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3例骶尾部恶性卵黄囊瘤。概要地讨论了其组织发生、病理学改变特征、诊断要点,以及发生于皮肤组织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恶性卵黄囊瘤组织发生来自人胚卵黄囊,恶性程度高,称恶性卵黄囊瘤较确切。应与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腺癌,胚胎性癌进行鉴别.在诊断方面,要以病理诊断为主 AFP 对其诊断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恶性卵黄囊瘤(malignant yolk sac tumor)是近年来已获公认的一个肿瘤单元。本瘤由原始生殖细胞来源,具有拟似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结构的分化特征。可为纯粹性,或与其它生殖细胞性肿瘤并存。本瘤不太少见,既往常误认为胚胎性癌或恶性畸胎瘤。主要发生于性腺,亦可见于骶尾部等靠近中线的其它部位。发生于睾丸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两岁以内手术者予后较好。发生于卵巢和性腺以外部位者,则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恶性度高,予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正> 恶性卵黄囊瘤又称为内胚窦瘤,来自原始生殖细胞或从多能胚胎细胞向胚外中胚层和胚外内胚层衍化为卵黄囊样结核。  相似文献   

5.
6.
卵黄囊肿瘤(yolk Sac tumor)又称内胚窦肿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婴儿型胎胚性癌、睾母细胞瘤(orchioblastoma)等。这是近年来已获公认的一个肿瘤单元。卵黄囊肿瘤一名首先由Teilum(1959)提出。本瘤不太少见,属恶性范畴。主要见于性腺。发生于睾丸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两岁以内手术者予后较好。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可伴有鞘膜积  相似文献   

7.
恶性卵黄囊瘤一例贺海燕法金枝(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750021)患者女性,28岁,汉族,工人,未婚,以盆腔包块10余天于1995年8月20日收住院。检查下腹部有一实性肿物,界线清楚,稍活动,无压痛。手术证实为左卵巢巨大肿物,切除送检。病理检查巨检...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对15例卵巢恶性卵黄囊瘤进行了临床和病理分析,并对组织发生和命名、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本组年龄为9—31岁,平均为19.9岁,病程多在半年以内(12例),11例在手术切除后半年之内死亡。该瘤组织学改变多种多样,其中疏松网状结构、内胚窦样结构和存在于细胞内外的透明滴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组织学特点和好发部但,认为该瘤起源于生殖细胞,并称其为恶性卵黄囊瘤为宜,测定血清AFP有助于诊断和对予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卵巢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或卵黄囊间皮母细胞瘤(mesoblastoma vitellinum)。为起源于具有向体细胞分化或向滋养叶母细胞分化能力的多能细胞的一类肿瘤。这类肿瘤常见于女性儿童和青春期妇女。虽然比较少见,但其性质极恶,病人预后特差,已经引起临床、病理医生的重视而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直肠恶性卵黄囊瘤系罕见病例,未见国内外有所报道.我们于1983年8月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潘某,22岁,未婚,因腹胀20余日,盆腔一固定性肿块,拟诊卵巢癌,收住我科.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听诊无特殊.腹部膨隆,腹水( )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拳头大小实质性肿块,不活动,轻触痛.肛检:直肠粘膜光滑,手指进入6cm后可扪及盆腔内有一约12×12×8cm实质性  相似文献   

13.
本院自1955~1981年收集到三例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其中二例为同源型,一例为异源型。例2例3手术时己属晚期,分别于术后二个月及术后四个月死亡。例1术后14个月前庭及阴道侧壁出现串珠样转移瘤,死于术后20个月。文内就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病理及临床作了简要讨论。该肿瘤发病率虽低,但预后不良,如能作到早期诊断,五年存活率可能达到15—30%。因此如何作到早期诊断提高生存率,应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卵巢卵黄囊瘤的CT 、MRI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卵黄囊瘤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卵巢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 ,不为临床工作者熟悉而易被误诊。自 1992年以来 ,我院诊治 4例卵巢卵黄囊瘤。现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并对该病的CT及MRI表现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4例女性患者 ,年龄 11~ 2 0岁 ,平均 15 .2 5岁。均因下腹部包块收治入院 ,平均住院时间 18天 ,患者发现包块 1~ 4月不等 ;其中伴有腹胀 2例、腹痛 1例、纳差 1例 ;4例体检均为恶病质 ,下腹部均可触及质中至质硬的包块 ,其边界较清 ,活动性差 ,均有压痛 ,2例伴有反跳痛 ,2例腹水征 (+ ) ,2例包块明显偏右…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性,8岁。腹部疼痛十余天。当地诊所以阑尾炎治疗1周,不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体检:神志尚可,右中腹部膨隆,腹软,中下腹部偏右侧可触及约9.0cm×10.0cm类椭圆形包块,质中,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移动度尚可;未扣出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无异常,肝、肾功能无特殊改变。B超检查:中上腹部探及11.0cm×10.0cm×6.2cm不均质回声团,部分回声偏低,  相似文献   

16.
恶性卵黄囊瘤25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鸿兴 《上海医学》1990,13(5):261-264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1 1/2岁。半年前发现右下腹有圆形包块,日渐增大,食欲减退,于1995年2月24日入我院治疗。检查:腹部膨隆,右下腹触及包块13cm×10cm,质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活动度小,有轻度压痛。血清甲胎蛋白增高26μg/L X线检查:腹部平片见右下腹及中腹部大片状  相似文献   

18.
恶性蝾螈瘤(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蝾螈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罕见的预后极差的肿瘤,至1997年国外共报道53例[1],国内所报道17例中儿科仅1例。我院1996年遇到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患儿,女,3岁。生后6个月(1996年4月)发现左前臂一1cm×1.5cm的无痛性肿块,行左前臂肿块切除术。病理报告示“软组织肿瘤,组织类型难定”,送上海肿瘤医院免疫组化分析报告示Vimentin(+),desmin(+),Myoglobin(+),MSA(+),S100蛋白(+),诊为“恶性蝾螈瘤”。同年8月左前臂肿块复发,再次手…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我院共收治恶性卵黄囊瘤患者13例,均做病理检查,组织结构复杂,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睾丸卵黄囊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儿童10例,成人2例;均行患侧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睾丸单纯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期Ⅰ期者9例,术后未常规进行化疗,2例复发;Ⅱ期者3例, 1例儿童患者术后行PVB方案化疗1个疗程,未复发;2例成人患者术后化疗2个疗程,其中1例术后4个月阴囊壁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另1例术后9个月出现腹膜后转移,患者拒绝手术后失访。结论 儿童的Ⅰ期睾丸卵黄囊瘤可仅行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不需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3岁或(和)≥Ⅱ期的患儿存在血行转移倾向,术后可根据病情选择化疗。成人睾丸卵黄囊瘤由于预后不良,需行睾丸切除术+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