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晖 《临床医学》2013,33(9):94-95
目的观察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根据分娩方式选取产后6~8周的130例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5例,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66.15%、阴道后壁脱垂率26.15%、子宫脱垂率14.14%,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95.38%、76.92%、38.46%,P〈0.05;剖宫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29.23%、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49.23%与阴道顺产组32.31%、52.31%比较,P〉0.05。两组SUI发生率方面比较,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盆底肌力和SUI的影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选择性剖宫产能够降低POP的发生率,在促进产妇早期功能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诊断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妇产科70例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与7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产后均实施盆底超声检查。比较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盆底肌力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盆底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盆底超声与盆底肌力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将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中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分别设为A组、B组,均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比较A组与B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57%,高于剖宫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盆底肌力诊断结果,盆底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96.91%、97.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初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初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和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于产后2个月内对初产妇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阴道分娩初产妇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分娩初产妇对产后PFD认知度不够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产后是否有专人指导、产后康复训练频率和产后心理状况是对盆底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会阴损伤和便秘史是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年龄是产后PFD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阴道分娩初产妇对产后PFD认知水平不够高,除医护人员宣教外,需加强网络、社区和其他宣教,针对发生产后PFD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合理预防和康复措施,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女性产后盆底结构,为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初产妇69例,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9例和剖宫产组30例,产后6~8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瓦氏动作时测量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及膀胱颈移动度(BND)。结果经阴道分娩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剖宫产组(均P0.05);经阴道分娩组BND大于剖宫产组(P0.05);同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大于静息状态(P0.01);两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后盆底结构,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1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初产妇(均为产后6~10周)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组为自然分娩组(105例)、剖宫产组(55例),另取同时期未生育女性60名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四维超声进行盆底检查,观察膀胱尿道和盆膈裂孔情况,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测量并记录膀胱颈移动度(BNM)、膀胱尿道后角(PUA)、尿道倾斜角(UTA)、尿道旋转角(RA)等指标参数,并判定膀胱膨出程度(Green分型)。结果:自然分娩组FPFD发生率95.05%高于剖宫产组的29.09%(P<0.05);自然分娩组Valsalva动作状态的PUA、UTA、BNM、URA值均高于剖宫产组,同时,对照组以上指标检测值均低于分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对照组三组静息状态的PUA、UTA检测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自然分娩产妇组的Green分型中Ⅱ型、Ⅲ型占比高于剖宫产组,Ⅰ型占比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PFD)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3例初产妇,根据产后42 d有无PFD分为PFD组(43例)和无PFD组(160例)2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孕晚期血清松弛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相关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系数γ、比值比(OR)分析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PFD影响的交互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孕晚期血清松弛素、分娩方式及二者联合预测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价值。结果 PFD组自然分娩产妇占比高于无PFD组(P<0.05)。PFD组孕晚期血清松弛素为(657.33±178.56)ng/L高于无PFD组(460.81±142.35)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分娩、血清松弛素均是初产妇产后早期PFD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自然分娩产妇血清松弛素高于剖宫产初产妇(P<0.05)。单独孕晚期血清松弛素所致OR为132.000,单独自然分娩所致OR为6.919,孕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顺产产妇73例设为顺产组。顺产组产妇根据是否侧切分为常规顺产组51例和侧切顺产组22例。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剖宫产妇41例设为剖宫产组。比较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前及产后的盆底功能、盆底肌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结果:产前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后两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较产前降低(P 0. 01),但产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后两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较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产后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PF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顺产组PFD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 0. 05)。结论:无论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均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而剖宫产术对产妇产后的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小,顺产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大,其中采取侧切处理产妇并未减轻对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妇在不同时间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产后第42天)、B组(产后第3个月)、C组(产后第6个月),进行正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后评估盆底功能,对三组产妇的盆底肌力、阴道脱垂、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性生活不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正规盆底康复训练后A组产妇恢复情况好于B组,B组产妇恢复情况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的第42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最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旋 《当代护士》2023,(2):71-74
目的探讨瑜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妇体型改善及盆底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6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组,其中阴道分娩480例设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术140例设为剖宫产组。两组产妇产褥期后均进行瑜伽锻炼,锻炼时间为3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体型改善效果、盆底肌张力恢复及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锻炼3个月后,两组产妇的腰围、臀围、腹部皮皱、身体质量指数均恢复至孕前状态,且两组产妇同一时间段内腰围、臀围、腹部皮皱、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Ⅰ类纤维肌力、Ⅱ类纤维肌力评分恢复至孕前状态,而阴道分娩组Ⅰ类纤维肌力、Ⅱ类纤维肌力评分低于孕前评分(P<0.05),且低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产后尿潴留、尿失禁、性欲下降、性生活不和谐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瑜伽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体型恢复及盆底肌张力恢复均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在盆底肌张力恢复方面,瑜伽锻炼能让阴道分娩者获得更多益处,能显著降低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通过会阴三维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后女性的盆膈裂孔的变化及盆底功能损伤情况。 方法 入选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产科分娩后的产妇320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0例)与剖宫产组(200例),另选取60例同时期我院妇科门诊以阴道炎就诊的未育且无分娩史妇女作为对照组。入选产妇于产后7天及产后2个月时接受两次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照组于门诊入组时接受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7天,静息状态和张力状态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盆膈裂孔各项参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道分娩组盆膈裂孔各项参数也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剖宫产组,静息状态和张力状态下,产后7天和产后2个月盆膈裂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盆底组织功能均有影响,其中阴道分娩产后7天影响大于剖宫产,产后2个月,阴道分娩组盆底功能修复能力高于剖宫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与传统会阴保护接生对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会阴保护接生方法,研究组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方式,对比2组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研究组的会阴侧切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5.00%;研究组第二产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产后第1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会阴保护接生方式相比,无保护会阴接生更有利于保护会阴的完整性,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3.
