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122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5.2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症状改善效果,对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72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休克程度、从抢救开始到休克纠正时间、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同时评价家属与护士对抢救过程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从抢救开始到休克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临床抢救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细节双创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细节双创护理实施前(2017年1-6月)和实施后(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急诊输液治疗的成人病例各12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急诊输液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细节双创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04,P=0.025),输液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2.516,P<0.001);输液管内残余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13.027,P<0.001),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6.268,P<0.001)。 结论 从细节入手在急诊输液护理中进行创新创优实践,可以显著提高该类输液病例的护理安全性、效率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以急诊室中60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后患者的情况。结果60名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护理人员急救护理后,轻度休克患者的好转率(91.67%)明显高于中、重度休克患者(81.08%、54.55%,P<0.05),总好转率为78.33%。在急诊中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及时有效、措施得当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可以缓解病情和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急诊护理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20例,常规急诊护理)和综合组(20例,急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综合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入院后12 h内酸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β-内咖肽(β-EP)、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NE、β-EP、NGF及Cor水平均降低,且综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红 《全科护理》2016,(33):3540-3542
[目的]探讨规避儿科急诊护理风险的细节管理措施。[方法]针对儿科急诊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应用细节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技能培训,注重沟通技巧,做好急救物品与仪器的管理,并鼓励护士如实呈报风险事件等。[结果]通过细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急诊护理的整体水平,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使护患双方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绿色护理通道在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绿色护理通道;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包括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绿色护理通道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缩短医护人员的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急诊输液室接收的98例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护理3、8、12 min疼痛感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环境、操作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及基础护理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3、8、12 min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输液室接收的患者实施标准细节化护理,在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水平满意度的同时,对缓解患者输液时疼痛感知及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急救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有效急救护理后,好转18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其中19例患者的失血性休克得到有效纠正,18例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已康复出院,1例因创伤严重实质性脏器破裂性出血而死亡。本组患者的临床好转率为90.0%。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要采取迅速、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何秀凤 《护理研究》2006,20(6):1518-1520
综述了创伤性休克的致伤因素、病情评估、干扰病情评估的相关因素及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13.
何秀凤 《护理研究》2006,20(17):1518-1520
综述了创伤性休克的致伤因素、病情评估、干扰病情评估的相关因素及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在急诊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江西中医药大学大三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组,实验组利用ECS模拟人模拟临床急救环境进行急诊护理技能实训授课,对照组配备普通模拟人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分别比较考核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S模拟人用于急诊护理学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急救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及综合急救素质。  相似文献   

15.
16.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所收治患者多以生命征极不稳定,各种原因待查就诊抢救治疗,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内分泌性休克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易漏诊及误诊,而及时的激素替代治疗对此类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故介绍我科近年来收治3例病例,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是一类常见的创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伤居第二位,伤残率和病死率高于其他部位的损伤,并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与急诊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自2012-03-2012-10共出诊并接回颅脑损伤患者19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8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院前急救护理,80例患者病情程度评分为(1.27±0.50)分,为轻~中度。死亡1例(1.25%),无1例患者发生呼吸道阻塞。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改善AECOPD症状,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病人快速有效的伤情评估、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103例多发性创伤病人采用“五、三、三、九”系列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初步伤情评估和急救护理。[结果]利用“五、三、三、九”系列急救护理模式可迅速、准确地判断多发伤病人的伤情,及时、有效地解除威胁多发伤病人生命的呼吸道问题。[结论]“五、三、三、九”系列救护方法可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给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调整及专科的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有利时机,为提高救治率、降低并发症和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