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定位微创脑脓肿穿刺引流术以及开颅手术治疗脑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微创脑脓肿穿刺引流术以及开颅手术,观察和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中治愈30例,治愈率为83.33%;5例好转,好转率为13.89%;1例术前合并严重脑膜炎,术后死亡。结论:采用CT定位微创脑脓肿穿刺引流术以及开颅手术对脑脓肿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化脓感染性疾病,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脑疝,危及病人生命。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8年3月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脓肿病人2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67例患者在局麻下行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并给予精心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0~130 min,手术有效率达97.3%,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昏迷、偏瘫、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是颅脑疑难病变定性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期间采用头颅CT导向下运用立体导向技术把导针导向手术部位,在微侵袭状态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36例脑内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治疗体会报道如下,同时就手术方法、术式选择、术中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外伤性脑脓肿多因开放性颅脑损伤后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1,2]。脑脓肿形成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手术治疗往往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后的后续治疗和管理对脑肿胀病人极为重要,尤其是脓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等。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脑脓肿  相似文献   

6.
CT定位锥颅穿刺抽吸治疗脑脓肿的体会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516001)荆国杰,杨魁元脑脓肿早期的准确诊断及治疗较困难,自应用CT后,脑脓肿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近年来我们采用CT定位锥颅穿刺抽吸治疗脑脓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其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是众多医家仍在讨论的问题,随着CT扫描的发展,使神经外科揭开了使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内血肿的新篇章。1978年Backluncl和Vonholst提出立体定向血肿排出顺器成功为脑出血病人作了血肿清除术,为外科处理脑内血肿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种办法满足了损伤小、安全性高、危重病人易耐受等要求。近年来,人们又在怎样更高效地破碎血凝块,选择手术时机,防止再出血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进,使此项方法日臻完善。自2002年以来,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共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47例。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血肿清除率;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死亡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结果:2组血肿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为和住院天数为均少于开颅组(均P<0.05)。随访过程中,微创组死亡率为4例(8.51%),低于开颅组的12例(25.53%)(P<0.05)。随访结束时,微创组ADL评分>60分患者的比例高于开颅组,ADL评分<20分患者的比例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脑软化灶体积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显著减少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手术创伤、缩小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辅以脑室镜手术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定向手术应用脑室镜的密切配合,需要熟练掌握所需物品及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配合.这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创口的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加强高热、尿失禁、精神症状、肢体肌力下降、出血及构音障碍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重视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11.
文奎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定位穿刺与切开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乳腺脓肿患者79例,其中39例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冲洗治疗(穿刺组);40例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切开引流组)。比较两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切口疤痕等各方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两组红肿消退时间、愈合时间、乳漏发生率、乳头乳晕感觉障碍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换药次数[(1.33±0.73)次]少于引流组[(12.23±2.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组疼痛程度低于切开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穿刺组继续哺乳的比例为74.36%,高于切开引流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组存在瘢痕的比例为0.00%,低于切开引流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具有创伤小、对哺乳影响小、术后保持乳房美观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锁孔血肿清除术与锥颅碎吸术二种微创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4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现病史、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及预后.结果 与锥颅碎吸术相比,锁孔血肿清除术能够提前拔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结论 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锁孔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112例 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传统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溶解术治疗。6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术 ,5 2例采用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治疗 ;同时在出血对侧行侧脑室置管 ,监测侧脑室颅内压 (ICP) ;采集术后即刻、2 4h、72 h和 1周的 ICP值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虽然传统开颅组与钻孔引流术和尿激酶溶解术组均有 ICP的增高 ,但传统开颅组 ICP增高幅度明显低于钻孔引流术组 ,两组患者的 ICP对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在降低 ICP方面传统开颅术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B超导向下经皮穿刺治疗腹腔及肾周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68例B超导向下行腹腔及肾周脓肿穿刺引流的方法,探讨其操作方法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B超导向经皮穿刺治疗腹腔及肾周脓肿,有效率为96.8%。结论利用B超导向可避免盲目穿刺造成的组织的损伤,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引流管治疗肝脓肿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引流管治疗的79例肝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经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血象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脓腔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相应护理后,实验组术后血象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脓腔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引流管治疗肝脓肿循证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血象、体温恢复及脓腔消失,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囊性坏死性肿瘤与脓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复查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12例、单发转移瘤10例、脑脓肿9例。行常规MR平扫和增强、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构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测量病灶中心坏死区的ADC、FA值。结果:脓肿腔DTI表现为高信号;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中心坏死区呈低信号。在ADC图上,脓肿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6±0.07)×10-3mm2/s;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均呈高信号,脓肿与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在FA图上,病灶中心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在DTI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表现为较特异的高信号,ADC值较低,有助于和囊变、坏死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三点一线择优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微创组织病理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9月—2012年4月我科应用“立体定向三点一线择优穿刺法”完成甲状腺结节微创组织病理活检921例(共1030个结节)的临床资料。结果 921例穿刺术用时6~26分钟,平均13分钟。结节直径0.3~2.3cm,平均0.92cm。结节直径〈0.5cm 165例,占17.9%。结节紧邻颈部大血管、神经、气管及食道(“危险区”)135例,占14.6%。921例患者活检取材,穿刺成功率为100%(921/921)。活检诊断为甲状腺癌的269例,良性病变652例。活检后行手术治疗385例,病理符合率98.4%。假阴性(甲状腺癌误诊为良性疾病)6例,假阴性率1.6%(6/385)。无假阳性。活检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发生腺体表面及肌间少许渗出34例,无明显血肿形成,未经特殊处置,平均1个月后自行吸收。结论 “立体定向三点一线择优穿刺法”应用简便、准确,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提高了病理的检出率,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新型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4例使用该技术进行血肿穿刺引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穿刺的精准度、血肿清除率、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均可见引流管放置位置良好,均沿着血肿长轴放置且尖端位于血肿内,与术前拟定血肿穿刺靶点位置的偏移距离为4.53±3.40 mm,均≤10 mm,术后血肿清除满意,无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  该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以节省手术及术前准备时间,保证血肿穿刺的成功率及准确性,且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再出血风险低,适用于脑出血急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临床证实为脑脓肿的病人行磁共振常规SE序列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获取ADC图,测定病灶兴趣区的ADC值,3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5个病例常规SE序列扫描共发现8个病灶,7个病灶腔内内容物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4个表现为高信号,3个表现为低信号,1个病灶脓腔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为低信号,下半部在T2WI上为等信号,DWI上为高信号,各脓肿腔内容物在DWI上为高信号的区域平均ADC值为(1.15±0.116)×10-3mm2/s,低信号区域平均ADC值为(2.55±0.143)×10-3mm2/s。3例增强扫描T1WI上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脑脓肿在D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或低信号,信号高低及ADC值高低和脑脓肿病理形成过程有关,脓肿形成早期在DWI上呈高信号,低ADC值的特点有利于与肿瘤坏死或囊变肿瘤作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