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抑郁是帕金森病非常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方面对帕金森病抑郁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2.
抑郁是帕金森病(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多巴胺、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生物学以及内因性因素方面,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并从中西医的角度综述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甚至比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更早出现,会不同程度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中医和西医对此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病程较长后则治疗效果不佳。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可配合有效的外治法。文章旨在探讨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病机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非运动症状是导致帕金森病晚期致残和生活质量恶劣的重要因素。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田教授致力于神经变性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中医中药手段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疗效显著。笔者师从田金洲教授,本文对田教授关于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病机、发病基础、辨证分型特点、临床用药经验进行简要归纳总结,并整理两则典型临床医案介绍其病证结合的学术特色和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5.
探析《黄帝内经》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病因病机在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外感风寒湿邪为帕金森病发病指标,肾阳亏虚,寒从内生,筋脉失于温养为其发病之本。本文基于“温肾阳”理论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抑郁是帕金森病较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贯穿于帕金森病整个病程。目前对于帕金森病抑郁的治疗以采用西药改善症状为主,长期服用弊端众多,而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效果逐渐凸显。在中医认识中帕金森病抑郁属“颤证”与“郁证”合病,以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多从肝肾论治,而忽略了脾胃在帕金森病抑郁发病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脑-肠轴”理论阐述从脾胃论治帕金森病抑郁的理论基础,旨在为临床从脾胃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外,常伴随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便秘为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与帕金森病相关药物使用剂量之间相互影响。针对便秘的西医治疗未得到充分重视,且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不良反应大、易形成药物依赖;而针灸在治疗帕金森病伴便秘方面有独特优势。此文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资料,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伴发便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是帕金森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之一。当伴发抑郁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运动症状的加重,这无疑加重了患者及其护理人员的负担。意大利PRIAMO~([1-2])发现PD患者伴抑郁者占22.5%。德国的Oliver Riedel等~([3])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发病率为23.8%。我国四大城市的综合医院PDD发病率为24.1%~([4])。目前西药治疗PDD多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属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群体,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非运动症状病变。因非运动症状直接影响治疗后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指出,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抑郁存在着密切相关性。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临床治疗特点,对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均有着不错的疗效。此外,针灸对于肠道菌群亦有着不错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围绕三者的相关性展开讨论,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针灸在临床中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应用,推测针灸或许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抑郁。  相似文献   

10.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中,抑郁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气与元气     
从气之原始意义、气与自然的关系、气与机体的联系、气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演化等方面就气的涵义及与万物的化生关系阐述,从元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元气理论在传统医学中的运用2方面就元气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宗气为后天之气"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之气,不外乎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诸种[1]。其中,元气又称真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禀受于父母,发源于肾脏,由先天之精所化生,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故被称为“先天之气”,这自不待言。宗气又称大气,是人体在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它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然后借助肺气的宣发肃降之力而升降出入,以布达全身:注入脉道则为营气;行于脉外则为卫气;走至脏腑则为脏腑之气;流入经络则为经络之气;入于肾脏则化生为肾气,以滋养和补充日渐消耗的先天之气;如此等等。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3.
卫气、营气、宗气是中医学里三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在《内经》一书,这三个术语共出现了近200次,当中更有5篇的是以营、卫气作篇名的。笔者从“阴阳学说”入手,探讨卫气、营气、宗气的意义、属性及根源,并进一步讨论此三气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卫气、宗气旨在说明阳气温煦、保卫、动的属性与作用;营气旨在说明阴血濡养与静的属性与作用。卫气、宗气与营气皆根在肾,长养于脾胃,并透过心肺二脏发挥其属性与职能。透过卫气、宗气与营气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医藉的理解,并加强临床上各种证候的认识与整理,及阴阳气血治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气分阴阳"与"气虚脉数"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般而言 ,数脉主热 ,数而有力为实热 ,数而无力为虚热 ;迟缓脉为阳虚有寒。但临床上常遇到心气虚病人出现数脉 ,似与阳虚脉缓理论矛盾。气虚脉数的机理是什么 ?此气虚是阳气虚 ,还是阴气虚 ?为说明此点 ,先引入“气分阴阳”的概念。1 “气分阴阳”的概念中国古代哲学家为认识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将阴阳概念引入 ,并与气的概念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气分阴阳”的概念。如《道德经·四十二章》曰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认为阴阳二气由一气所生 ,而一气由道所生 ,阴阳二气…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8-1879
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肾气、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这一组概念的源流,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次,对肾气与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联合左旋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就诊的肾性贫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当归补血汤联合左旋卡尼汀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肾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2组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RBC、Hb和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当归补血汤联合左旋卡尼汀能显著提高肾性贫血患者RBC和Hb水平,改善贫血相关症状体征及肾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申梦岚  李仝 《世界中医药》2022,17(2):246-250
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其常会导致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尤以放射性肠炎最易发生.李仝教授认为,放射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以气虚为本,气壅为标,病变脏腑在脾、大肠,累及肝、肾,病理因素为湿、热、瘀、毒、虚互结,临床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并遵"调气"原则,采用"补...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内经》阴气、经气、脏气等理论阐述,认为阴气是经气的一部分,阴气与脏气在生理上保持着某种一致性,但阴气不应等同于脏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20.
自 70年代体质学说提出以来 ,许多学者论述了体质与证的相关性及差异。本文从气虚体质和气虚证的概念、形成原因、特征、转归及调养与治疗入手 ,进一步说明体质与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