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70例住院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8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术,对照组患者应用ARROW抗感染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感染率方面的差异,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深静脉置管,能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50例,插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7~13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58.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血液病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采取局部护理、管路护理等,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安全。结果:本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9 d~10个月,插管成功率100.00%。其中颅内出血致死亡1例(1.67%),输注两性霉素B造成堵管2例(3.33%),3M贴膜过敏致穿刺点周围红、肿、痒4例(6.67%),体外留置管连接处破损3例(5.00%);其余50例(83.33%)均顺利完成化疗,拔管后穿刺口愈合。结论:经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可长期多次使用,减轻患者痛苦,且护士可独自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重症肝病患者因疾病特点导致皮肤晦暗,血管弹性差,凝血机制差,反复穿刺造成穿刺部位瘀青。对于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难度较大,特别是抢救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为保证危重患者各种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满足长时间慢速滴入、短时间快速滴入的输液要求,以及为患者应急情况提供前瞻性准备。运用美国巴德公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肝衰竭患者长期以来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问题,预防和减少输液并发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0例肝衰患者进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和留置针对照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置管组穿刺口渗血、渗出、坏死、静脉炎减少,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疼痛感受明显减轻。结论对肝衰竭患者实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以为肝衰竭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药物,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输注药物,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费用、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2个月置管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管术对预防诺维本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普通套管针穿刺,观察组采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输注诺维本。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0%)明显高于观察组(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明显降低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传统穿刺下三向瓣膜式PICC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586例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型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型常规固定法,观察带管过程中导管破损、断裂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导管破损、断裂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固定法对于预防传统穿刺下三向瓣膜式PICC发生导管破损、断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留置三向瓣膜PICC导管者的应用体会,包括将三向瓣膜PICC后端剪裁,可有效防止血液回流。认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性药物,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并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向瓣膜式PICC32例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32例患者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经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并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均安全留置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时间2~6个月,除2例癌症晚期患者死亡外,均顺利出院。结论: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经专业人员的有效护理,可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后,再到放射科做胸部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到达长度后,送至放射科做X线定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置管到位率、操作时间和置管成本。结果两组的置管到位率分别为:95.25%和94.18%(P〉0.05);操作时间分别为(15.29±0.23)min和(26.52±0.36)min(P〈0.01);置管成本分别为(1719.37±0.61)元和(1885.37±0.42)元,(P〈0.01)。结论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置管的到位率高,能节约置管操作时间和置管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信群的建立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进行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的分析。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至今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10例PICC置管患者,对照组87例为2016年下半年收治的患者,在置管后进行PICC标准化维护操作及带管离院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实验组123例为2017年至今收治的患者,除常规教育外及在离院时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进行群管理的方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微信健康信息推送。分别在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自我维护管理能力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活动等管理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微信交流群有利于PICC 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和指导,可以促进患者及家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导管滑脱、断裂、污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延长了PICC导管的使用期限,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了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维护管理能力,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是简单、实用、高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ICC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病人进行PIC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 d,最长372 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ICC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病人进行PIC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 d,最长372 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2例同期实施PICC置管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32例病人,在非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31例病人置管成功,1例穿刺成功后,因置入导管失败而改为股静脉穿刺,置入到下腔静脉。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作为常规置管的后备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化疗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化疗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化疗的1509例PICC置管患者和1461例VPA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管路维护的操作时间、置管期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PICC维护的操作时间比VPA长,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VPA高,患者舒适度比VPA低。结论:VPA适合在化疗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在置管后第1,10,30天对患者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46.32±7.71)分比(40.34±4.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1),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103.06±16.22)、自我护理技能(46.45±9.74)分、健康知识水平(47.43±8.66)分、自护责任感(16.61±3.20)分和自我概念(19.06±4.06)分4个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1±17.09),(21.78±4.31),(39.73±9.88),(12.35±3.09),(15.77±3.7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302,3.3860,2.8605,1.9834,1.6776;P〈0.05)。两组患者在PICC导管置管后10d共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干预组5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9,P〉0.05)。置管后1个月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干预组2例,对照组13例,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0,P〈0.01)。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焦虑症状,可以有效地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将264例接受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PICC组158例,传统外周静脉输注组106例,两组均由经过规范培训的护理人员操作.PICC组管理按照置管前综合评估及患者教育、置管中患者教育、置管后患者管理等环节进行.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药物外渗、组织受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肿瘤化疗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置管留置时间、发生药物渗漏及脉管炎情况、置管留置期间病人存在恐惧或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药物渗漏及脉管炎2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置管留置期间病人存在恐惧或焦虑5例,对照组14例。[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肿瘤化疗效果明显优于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梗阻的肿瘤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328例,均准备接受化疗而行PICC置管,将其中置管途径为上臂贵要静脉的患者256例设为对照组;其他因上腔静脉梗阻置管途径改为股静脉的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与置管并发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8.61%)高于对照组(79.69%),出血量评分观察(2.48±0.68)分低于对照组(3.12±0.72)分(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93.34±47.32)d,对照组为(185.33±52.4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2%)与对照组(1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