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应用微波炉技术,建立快速有效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技术可以将传统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间由24h缩短为1h用12种抗体对染色表明效果稳定,与传统染色效果相比一部分呈色明显增强,起到了常规方法中起不利的良好的抗原修复作用,且脱片率降低,非特异性背景染色减少,认为可以在免疫染色体甚至在其它病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EPOS显色系统是免疫组织化学新技术,在一抗上预先标上过氧化酶(HRP),将这种抗体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只需1次孵育。具有敏感、省时和背景低等特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临床病理的快速诊断,我们应用微波辐射技术对EP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新方法进行了改良。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微  相似文献   

3.
任怡敏  王世忠 《天津医药》2007,35(3):202-202,I0005
以往常用火棉胶镀银染色技术制作大、小脑组织切片,观察大、小脑皮质神经元的微细形态结构,但其制作过程长,不能做连续切片和较薄的切片。且染色过程繁琐,染色效果也不稳定。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能产生高热效应和高速分子运动,国内、外少数学者利用微波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网状纤维和胃肠内分泌细胞等镀银染色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对大、小脑神经元微波镀银染色尚少见报道,笔者运用微波技术制作大、小脑神经元镀银染色石蜡切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活检标本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活检病理是根据肾脏疾病的发病特点,在一般病理学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免疫病理(免疫荧光、免疫酶标),超微病理等先进手段而完成的,这些技术保证了对各类肾脏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和分类的确定,治疗及其预后的估价,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都有极大的价值。肾穿刺组织的病理检查包括HE染色、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法),光镜观察。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分子病理学相关技术的运用,为我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但就日前而论,不论科研、教学和临床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检查技术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光学显微镜的病理检查,在临床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中,仍是我们最基本、最重要的定性方法和手段。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是光学显微技术最常用的方法。因此,石蜡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病理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出现,是病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免疫组织化学特异性高、简便易行,无论在临床病理诊断,还是病理研究领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10%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常产生蛋白交联反应,遮蔽了组织内某些蛋白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肾脏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并同时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例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平滑肌源性恶性肿瘤的特点.结论 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很少见,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但根据其病理特征,结合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确诊.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该类肿瘤恶性度高,且位置深,一般发现已属晚期,故其预后甚差.化疗、放疗效果均不理想,病肾根治性切除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细胞沉渣石蜡包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对于判断浆膜腔积液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某院收治的浆膜腔浆膜腔积液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07例。参照组患者行单纯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查,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实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以及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和良恶性肿瘤肿瘤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浆膜腔积液患者行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查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和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微波-EDTA脱钙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波(MW)—乙烯二胺四乙酸钠(EDTA)快速脱钙技术对骨及软组织抗原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实验条件将待脱钙组织分为4组,即MW—EDTA(15℃),Jenkins脱钙-固定液(20℃),10%EDTA(20℃)和10%硝酸(20℃),其中Mw—EDTA方法中EDTA的浓度分别是4%、7%、10%、13%和16%。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路AB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MW—EDTA脱钙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显著高于Jenkins脱钙—固定液(20℃)、10%ED—TA(20℃)及10%硝酸脱钙(20℃)3种脱钙方法,其时间明显缩短。其中用10%和13%浓度的EDTA脱钙的组织,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又明显多于EDTA浓度为4%、7%和16%者。结论以Mw—10%EDTA技术进行组织脱钙,其脱钙时间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状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甲状腺透明细胞癌11例,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1例甲状腺透明细胞癌均为甲状腺滤泡癌的亚型。结论甲状腺透明细胞癌罕见,占所有甲状腺肿瘤0.5%~1.7%,该肿瘤以胞质透明的细胞为主(> 75%),胞质的这种特征可能是由于糖原、脂质、黏液、甲状腺球蛋白、其他囊泡或扩张的线粒体蓄积所致。超声、CT检查多为实性包块。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肠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免疫分型,对MALT淋巴瘤和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进行鉴别,用Giemsa染色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瘤均为单克隆B细胞起源,68.17%胃MALT淋巴瘤,46.15%小肠MALT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与同期淋巴结内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比较预后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因本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临床在化疗同时应加用抗生素,早期病变是否可单独使用抗生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邵璐纳  苏菁  王海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96-2297
目的 探讨运用微波低温改良脱钙法对提高钙化软组织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送检伴有钙化灶状的甲状腺组织标本62例,每例采用室温和微波低温进行脱钙,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效果.结果 运用微波低温改良脱钙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明显比室温下的10%硝酸脱钙定位准、染色阳性细胞显示多、假阴性减少,背景清晰.结论 微波低温改良脱钙法能更好的运用于钙化软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3.
