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府理论源自《素问·水热穴论》,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离子通道、细胞间隙等具有相似性,而皮质淋巴窦和髓质淋巴窦组成的淋巴窦结构进一步为淋巴玄府理论提供了形态学依据。玄府以"通"为贵,以"闭"为逆,而玄府郁闭是淋巴瘤发病的关键。当前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而临床疗效却参差不齐,文章从"玄府"理论分析淋巴瘤化疗的中医机制,并为化疗后淋巴瘤的治疗提出"扶正(祛邪)通玄"的中医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23-2324
文章从大肠的传导功能与脾胃肺肝肾脑的相互关系立论,对卒中后便秘的发病机理作了新的诠释,大胆提出卒中后便秘的病机理论为"窍闭神匿,腑气不通",确立"调神通腑"的治疗原则,规定了"调神通腑针法"的处方和量学规范,创新了卒中后便秘的病机治则理论。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病情容易反复。中医学认为它是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人体脏腑气机失调的一种表现。目前便秘的中医病机学说较为复杂,难以有效地指导中医的临床治疗。“肝与大肠相通”源于《五脏穿凿论》。此文从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出发,从肝与大肠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为病阐述此理论的依据,并以此进一步认识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治则治法、方药选择等方面对便秘的古代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认为阻塞不通是便秘的关键病机,治疗便秘时无需拘泥于现有共识的方案,可从造成气机阻塞的原因处入手来开拓思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相对应的中药和方剂,以调整紊乱之气血阴阳为法,以祛除阻塞气机之病邪为要,便秘自然可以缓解;同时对于难治性便秘,提出可从湿、从痰、从瘀论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邪伏膜原理论为明代医家吴又可在《黄帝内经》关于"膜原"的相关论述中加以进一步解释、引申、发展而成的一套成熟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肺癌的发病基础、发病类型、病因病机、治疗与邪伏膜原理论的相关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将以肺与膜原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邪伏膜原理论与肺癌的关系,为临床从中医药角度辨治肺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痛风(Gout)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应森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双毒学说"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认为本病之核心病因病机在"毒",又因其发病时间、感邪性质、致病特点等不同,主张分期治疗,急性期(亦称外毒期或邪毒期)以"外感邪毒"为主,缓解期(亦称内毒期或伏毒期)以"内生伏毒"为主,基于"双毒学说"指导下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恰可为痛风性关节炎分期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噬血细胞综合症发病凶险,预后差并且西医治疗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从祖国医学伏邪理论入手,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认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邪伏部位、邪气传变规律符合中医伏邪温病的特点,依据"伏邪"理论指导进行中医辨治,结合西医诊疗手段,或许能为噬血细胞综合症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6-697
文章认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发病,虚邪是发病之标,体虚是发病之本;而体虚主要为气(血)虚。虚邪在体内留着的部位为腠理,益气托邪,固腠振颓为早期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原则。益气托邪,固腠振颓,符合中医"治未病"中的"既病防变"理论。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1):51-53
络病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基于中医脉与西医血管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新概念。糖尿病足溃疡常累及足部大、中、小、微小血管,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范畴。其发病与络病理论有着相同渊源,通过探讨糖尿病足溃疡与络病的相关性,认为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病机为:络气郁滞,血瘀痰凝腐邪阻络,其中络气郁滞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病之本,血瘀痰凝腐邪阻络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的关键,文章拟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通络干预防治糖尿病足溃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医心理之"邪"的基本概念切入,明确把"邪"分为"思维之邪、想象之邪、七情之邪、需求之邪、自我之邪、行为之邪"6型,为完善中医心理病机理论和指导中医心理临床"祛邪扶正"治疗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整理及讨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做参考.笔者认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早期发病以厥证为主,后期向偏枯转变.病因病机早期为阳气亏耗、气机逆乱,后期多见正虚邪中.治疗上可分先兆期、早期、后期3期辨证施治.先兆期注意防病调控,对症治疗,以阻断疾病发展为目的;早期发病以扶阳固脱,醒脑开窍为...  相似文献   

