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应用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方法对480例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并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GFR≥10 ml/min患者的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相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为0.5 g/24 h、1.0 g/24 h、2.0 g/24 h及3.5 g/24 h的诊断界点。结果 GFR≥10ml/min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高度正相关(r=0.853,P<0.01)。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应24 h尿蛋白定量为0.5 g/24 h、1.0 g/24 h、2.0 g/24 h及3.5 g/24 h的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46、1.05、2.08及3.16g/gCr。结论在GFR≥10 ml/min的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蛋白尿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KD患者点时间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明确尿蛋白/肌酐标本最佳采集时机.方法 选取肾内科住院患者81例,共留取尿标本405份,对晨尿、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晨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高度相关,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中度相关.结论 晨尿蛋白/肌酐更能反映患者尿中蛋白排泄的情况,对于儿童、门诊或不能配合的患者,推荐采用晨尿蛋白/肌酐代替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模拟两者定量关系,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肾病综合征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正相关(R2=0.880,P0.001),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745.4 mg/g即相当于肾综范围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 g);与24小时尿蛋白比较,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肾病综合征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5.6%)和特异性(93.8%)。结论: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相关,同时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具备方便、准确等优势,在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治中应该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测定及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24h尿蛋白定量(24Up)与随机尿和晨尿蛋白/肌酐比值(UP/Ugcr)的相关性,研究随机尿和晨尿UP/Ugcr代替24Up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肾内科住院病人119例,对其24UP与随机尿及晨尿UP/Ugcr进行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随机尿UP/Ugcr相对于24UP为1 g及3 g的诊断界点.尿蛋白采用改良双缩脲法进行测定,血尿肌酐采用Jaffe法测定.结果 按肾功能分组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Ccr)<10 ml/min时,随机尿和晨尿UP/Ugcr比值与24UP两者不相关,Ccr>10 ml/min时高度相关.随机尿Up/Ugcr相应24UP为1 g及3 g的诊断界点分别为0.94g/gcr及2.61g/gcr时敏感性分别为91.6%和96.2%,特异性分别为85.7%和91.1%.随机尿和晨尿UP/Ugcr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好.结论 Ccr>10 ml/min的肾脏病患者,可以用随机或晨尿UP/Ugcr代替24 UP用于监测尿蛋白排泄的变化.当Ccr<10 ml/min时,两者相关性较差,无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秋蓉  李萍  王嘉南  余霆 《华西医学》2008,23(2):332-333
目的:研究分别用肌酐和渗透压校正随机尿、晨尿中的常规生化指标与24 h尿中对应指标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同一天内的24 h尿、晨尿和随机尿,分别测定三种不同类型尿液中的蛋白、电解质(钾、钠、氯)、和尿酸UA的含量,其中晨尿和随机尿的结果分别以肌酐比值和渗透压比值表示,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秩相关分析。结果:随机尿、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相关系数约为0.8;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尿肌酐比值和尿电解质/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电解质的相关性较差;随机尿、晨尿尿酸校正后没有相关性。结论:晨尿和随机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代替24 h尿蛋白的测定有标本收集方便易行的优势;用肌酐校正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的临床评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尿酸的测定仍须采用24 h尿标本。而晨尿、随机尿用渗透压做校正效果与肌酐校正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6例肾病患者,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收集晨尿的中段尿以及当天的24h内尿标本各一份,检测24h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尿肌酐、尿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半乳糖苷酶(GAL),分别比较不同轻重程度蛋白尿中所含物质的相关性,并用尿蛋白/肌酐值来估算24h尿蛋白量的准确性。结果根据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按尿蛋白量分为正常尿蛋白组(n=36,尿蛋白小于0.15g)、轻度蛋白尿组(n=55,尿蛋白0.15-0.35g)及重度蛋白尿组(n=45,尿蛋白大于0.35g)。A、B、C三组中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24h尿液检测中,AAP、NAC、GAL浓度与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用尿蛋白/尿肌酐的值来估算24h尿蛋白含量的准确性发现,在落入24h尿蛋白定量30%的区域范围内的有56例(41%),以YA、YB、YC方程测量的落入24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P/C值有47例(35%),而用Y总方程测量的落入24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尿蛋白/尿肌酐有48例(35%)。结论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量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晨尿中的尿蛋白/尿肌酐来检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07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Y=1.14X 0.08;r=0.687,P<0.05);以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2.32作为临界值,本法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7.6%。结论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孙宏勋  谢永富  周东升 《临床荟萃》2009,24(21):1877-1880
目的通过调查健康人群和肾病患者晨尿蛋白/肌酐比值,以及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界定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正常、病理诊断临界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住院及门诊肾脏病患者129例,留取其晨尿、24小时尿两份标本,同时进行尿蛋白,尿肌酐的测定,计算晨尿蛋白/肌酐比值,将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探讨肾病患者相对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轻度蛋白尿〈1.0g/d,重度蛋白尿〉3.0g/d时,晨尿蛋白/尿肌酐相对应的最佳诊断界点。留取门诊健康人群尿常规检查及镜检结果全阴性,询问无现病史的晨尿标本211人份,测定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相对于129例肾病患者的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用ROC曲线探讨晨尿蛋白/肌酐比值的病理最佳诊断界点。结果晨尿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892,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轻度蛋白尿〈1.0g/d,重度蛋白尿〉3.0g/d,晨尿蛋白/尿肌酐(UCr)相对应的最佳诊断界点为〈0.90g/g(敏感度96.2%,特异度86.2%)、〉2.88g/g(敏感度82.9%,特异度85.6%);无现病史的晨尿标本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相对于肾病患者的晨尿蛋白/肌酐比值,ROC曲线最佳诊断界点为0.23g/g(敏感度82.9%,特异度86.0%)。结论晨尿蛋白/肌酐比值诊断界点可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尿蛋白定量与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对24h尿蛋白定量、随机尿ACR、晨尿ACR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ACR平均585.3±263.4mg/mmol,晨尿ACR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系数(r=9.123)和晨尿ACR系数(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就子痫前期尿AC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报道不多,且尿蛋白定量与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的相关性报道不多。本次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晨尿ACR和随机尿ACR测定有较小差异,且时间相关限制较小,故随机尿ACR临床使用价值更显著,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意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Pr/Cr)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分析其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24 h尿蛋白定量(Pr24h)的相关性,作出晨尿、随意尿、24 h尿标本Pr/Cr的误差条形图和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Pr24h>0.3 g)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诊断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Pr24h)高度相关;晨尿、随意尿Pr/Cr与其相应蛋白浓度相比,离散程度明显缩小;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892,诊断界值分别为:34.3 g/mol、34.9 g/mol,以此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64、0.864,0.826、0.783,4.97、3.98,0.165、0.174.结论:晨尿、随意尿标体Pr/Cr是诊断显著性蛋白尿的良好指标,尤其是作为排除非显著性蛋白尿的初筛试验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1.