细胞学涂片HE褪染免疫细胞化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徐美林 《天津医药》2004,32(7):443-444,F003
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纤维支气管镜涂片和胸水细胞学涂片检查是重要手段之一,但因涂片面积大、耗费试剂多、标本制作重复性差等方面的原因,使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不能像病理组织学作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一样常规开展。笔者在临床细胞学检验中,对经HE染色的细胞学涂片中的可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的诊断准确率与临床价值。方法: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60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根据孕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阴性及阳性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阳性,40例)和对照组(阴性,20例),并对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的C-erbB-2基因阳性率与阴性率、腋窝淋巴率,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孕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阴性和阳性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C-erbB-2基因阳性率、未转移率更高于对照组,C-erbB-2基因阴性率、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验乳腺癌孕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阴性和阳性检查诊断准确率可见,分别为97.5%、100%。结论: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检出C-erbB-2基因阳性率与阴性率,对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检测也有较大作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评估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杨策军  刘亮  张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78-1179
目的 探讨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骨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例骨原发性ALCL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髂骨2例,股骨1例;术前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误诊为感染性肉芽肿2例.影像学检查病灶区呈溶骨性破坏,HE染色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骨组织,细胞高度异型,核分裂象多,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30为阳性.结论 骨原发性ALCL十分罕见,影像学诊断对该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波(MW)-乙烯二胺四乙酸钠(EDTA)快速脱钙技术对骨及软组织抗原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实验条件将待脱钙组织分为4组,即MW-EDTA(15℃),Jenkins脱钙-固定液(20℃),10%EDTA(20℃)和10%硝酸(20℃),其中MW-EDTA方法中EDTA的浓度分别是4%、7%、10%、13%和16%.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MW-EDTA脱钙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显著高于Jenkins脱钙-固定液(20℃)、10%ED-TA(20℃)及10%硝酸脱钙(20℃)3种脱钙方法,其时间明显缩短.其中用10%和13%浓度的EDTA脱钙的组织,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又明显多于EDTA浓度为4%、7%和16%者.结论以MW-10%EDTA技术进行组织脱钙,其脱钙时间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体SP法染色法。结果 18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化显示: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和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抗原修复的最佳方式。方法: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病理科采用的四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ER、PR、C-erb B-2及E-Cadherin)进行染色对比以获取最佳抗原修复方法,在显微镜下评判其统计阳性率及阳性程度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ER、PR、C-erb B-2及ECadherin四项标记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在阳性程度、显色强度及背景清晰度方面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要优于微波抗原修复法。结论: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均是简便实用的方法,两者相比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具有更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宫颈原位腺癌13例,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结果 13例均为宫颈原位腺癌。结论宫颈原位腺癌好发于30~40岁妇女,近年研究显示平均年龄35岁,比浸润性腺癌小6岁。宫颈原位腺癌都伴有高危型HPV感染。临床症状极少见。最常见的是阴道异常出血,大约20%的患者伴有CIN病史。宫颈原位腺癌在阴道镜检查时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表现。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由于原位腺癌多为年轻女性且希望保留生育能力,若不切除子宫,则广泛推荐的治疗是宫颈锥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理临床特点。方法 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绝经期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故临床对绝经期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日,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