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邻近椎体有无继发骨折进行分组,分为继发骨折组20例与未继发骨折组106例,记录一般资料,分析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继发骨折组矢状位垂直轴(SVA),-32.83~43.44 mm、43.45~48.79 mm占比、骨盆投射角(PI),50.09~55.40°占比均明显低于未继发骨折组,SVA 48.80~55.86 mm、55.87~57.82 mm占比、PI 55.41~61.56°、61.57~88.45°占比均明显高于未继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原发节段、骨水泥弥散方式、椎体裂隙征、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骨折组体重指数(BMI,≥28.0 kg/m 2)、骨水泥渗漏占比均明显高于未继发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VA 48.80~57.82 mm、PI 55.41~88.45°、BMI≥28.0 kg/m^2、骨水泥渗漏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帮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控制体重等方式降低PVP术后继发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并且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经皮椎体成形(PVP)技术不断进展及完善,凭借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我科自2003年7月起采用PVP术对1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填充术(PVP)有恢复椎体高度、增加椎体强度、止痛效果明显等作用。2004~2007年,我们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组织的力学强度下降,在遭受轻微外力或者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此类骨折的治疗,切开手术往往因老年人全身情况差、基础疾病多、骨质疏松内固定易失效而受到限制,只能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如严格卧床休息防止椎体塌陷、口服止痛药物、腰围保护等,但是卧床休息导致失用性骨质疏松,加速骨质脱钙,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微创技术,椎体成形术(VP)和后凸成形术(PKP)可起到迅速止痛和稳定脊柱力学结构的作用,打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问题愈发凸显,车祸、摔伤甚至弯腰拾物或打喷嚏都可能引起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从近年的文献报道来看,介于保守治疗与开放手术之间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因其适应范围、专用器械、手术方法、灌注材料及定位设备等得到持续的改善,在微创、低辐射、安全及精准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并已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逐渐成为治疗椎体疼痛性损害的一种常规疗法。1概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后的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2月~201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及病房共收治OVCFs患者76例,男11例,女65例,年龄56~87岁,平均(66.7±7-3)岁,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6个月。44例患者行PVP手术,32例患者行PKP手术。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水泥注入量、水泥渗漏率、平均后凸角矫形,分析引起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PVP组患者水泥注入量及平均后凸角矫形均低于PKP组患者,经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泥渗漏率和新发椎体骨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2.5SD是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的危险因素,后凸角矫形≥5.0。组患者新发骨折与首次手术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骨密度T值≤-2.5SD是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的危险因素,在骨密度T值严重降低的骨质疏松患者中,过多的矫正后凸畸形可能缩短了再发骨折的发病周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74例行双侧PVP的OVC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新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分为相邻椎体骨折者与未骨折者。采用LASSO回归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应用R Studio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47例,未骨折127例。LASSO回归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椎体压缩比、术后椎体恢复比、伤椎Cobb角矫正度、腰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是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上述6个影响因素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679~0.875)。Boostrap法对模型内部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C-index为0.838)。结论 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比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高粘度骨水泥组14例)及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普通粘度骨水泥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腰背部疼痛、腰背部功能、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畸形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注射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DI评分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高粘度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14.3%)与普通骨水泥组(30.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不仅可以达到与普通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水泥渗漏,减少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CVF)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发生率达30%[1],出现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比较棘手,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且骨质疏松会进一步加重,而开放性手术固定范围广、损伤大、椎弓根钉易松动、远期并发症多,如骨折不在相邻节段则手术更加困难.椎体后凸形成术(PKP)应用于OCVF疗效满意[2,3],但对于多节段OCVF的治疗明显有别于单节段.现将我院PKP治疗94例多节段OCVF治疗效果、治疗中问题和临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01~2018-01因OVCF行PVP治疗的患者158例(205椎),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分析临床疗效与骨水泥注入量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OVCF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尽早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OVCF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腰椎骨密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7例老年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CVFs患者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弥散程度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OVCF行PKP手术的224例老年患者,根据影像学资料中骨水泥的弥散程度,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骨水泥弥散至中点附近;弥散程度≤50%;B组为骨水泥弥散已过中线但未至全椎体;C组为骨水泥弥散分布接近于全椎体。收集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A组34例,B组106例,C组84例。A组发生1例(2.94%)骨水泥渗漏,少于B组(5例,4.72%)和C组(7例,8.3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3 d的VAS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均<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三组ODI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伤锥椎体高度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三组间各时点ODI...  相似文献   

14.
