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炎感染患者不同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差异性,以期为临床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12月300例妇科门诊就诊患者送检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直接镜检法、Amsel法、培养法、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养法显示300例患者送检标本中282例检出病原体,检出阳性率94.00%,主要感染病原体有加德纳菌、滴虫、假丝酵母菌属;细菌性感染检测阳性率镜检法为44.67%、Amsel法为58.67%、五联检测试剂盒为61.33%,调查感染检测阳性率镜检法为33.00%、五联检测试剂盒为42.00%,细菌性感染检测感染阳性率镜检法为14.33%、五联检测试剂盒为18.00%;细菌性感染镜检法检测感染阳性率低于Amsel法、五联检测试剂盒、培养法(P<0.05),滴虫感染镜检法检测感染阳性率低于五联检测试剂盒、培养法(P<0.05),假丝酵母菌属感染镜检法检测阳性率低于培养法(P<0.05)。结论阴道炎感染患者以细菌性感染多见,各种感染病原体检测时显微镜镜检阳性率低,五联检测试剂盒检测阳性率与培养法接近,相对成本较高,临床检测阴道分泌物感染病原微生物时,建议先选择显微镜如无法确定感染病原体或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可进一步选择五联检测试剂盒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女童阴道炎中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取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少儿女性专科就诊的853例有阴道炎症状的女性儿童,年龄3 d~14岁,取阴道分泌物常规涂片找炎症细胞、念珠菌、滴虫、革兰氏染色找淋球菌、线索细胞等,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853例女性儿童中检出病原体482例,阳性率占56.5%。其中加德纳菌98例,占11.5%;真菌28例,占3.3%;淋球菌13例,占1.1%;毛滴虫1例,占0.1%;支原体19例,占2.2%;其它普通病原体323例,占37.8%。【结论】女童外阴道炎阴道分泌物的检测结果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特异性感染以细菌阴道炎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刘开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319-1319
近年来,我国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RTI/STD)上升趋讳明显,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为了解毕节地区羁押女性阴道炎病原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10月对毕节地区看守所和戒毒所羁押女性215人进行了阴道炎常见病原体和HIV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体,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做到对症治疗、有效治疗。方法对1160例疑似阴道炎患者取阴道分泌物做常规检查,采用湿片直接显微镜检查,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结果细菌性阴道病423例占36.5%,霉菌性阴道炎247例占21.3%,滴虫性阴道炎72例占6.2%。结论本地区阴道炎患者以细菌性阴道病为主,其次是霉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病也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生殖道炎症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由于导致此类疾病感染因素和病原体的种类逐渐增多,女性患此类疾病的人数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对这一类疾病传统的诊断方法是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但由于近年来病原体种类的增多,单纯检查分泌物常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一定数量病人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快速查明病原体感染的类型,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合并症的发生,近两年来我们采取1次取材联合检测的方式(既分泌物常规、细菌性阴道病BV、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同时检查),共检查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微生态评价和基本信息评估,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就诊于苏州九龙医院妇科门诊的育龄期女性300例,根据HPV筛查结果分为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各150例,通过采集病人基本信息、阴道分泌物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的pH、清洁度、病原体及微生态情况。 结果 HPV阳性组孕产次、性生活频次、性伴侣个数均多于HPV阴性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低于HPV阴性组,而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于HPV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阳性组阴道分泌物pH、清洁度异常比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阳性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感染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生态指标H2O2、SNa阳性率HPV阳性组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V感染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积极治疗阴道感染和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HPV感染。  相似文献   

7.
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NSGI)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它在国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其病原体主要有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念珠菌(VF)和阴道毛滴虫(VT)[1],而且普遍存在着合并感染。本文对287例STD门诊病人进行了上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特定阴道细菌与女性阴道毛滴虫感染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80例阴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滴虫阴道炎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拭子取阴道液体于细菌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与测试.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正> 阴道感染包括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及一些混合性生殖道感染,是妇女常见病。随着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0.
