆)主要蛙类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7~8月分别在四川省(营山县、合江县、邻水县及泸州市江阳区)和重庆市(渝北区、南川区、梁平县及石柱县)的农村池塘、河流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检裂头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剖检蛙164只,其中裂头蚴感染蛙42只,总感染率25.61%(42/164);检获裂头蚴167条,平均感染强度为3.98条/蛙(167/42)。四川省和重庆市蛙类裂头蚴的感染率分别为31.50%(40/127)和5.41%(2/37),两地感染率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0.238,P=0.001);其中四川省部分地区蛙类裂头蚴的感染强度(4.03)略高于重庆(3.00)。结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四川、重庆)均存在蛙类自然感染裂头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虫的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为其转续宿主。人可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裂头蚴寄生人体危害,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和内脏。裂头蚴病分布甚广,在我国感染率以10~30岁最高,男女比例为2:1,各民族均有,患病大都与民间习俗有关。 1、局部敷贴生蛙肉:在我国某些地区,民间传说蛙有清凉解毒作用,习用生蛙肉敷贴伤口或脓肿,包括眼、口颊、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如福建、广东喜用捣碎的蛙肉贴眼治疗眼疾,故眼裂头蚴病常见;四川、广东习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2月,笔者在集贸市场检疫时,发现一摊位上的鲢鱼(白鲢)鱼体消瘦,腹部膨大,但鱼无腐败变质,怀疑为营养不良和食物发酵所引起的症状;经询  相似文献   

14.
1986年至1991年,我室受检标本鉴定共记录有9例曼氏裂头蚴病,现根据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9例裂头蚴病患者均来自温州农村地区,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在14~42岁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宁市野生青蛙体内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海宁市5个乡镇(街道)捕捉野生青蛙,活体解剖后肉眼检查皮下、肌肉及内脏等部位,显微镜下鉴定和计数曼氏裂头蚴。结果 252只野生青蛙裂头蚴平均感染率为26.59%,平均感染度为2.19条/只。不同乡镇(街道)来源的青蛙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高为斜桥镇(37.25%),最低为盐官镇(12.24%)。不同体重组青蛙间的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及感染度未见不同。裂头蚴可在蛙体内多个部位包括腿部、腰部和腹部肌肉内寄生,其中以腿部肌肉寄生最为常见,占84.36%。结论海宁市各抽检乡镇均发现野生青蛙体内有曼氏裂头蚴感染,有必要通过健康宣教提倡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曼氏裂头蚴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曼氏迭宫绦虫皮肤裂头蚴腹壁寄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段,作者根据镜检的虫体生物学形态鉴别特征,对照文献[1],结合个案调查,对某市立医院送检手术标本进行检查,确诊此标本为曼氏迭宫绦虫皮肤裂头蚴病患者1例.  相似文献   

17.
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白色长带形,约300×0.7毫米,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的凹陷,具有与成虫相似的头节,但体不分节,只是体表具有不规则横皱褶,后端多呈钝圆形。活时收缩力很强,可在蛙、蛇或人体内寄生。在蛙中多寄生在大腿肌肉间隙里,在蛇中多寄生在皮下。在人体可在眼、皮下、口腔倾面部、脑甚或内脏等多处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的严重性可因裂头蚴在体内移行及寄生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本病分布较广,亚洲、非洲、澳洲以及发达的欧美均有记录。我国人体感染的裂头蚴病散在于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18个省、市、自治区,感染年龄自2.5~62岁,以20~50岁为多,男女比例为2∶1。 人体感染裂头蚴病的途径和方式有以下三种:1、局部贴敷生蛙肉、蛙皮,这是主要的感染方式。我国许多地方流传蛙有“清热解毒、败火祛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解开封地区蛙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我们于1991年7—8月,对开封市自由市场农民出售的青蛙进行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青蛙来源:购自开封市自由农贸市场,青蛙来自东郊、西郊、水稻和杜良四地区。共购193只。经鉴定全为金线蛙(Rana Plancui)。二、检查方法:将青蛙杀死,称重并分雌雄。从腹面纵向剪开皮肤,剥皮,按一定顺序查找虫体。发现虫体后,用小镊子沿肌纤维纵向撕开,完整取出虫  相似文献   

19.
病例1,女,9岁,农民。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1周于2002年2月12日入住安徽省立医院。CT示右侧大脑颞枕部局限性低密度改变,内见长约2.5cm不规则条索状轻度强化结节灶,MRI显示混杂信号及不规则条索状的异常强化灶。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拟诊寄生虫肉芽肿,用开放立体定向技术取出活虫1条,51mm×1mm,虫体白色,  相似文献   

20.
张克兢  邬玉辉  李燕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423-1423
患者,女,51岁,因发现左乳肿块3月余于2009年1月10日人本科,患者于3月余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房1个肿块,约蚕豆大小,局部无红肿,无疼痛,无乳头凹陷及溢血溢液。在本院行彩超检查,示左乳皮下实质性非均质性肿块:性质待定。体检:双乳发育正常,于左乳8—9点可扪及一约2cm×2cm肿块,质地硬,边界尚清,活动尚可,无明显压痛。右乳未扪及明显肿块。双腋下及双锁骨上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入院完善检查,在B超引导下行肿块巴德针穿刺,送快速病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