骨水泥强化术已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认为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力学、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等。本文就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分型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分型和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6月-2008年2月施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81例临床资料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2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前术后Denis腰痛分级,定期复查脊柱正侧位x光片,观察其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全组无死亡及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愈合好。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共有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72-83岁,平均76.5岁。结论多种因素可以造成术中骨水泥的渗漏。而术前明确的诊断、硬件设施的完备及术者专业知识的系统地掌握与应用、手术器材的良好掌握与操作是可以避免或减少PMMA渗漏的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人群逐渐增多,据国际骨质疏松发展学会统计,全球约有1亿骨质疏松患,70岁以上人群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为12%,绝经后妇女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为16%,其中1/3伴有慢性疼痛。因此,为快速解除病人的痛苦,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和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188例(214节椎体),根据不同的穿刺方向分为3组,A组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方向穿刺,B组为向中1/3方向穿刺,C组为下1/3方向穿刺,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1 d、术后1 d、1 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 w进行功能障碍(ODI)评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评估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3组VAS及O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法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穿刺方向的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法与PVP法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穿刺进针方向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且无论哪种进针方向PKP较PVP骨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倒U型注射分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因住院并行PVP治疗的7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02±7.74)岁;病程3h^2个月,平均病程(15.35±5.45)d.根据CT检查明确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依次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呈"倒U型"弥散分布组和骨水泥不规则弥散组.记录术前、术后3 d,3、6个月及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body height,BH)及局部后凸Cobb角,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倒U型分布组由术前的(7.4±0.8)分降低至术后第3天的(2.5±0.6)分,不规则分布组由(7.5±0.9)分降低至(2.7±0.6)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后凸角度(kyphosis angle,KA)、椎体缘高度(anterior body heights,ABH)和椎体中间高度(middle body heights,M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倒U型分布组均优于不规则分布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倒U型分布组出现8例骨水泥渗漏,不规则分布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28.9%,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倒U型分布组4例,不规则分布组6例;非相邻节段骨折倒U型分布组2例,不规则分布组3例.两组间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倒U型分布组1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3.1%;不规则分布组5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14.3%.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OVCF患者的疼痛,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情况对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可能是PVP术后患椎再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倒U型注射分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因住院并行PVP治疗的7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 02±7. 74)岁;病程3h~2个月,平均病程(15. 35±5. 45) d。根据CT检查明确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依次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呈"倒U型"弥散分布组和骨水泥不规则弥散组。记录术前、术后3 d,3、6个月及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body height,BH)及局部后凸Cobb角,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VA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 05),倒U型分布组由术前的(7. 4±0. 8)分降低至术后第3天的(2. 5±0. 6)分,不规则分布组由(7. 5±0. 9)分降低至(2. 7±0. 6)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后凸角度(kyphosis angle,KA)、椎体缘高度(anterior body heights,ABH)和椎体中间高度(middle body heights,M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倒U型分布组均优于不规则分布组(P<0. 05)。术后并发症方面,倒U型分布组出现8例骨水泥渗漏,不规则分布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28. 9%,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倒U型分布组4例,不规则分布组6例;非相邻节段骨折倒U型分布组2例,不规则分布组3例。两组间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年随访倒U型分布组1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3. 1%;不规则分布组5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14. 3%。结论 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OVCF患者的疼痛,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情况对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可能是PVP术后患椎再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当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较常用的方法,其具有迅速缓解疼痛、改变脊柱畸形和损伤小等特点,但邻近椎体骨折是常见合并症之一,发生率较高。本文就其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