1895例妇女各类阴道炎病原体感染情况及病因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妇女阴道炎流行情况,了解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炎的致病因子。方法:1895例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涂片检查、唾液酸酶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PCR检测等。结果:引起阴道炎的各病原体感染率依次为白色念珠菌28.5%、阴道加德纳菌19.4%、衣原体15.1%、阴道毛滴虫14.4%、淋球菌5.8%、其他4.1%。有263例标本同时合并两种病原体感染。3个年龄组中以18~34周岁组发生阴道炎最多,居首位。各年龄组病原感染位次排除混杂因素,18~34岁组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居首位,其次为衣原体感染;35~50岁组以白色念珠菌和阴道加德纳菌感染为主,其次是阴道毛滴虫。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引起妇女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在临床阴道炎诊治中应注意几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情况,各类病原体在不同年龄妇女阴道炎中所占构成比不同,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因素以及个人行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6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克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症状(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烧灼痛、阴道黏膜充血性水肿)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烧灼痛及阴道黏膜充血性水肿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烧灼痛及阴道黏膜充血性水肿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较克霉唑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3个月、 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P <0.05)。观察组3个月、 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8.00%、 2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3%、45.33%(P <0.05)。结论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行TVH的86例患者(TVH组)与同期行LAVH的92例患者(LAVH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既往盆腔手术史、孕次、产次、合并贫血及子宫增大(相应孕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TV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费用均较LAVH组短、少和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及脏器损伤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无发热、肠粘连、肠梗阻和术后血栓性静脉炎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TVH较LA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费用低廉等优势,但TVH更适应于子宫大小<孕4个月、盆腔无明显粘连患者。LAVH可扩大TVH的适应证。临床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子宫切除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滴虫感染危险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12例阴道滴虫感染者和308例阴道滴虫检查呈阴性者做对照,进行阴道滴虫感染因素问卷调查和有关知识水平考核,并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滴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洁阴用具是否自用(OR=2.65、95%CI=1.70~4.14)、每周清洗会阴次数(OR=2.06、95%CI=1.52~2.80)、避孕套防病知识知晓(OR=3.31、95%CI=2.02~5.43)、性病知识知晓水平(OR=2.68、95%CI=1.73~4.16)。结论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滴虫感染与防病知识和洁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方法和疗效,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将126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疗效高、治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病程缩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华  李萍  李娟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15-1417
目的探讨HCMV感染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抗HCMV-IgG、抗HCMV-IgM,并计算抗HCMV-IgG的抗体指数;用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CMV病毒复制标志物HCMV-pp65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抗HCMV-IgM、HCMV-pp65的检出率分别为31.7%、4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691,P<0.05;χ2=24.810,P<0.05)。同时HCMV-pp65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抗HCMV-IgM(χ2=4.677,P=0.03)。≤10岁及11~20岁年龄组抗HCMV-IgM及HCMV-pp65阳性率高于其它各年龄组(P<0.05);21~30岁年龄组,HCMV-pp65的检出率高于抗HCMV-IgM(χ2=4.600,P=0.032)。各年龄组抗HCMV-IgG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χ2=3.267,P=0.07),但抗HCMV-IgG抗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2.601,P=0.01)。结论HCMV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某校女职工宫颈刮片、白带涂片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女职工患妇科病的状况,为女职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857例女职工进行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刮片检查,按年龄段分为3组,即<50岁组、50~60岁组、>60岁组,统计分析炎症及癌变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分泌物检查结果显示,246人清洁度为Ⅲ、Ⅳ度,占28.70%.其中58人检出霉菌,未检出滴虫;宫颈刮片Ⅲ级的发生率<50岁组为0.37%、50~60岁组为3.40%、>60岁组为10.18%,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u=2.35,p<0.05).结论 随年龄增大癌变机率增多,妇科检查是保证妇女健康的重要检测手段,定期检查对及时诊治妇科疾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研究发现阴道炎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有关。滴虫性阴道炎在HPV阳性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HPV转阴率低于无假丝酵母菌感染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妇女比高危型HPV转阴的妇女更易患细菌性阴道病,且细菌性阴道病与高危型HPV清除延迟有关;细菌性阴道病在CIN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妇女。研究还发现阴道微生物组成及pH值与HPV感染有关;阴道乳酸杆菌的减少、缺失与HPV感染、CIN及宫颈癌有关。上述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女职工患妇科病的状况,为女职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857例女职工进行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刮片检查,按年龄段分为3组,即<50岁组、50~60岁组、>60岁组,统计分析炎症及癌变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分泌物检查结果显示,246人清洁度为Ⅲ、Ⅳ度,占28·70%。其中58人检出霉菌,未检出滴虫;宫颈刮片Ⅲ级的发生率<50岁组为0·37%、50~60岁组为3·40%、>60岁组为10·18%,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u=2·35,p<0·05)。结论随年龄增大癌变机率增多,妇科检查是保证妇女健康的重要检测手段,定期检查对及时诊治妇科疾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类及临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类、标本种类、疾病种类、科室分布等。结果 4年间共检出侵袭性真菌1 945株,总的检出率为17.0%,2006-2009年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15.7%、16.8%和21.2%。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2.4%,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60.5%;丝状菌占7.6%。检出的1 945株真菌主要分离自痰、尿和大便标本。真菌感染患者主要来自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传染科、神经内科和ICU等科室。结论侵袭性真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白色念珠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非白色念珠菌和毛霉菌属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