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率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而家庭康复组出院后由护士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出院后为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未制订详细的家庭康复治疗计划。无康复治疗师的定期指导。分别与出院时及出院后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6个月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行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幅度家庭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而家庭康复组由护士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未制订详细的治疗计划,无康复治疗师的定期指导。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幅度家庭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茂顺 《黑龙江医药》2011,24(3):466-467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经过急性临床治疗,留有功能障碍,出院后居住本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康复训练.结果: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明显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过急性临床治疗,留有功能障碍,出院后居住本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康复训练。结果: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及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58例脑卒中出院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自愿接受康复医师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均增加,且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早期干预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5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规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5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2组平均治疗30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有一定的改善,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早期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112例和对照组114例,2组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康复组增加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可明显促进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应在住院脑梗死患者传统诊疗规范中纳入积极正规的现代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68例高血压脑溢血术后患者,按照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34例,康复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等到术后病情稳定后即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30 d进行肌力测定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0 d康复组行肌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溢血术后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巨大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以临床药物治疗而不给予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选前24h及治疗后的6~8W进行测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2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经6~8W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影响。方法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社区康复组由康复科建立出院随诊系统,并进行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和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对照组由家属或陪护人员在家对其进行治疗,评定内容同社区康复组。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治疗后1、3个月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1、3个月组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康复科建立出院随诊系统的社区康复模式能很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血栓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疗效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脑血栓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11.24±2.13)分、Barthel指数(47.40±4.62)、IMT(0.38±0.64)mm、斑块面积(1.43±0.61)cm2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提高脑血栓疗效,能够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急性脑血管意外无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大小、性别构成、意识状态、侵袭性操作、脱水剂应用时间、是否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差异。结果6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0例;两组比较性别构成、脱水剂应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昏迷、实施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同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学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25-126,12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2月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6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脑血管病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经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为促进脑血管病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血栓患者护理措施。方法文章选取我院120例脑血栓患者,重点分析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具体心理表现和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老年脑血栓患者,通过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后,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促进了机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析过程中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患者560例,其中25例在透析过程中发生脑血管意外。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出血出现7例,占1.25%,脑梗死发病例数18例,占3.21%,脑出血患者中仅1例存活,存活率为14.3%,脑梗死中有15例存活,存活率为83.3%,脑梗死后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结论对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虽然脑梗死发生率较脑出血出现率明显升高,但是脑出血的严重性明显高于脑梗死,预后较脑梗死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有效率、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血塞通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41例、康复组45例。常规组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两组Barthel指数、ND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NDS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康复训练时机,加强心理干预,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病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61.9岁。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颈动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的标准由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MSCTA检查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②首次发作脑梗死;③病程在48h内;④意识清楚,无智力、语言理解和表达明显障碍。排除标准:①发病后超过48h住院者;②患有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伴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④血液病或肿瘤患者。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MSCTA检查,并分为稳定斑块组(68例)和不稳定斑块组(52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MSCTA与CDFI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比较影像学评价一致性为73.10%;不稳定斑块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4.45±2.56)分比(2.45±2.63)分,P<0.01];Barthel指数不稳定斑块组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65.35±28.92)比(78.56±24.35),P<0.05]。结论脑梗死伴不稳定斑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日常生活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血清尿酸浓度进行检测,探讨血清尿酸浓度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8~201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各35例。结果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327.3±76.4)μmol/L,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478.5±94.5)μmol/L。正常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44.4±12.2)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78.5±14.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22.1±13.8)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45.5±12.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尿酸与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1.35,OR=0.27,P〈0.05),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血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故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同时采用降低患者血尿酸浓度水平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行我科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综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42-± 17.51) VS(27.35±15.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MMSE以及记忆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MMSE(1 7.83±2.13)VS(12.74±1.94);记忆功能(9.93±3.55)VS(5.83±3.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