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远凤  许志强  蒋晓江 《重庆医学》2007,36(10):965-966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变性质以及与意识障碍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收治的26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2例,发生率为15.9%,脑出血、脑梗死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21.2%(28/132)、11.9%(11/92)和7.5%(3/40)。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2例中死亡28例,占66.7%,其中脑出血22例(22/28,78.6%)、脑梗死5例(5/11,45.5%)、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1/3,33.3%);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22例患者中,死亡63例,占28.4%。脑出血患者中神清、嗜睡、浅昏迷、深昏迷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别为1、3、6和18例;脑梗死患者分别1、2、3和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分别为1、1、1和0例。结论脑出血较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且病死率高;意识障碍重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后1周内的急性脑血管患者易致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选取6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治疗、预防方法。结果:60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120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20.0%。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存活72例,死亡48例,死亡率为40.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治疗方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很关键。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391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年龄、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病情程度、病死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六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1例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6 2例 ,发生率为 15 .9% ,上消化道出血随年龄增长而多发 ,≥ 70岁者占5 1.6 % ,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 (P <0 .0 1) ,丘脑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高于其它部位出血(P <0 .0 5 ,P <0 .0 1) ,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高于其它脑梗死 (P <0 .0 1,P <0 .0 5 ) ,重型脑卒中高于轻、中型 (P <0 .0 1)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 2 4 .2 % ,未并发出血组病死率 3.6 % ,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病情危重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66例(24.4%),死亡32例(48.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出血组36.4%、脑基底节区出血组11.6%、蛛网膜无消下腔出血组36.7%、脑干出血组31.8%、小脑出血组17.6%,脑叶出血组25.0%;病死率: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48.5%,化道出血组病死率11.8%.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量大等因素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董曼丽  张金章 《微创医学》2001,20(3):295-29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干出血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董曼丽  张金章 《医学文选》2001,20(3):295-29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干出血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吉林医学》2010,31(14):2051-205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专门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例数;观察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患者好转率和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防治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和降低消化道出血所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李娟  吴祖舜 《现代医学》2001,29(6):412-413
目的探讨壳核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6例壳核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量、有无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量≥30ml为42.62%,<30ml为1.86%;破入脑室为39.74%,未破入脑室为16.66%;中线结构移位的为45.83%,无中线结构移位为14.94%.壳核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54.24%,无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15.51%.结论壳核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大小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对3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病死率、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消化道出血的频度和程度与脑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病情严重的一种反映,而不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报道了在脑出血急性期防治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游嘉 《当代医学》2012,18(21):129-13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期间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专门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总结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期间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存活37例,所占比例为74%;死亡13例,所占比例为26%,实验组的50例患者中,存活48例,所占比例为96%,死亡2例,所占比例为4%。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某些因素及奥美拉唑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112例 ,其中脑出血患者组 4 8例 ,脑梗死组 6 4例 ,留置胃管引流 ,观察急性应激后胃液 pH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P <0 .0 1)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率显著高于无溃疡病史患者 (P <0 .0 5 ) ,脑出血患者胃液 pH值明显降低 ,奥美拉唑治疗后 ,止血总有效率和平均止血时间均较脑梗死组低及时间长 (P <0 .0 5~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应激性溃疡与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患者急性应急时更易引起出血 ,胃液 pH值持续低的患者 ,奥美拉唑疗效差 ,出血不易控制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H2受体拮抗剂在防治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226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防治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GCS(哥拉斯哥昏迷量表积分)<14分、血肿直径>3cm和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及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病死率较高。结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可有效防治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能明显降低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脑出血 1 3 6例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脑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 3 6例脑出血患者 ,从年龄分布、出血部位、血脂情况、出血对 ECG的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 :5 0~ 6 9岁年龄段发病较多 ,有高血压病史者 1 0 1例 ,占 74.3 %;心电图改变与病变部位、出血量等有关 ,主要发生在脑出血的急性期 ,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患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减低 ,与正常值相比 ,P<0 .0 1 ,且胆固醇变化不大。结论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心电图的动态监测对于判断脑部病变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降血脂治疗有利于脑出血的防治 ,而对高血压的防治是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对90例经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结果:9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进行92次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4.57%(87/92),其中急性大量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84.0%(21/25),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8.51%(66/67),两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检查成功的患者中,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为85.06%,假阴性率17.24%。急性大量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0.95%,假阴性率23.81%;慢性显性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6.36%,假阴性率15.15%,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小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8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有22例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5.6%,其死亡率较无消化道出血者明显增高,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认为脑力劳动、颅内高压、昏迷、瞳孔不等大或散大、高热、血压波动大,严重合并症、感染 脑脊液压力增高或颜色异常为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有关因素.随着这些因素积分的增加,消化道出血率增加,熟悉这些因素能预测消化道出血,从而采取防治措施,可减少并发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并发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的147例脑出血患者与142例脑梗死患者发生腹泻者进行发生率的统计,并观察腹泻发生的时间.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腹泻率为36.05%,脑梗死患者发生腹泻率16.91%,脑出血并发腹泻率高于脑梗死患者.结论脑出血并发腹泻率高于脑梗死患者,可能是脑出血患者颅高压的因素较脑梗死更显著,引起应急状态下免疫功能下降,再加上卧床易并发感染等并发症,进食障碍致低蛋白血症加重肠粘膜水肿,长期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较脑梗死更显著,故而腹泻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对预防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 选择脑梗死 72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38例 ,给兰索拉唑 30mg 1次 /d ,另外 38例为对照组 ,不采用任何预防消化道出血药物。结果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治疗组为 7 1 4 % ,而对照组为 4 1 5 7% ,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机率较高 ,兰索拉唑使质细胞的泌酸功能抑制 ,从而可预防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5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出血者43例,死亡3例;中度出血者16例,死亡2例;其余患者经过精心有效的护理,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痊愈出院,17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脑出血后遗症。结论:精心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冯丽华  覃远生  熊云新  石福兴 《广西医学》2005,27(11):1832-1833
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常提示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竞争,营养条件改善,老年人比例增加等因素.急性脑血管病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逐渐增加,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增加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难度,其死亡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防治,以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我院1995年5月至2001年5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人6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脑出血、脑硬死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及其表现形式类。方法对30例不同部位脑出血及70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80%,心电图异常与出血部位有关,近脑干、丘脑及基底节区心电图异常率高,多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及心律失常。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81.4%,心电图改变以左室肥厚劳损及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心电图改变与脑梗死类型及部位相关。结论脑出血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电图异常率高,对急性脑血管病要重视防治心肌缺血及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减少心脏并发症,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