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p16基因联合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试验以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 magneticna noparticles,Fe3O4 MNP)为基因载体将质粒pCDNA3.1-p16、pYD5-p53,及pCMVCD转染入U251人胶质瘤细胞,给以不同浓度的5-FC,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成功以Fe3O4MNP为载体将wt-p53、wt-p16及CD基因转染U251细胞,并稳定表达。体外转染wt-p53、wt-p16基因都能明显提高CD/5-FC人对胶质瘤细胞的化疗效果。[结论]基于Fe3O4磁性纳米基因载体的p53、p16基因和CD/5-FC系统的联合基因治疗可作为临床上优化自杀基因治疗方案的一种可能选择,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EZH2是一种人类基因,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属于PcG(Polycombgroup)蛋白家族,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目前研究认为EZH2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抑制基因,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新靶点。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故疗效不尽如人意。研究发现,EZH2在神经胶质瘤中高表达;在细胞水平的研究中,利用EZH2基因沉默技术或者EZH2抑制剂可以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因此以EZH2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可能为临床神经胶质瘤治疗开辟新途径。本文就EZH2与神经胶质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应逐年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常在遗传、代谢病及肿瘤治疗等领域取得了较快的研究进展[1]。但目前,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得到认可,这就要求相关医疗工作者能够对基因靶向治疗做出进一步研究,以完善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2]。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是指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外源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替代发生功能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随着对基因转移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的深入探究,基因治疗正在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目前,基因治疗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缺乏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胶质瘤起源于中枢神经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肿瘤发生在神经外胚层,故也称为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手术切除是胶质瘤的基本治疗方法[1]。临床上胶质瘤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例较少见,本科收治了一例神经胶质瘤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2]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使患者获得快速康复,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胶质母细胞瘤术后9年余,2月前发现左侧口角流涎,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至当地医院查MR示右侧额叶肿块,考虑  相似文献   

6.
1 自杀基因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已有200多个基因治疗项目应用于临床,其中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占了2/3,而自杀基因治疗又占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1/5以上。自杀基因治疗已由最早的用于治疗卵巢癌发展到对多种肿瘤和疾病的治疗,如:脑胶质瘤、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鳞癌、结直肠癌及骨髓移植等。自杀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研究。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在基因治疗胶质瘤方面的优点、缺点,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5%-55%,其中以Ⅲ、Ⅳ级胶质瘤居多,占所有胶质瘤的77.5% [1] 。恶性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大范围彻底切除[2]。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动脉内灌注给药超选化疗技术可提高组织局部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利用率,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率,正逐渐受到人们重视[3]。2009年2月一2010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经动脉内灌注给药治疗恶性胶质瘤64例,短期随访结果表明疗效确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合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1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莺  任琳 《上海护理》2009,9(3):87-89
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问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是颅内的一种恶性肿瘤。对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风险大,术后需要闯过出血关、水肿关、感染关和并发症关才能脱离危险^[1]。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晚期临床表现,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来源于神经上皮,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60%[1],被认为是人类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2]。目前各项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神经外科的发展,然而对于胶质瘤特别是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美国大宗病例统计显示:自20世纪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