欧阳丽萍  李玲  范建辉 《新医学》2022,53(12):921-925
目的 探讨阴道助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345例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170例、胎头吸引器助产组130例、产钳助产组45例,在产妇产后6~12周进行盆底肌力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3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异常率、膀胱颈移动度增大率、膀胱膨出率、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率、肛提肌损伤率及肛门括约肌损伤率。结果 3组产妇的年龄、BMI、孕期增重、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产钳助产组盆底肌力的异常率高于自然分娩组(P < 0.017),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17)。产钳助产组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及吸引器助产组(P均< 0.017),吸引器助产组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P < 0.001)。3组产妇的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及肛门括约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盆底超声提示盆底肌肉损伤的52例产妇中,产后盆底肌力筛查示正常9例,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检测结果为Kappa = 0.061,P = 0.029。结论 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产钳助产对盆底肌力的损伤最大,接受产钳助产者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最高;2种产后盆底肌力检查方法相互独立,盆底超声能清晰显示盆底肌损伤状况,在产后盆底筛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子宫切除术后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辅以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在家中自行缩肛运动锻炼盆底肌肉。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手测及电测肌力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漏尿次数、漏尿量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各项评定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辅以阴道哑铃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及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30例和观察组(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及6个月时的盆底Ⅰ类、Ⅱ类纤维肌力及疲劳度、血清RLX、NO及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及6个月时盆底Ⅰ类、Ⅱ类纤维肌力及疲劳度均好于对照组,血清NO高于对照组,血清RLX及ET-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用于督导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训练(PFMT)并定量评估其疗效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58例PFD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9)和对照组(n=89),嘱患者完成12周PFMT,且对研究组额外增加超声督导、健康宣教及跟踪反馈;采用盆底超声评估患者PFMT前、后盆底功能,包括静息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膀胱颈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并分析其价值。结果 PFMT前、后,静息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2组膀胱颈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FMT后,2组膀胱颈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PFMT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可用于督导PFD患者PFMT并定量评估其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引起盆底结构改变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初产的产妇于产后第42天依照分娩方式不同分自然分娩组60例、剖宫产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未孕,超声检查未发现盆底异常者),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静息、缩肛和Valsalva动作三个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直肠肛管形态及活动度。四维图像重建后观察三个时态下肛提肌裂口形态及连续性,并测量肛提肌裂口面积,记录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静息状态时肛提肌裂口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6.29±3.28cm2,自然分娩组18.6±3.54cm2,剖宫产组16.52±2.74 cm2。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0.45±4.12 cm2,自然分娩组15.18±3.07cm2,剖宫产组12.83±2.51cm2。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口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4.32±4.44cm2,自然分娩组22.15±6.10cm2,剖宫产组19.66±3.68cm2。膀胱颈活动度分别为对照组13.17±5.64mm,自然分娩组23.63±6.35mm,剖宫产组17.00±6.52mm。子宫下垂,对照组0例,自然分娩组9例(15%),剖宫产组0例。直肠膨出者仅自然分娩组1例(1.67%)。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三个时态下肛提肌裂口面积、膀胱颈活动度均为自然分娩>剖宫产组>对照组。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发病率均自然分娩>剖宫产组>对照组。结论自然分娩较剖宫产对产妇盆底近期影响大。会阴四维超声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盆底肌瑜伽在子宫附件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受子宫附件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盆底肌瑜伽训练.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