Molecular clon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form one of the largest protein families found in nature,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approximately 1000 different such receptors exist in mammals. Characteristically, when activated by the appropriate ligand, an individual receptor can recognize and activate only a limited set of the many structurally closely related heterotrimeric G-proteins expressed within a cell. To understand how this selectivity is achieved at a molecular level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n ever increasing number of laboratorie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recent structural, molecular genetic,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studies that have led to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governing receptor-mediated G-protein activation and receptor/G-protein coupling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个蛋白C和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的家系进行各项抗凝功能检测、基因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在该家系中发现多人为遗传性蛋白C与蛋白S联合杂合突变,其中6位家族成员伴有深静脉血栓症状。结合家族中各成员的相关基因变异特点和临床表现,分析了遗传因素和继发性因素对该家系成员静脉血栓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家系中,蛋白C与蛋白S基因联合缺陷携带者有更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但后天继发性因素仍对其最终是否出现血栓症状起重要作用。结论: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蛋白C合并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是重要的遗传因素,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继发性因素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尿轻链κ、λ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例MM患者38例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升高;55例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显著升高;血清蛋白电泳56例检出M带,而免疫固定电泳中89例均为阳性结果。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检是MM诊断的敏感方法 ,应作为MM的常规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鉴别作用。方法分别测定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者的PCT、hs‐CRP和SAA浓度,分析PCT、hs‐CRP和SAA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比较,PCT、hs‐CRP和S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用于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效能最大。结论血清PCT、hs‐CRP和SAA检测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对烟曲霉蛋白质反应阳性的侵袭性曲霉病(IA)患者血清筛选免疫反应性最强的烟曲霉蛋白质用于免疫蛋白质组分析.方法 TCA/丙酮沉淀法制备烟曲霉分泌蛋白及菌体蛋白质作为包被抗原,用ELISA法筛选确诊IA患者血清,反应阳性的血清进一步与烟曲霉分泌蛋白及菌体蛋白质进行免疫印迹,筛选免疫反应最强的蛋白质.结果 11例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前列腺癌和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中Shh、Ptchl和Glil的表达。结果Shh、Ptchl和Gli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Shh与Ptchl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在前列腺癌Hh信号通路中Shh、Ptchl和Glil呈现高度表达状态,Glil更能准确地反映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水平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患者蛋白C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蛋白C(PC)系统的改变及其与分型、出血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PC活性和抗原(PC:A和PC:Ag)、血栓调节蛋白(TM)及蛋白S(PS)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C:Ag水平低于正常,PC:A和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C:Ag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上述指标与因程度无关,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PC:A和TM有所升高,在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未发现上述现象,治疗前后TM升高,治疗前PS降低者预后较差,其中治疗前PS和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PC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基本改善。PC系统并非是决定出血程度的关键因素,但TM升高及PS消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and simple automated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 prealbumin (PA) and transferrin (TRF) in urine. These methods measure the turbidity formed as a result of reaction between the protein and a specific antibody in a phosphate buffer containing 70 g/L polyethyleneglycol as accelerator for the antigen antibody reaction. The method for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 correlated well when compared with a method based 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 = 0.978). The recoveries were 93-104%, 84-95% and 84-100% for RBP, PA and TRF respectively. The between-batch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2.6-10.6, 2.8-12.6 and 4.2-8.7% respectively. The analytical range of the method was 0.0625 to 40 mg/L for RBP, 0.28 to 45 mg/L for PA and 0.14 to 70 mg/L for TRF. The methods can be performed manually using a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 or can be easily automat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3(NS3)反式调节靶基因编码产物NS3TP2蛋白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NS3TP2蛋白基因。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NS3TP2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双酶切后回收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表达。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NS3TP2蛋白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了NS3TP2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结论NS3TP2蛋白在酵母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