12.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于中医瘿痛范畴,目前中医治疗多从外感温热毒邪论治,病机强调从外而内发病,但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从伏气温病理论更切合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特点,病机强调从内而外发病。伏邪之生:冬季肾藏精功能受损,外邪侵入,正气不足于拒邪,邪气不至立刻发病,潜伏于少阴,并郁遏于少阳三焦化热成邪;伏邪之发病:思虑、操劳过度或房事不节,更易暗损少阴阴精,春夏之季新感外邪又引动伏邪,颈前甲状腺肿痛为少阴鼓邪外出少阳的表现,表现出阴精亏损,热毒壅滞颈部的证候。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应以清解、透达伏气温邪为主,方以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汤为主化裁出亚甲汤治疗,辅以辨证治疗新感时邪,内外同治缩短病程,后期当兼顾内伤之邪,防止疾病反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脑-肠-菌”轴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脑肠相通”理论,以现代医学中的“脑-肠”轴、肠道菌群两方面进行佐证,梳理其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以期从中寻找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方向,为将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多为肝脾两虚、外来邪毒、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湿热内蕴等。临床上肝癌患者多见肝郁脾虚,肝郁内伤所致气机郁滞进而产生瘀、痰等邪毒。此外,外来邪气积聚体内,瘀久成毒,"痰浊、瘀血、邪毒"留滞又促进郁结,郁滞不解加重脾虚,最后导致"虚、郁、滞"三者互结,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从"虚、郁、滞"为切入点,阐明肝癌的中医发病机理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分析肝癌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认为正气内虚为肝癌发病之本,气郁不畅、邪毒留滞为肝癌的促病之源,阐述了"虚-郁-滞"病机在肝癌发病中的"发病之本"与"促病之源"的关系,将肝癌的病机化繁为简,为肝癌的辨治提供可行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增水行舟"一般是指养阴生津以润肠通便。阴血亏虚、津液匮乏导致肠燥便秘,中医称为"无水舟停",而"增水行舟"便是针对此病机而设。清代余听鸿《诊余集》曰:"人之大便不通,如河道之舟不行。"如河中水涸,舟不得行,当进以养血润肠药。"然而,滋阴润肠通便仅为增水行舟的应用之一,随着临床诊疗的深入发展,这一治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临  相似文献   

16.
逆流挽舟法开创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仲景用葛根汤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之下利,成为后世医家治疗表邪内陷之下利的大法。至清代医家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以人参败毒散为代表方,意在扶正祛邪之中,挽少阳不伸之气,用半表半里之法,逆太阳下陷之势,使邪气从表而解,表解而利自止。本文从逆流挽舟法的含义、渊源、治疗机理及禁忌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鼻鼽"辨证范围。中医伏毒理论隶属伏邪范畴,伏毒的病因病机和致病特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有其相似性,且过敏性鼻炎的基本病因为风、湿、热等毒邪内伏人体,若机体禀赋不足,每因易感新邪而引动体内"伏毒",使伏毒外发累及四肢百骸而发病。本文以伏毒理论为出发点,从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和治则治法3个方面阐述伏毒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血管除了为肿瘤本身提供充足的营养外,还能够使肿瘤向远处侵袭、播散,导致恶性肿瘤的生长、复发和转移。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中对许多疑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是从络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入手的。基于此,文章尝试从中医"络病理论"的角度阐释卵巢肿瘤新生血管的理论基础,以期从"络病"的角度为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探索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湿毒疫"范畴,根据目前该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瘟疫相关理论,总结其病因为湿毒之邪,病位在肺,累及脾胃;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西医以抗病毒、调节免疫、对症支持等治疗为主,中医以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为主,临床采取中西协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便秘是乳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出现便秘病位虽在大肠,但又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根据其气机不畅、津液亏虚、临症多见虚实夹杂的特点,确立"补气养血,行气通便"的治疗原则,自拟方药"理气润肠汤"随症加减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