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及其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常规HE切片在光镜下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全面观察切片,对116例NSCLC标本的BVI和LV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内在联系。结果:NSCLC组BVI和LVI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8%和31.9%,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与NSCLC患者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以及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各术后TNM分期的BVI发生比较:Ⅰ期与Ⅲ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术后TNM分期的LVI发生比较:Ⅰ期∶Ⅱ期、Ⅰ期∶Ⅲ期LVI的发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N分期的BVI比较:0组∶1~3组、0组∶2组BVI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N分期的LVI比较:0组∶1~3组、0组∶2组LVI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TNM的高分期密切相关,对NSCLC临床病理学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统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与表皮生长因子等生物学新预后因素结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作用.方法:复习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观察常规HE染色切片判断血管浸润及淋巴管浸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病灶的EGFR、HER2的表达,再用Cox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NSCLC组EGFR、HER2、BVI、LVI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4%、43.10%、44.83%、31.90%.BVI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比较P=0.006,无瘤生存期比较P=0.001;LVI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无瘤生存期比较P分别为0.239和0.048;EGFR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无瘤生存期比较P分别为0.117及0.217;HER2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无瘤生存期比较P分别为0.073和0.053.进入影响生存期多因素模型的为N分期、HER2、TNM分期及手术方式(P分别为0.006、0.01、0.019和0.022).结论:13项临床病理和生物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为:N分期、HER2、TNM分期及手术方式.影响无瘤生存期的因素为:BVI、TNM分期和N分期.  相似文献   

3.
168例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6 8例中鳞癌 94例 ,腺癌 19例 ,鳞腺混合癌 3例 ,癌未分型 5 2例。放射治疗采用60 Co或 10MVX射线常规外照射 ,剂量为 4 0~ 76Gy。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比较生存率 ,用Cox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放射治疗剂量≥ 6 5Gy组放射治疗结束时X射线片显示治疗有效 (CR +PR)率明显高于 <6 5Gy组 (χ2 =4 .4 2 ,P =0 .0 4 )。中位生存时间 2 2个月 ,总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7.6 %、2 8.0 %、15 .7%。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内科疾病及卡氏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放弃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经选择的部分病例放射治疗剂量有必要达到 6 5Gy ,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67例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被手术病理证实为T2N0,并接受了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或淋巴结采样术.共392枚淋巴结被切除,201站纵隔淋巴结被清扫(上纵隔组103站,下纵隔组98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88.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的预后优于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P=0.041);原发灶≤4cm患者预后优于原发灶>4cm患者(P=0.016),被切除的淋巴结总数、脏层胸膜受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原发灶所在部位、性别及年龄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增加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对改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原发灶>4cm 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佳,可能更适宜于接受进一步的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 1(GLUT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7例Ⅰ期和Ⅱ期NSCLC肺癌组织中GLUT1的表达 ,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肺癌组织中GLUT1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87例标本中 ,81例GLUT1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93 .1%。淋巴结转移组GLUT1平均光密度比淋巴结无转移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GLUT1高表达组的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GLUT1与Ⅰ期和Ⅱ期NSCLC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的长期生存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5(baculoviral inhibitor of apoptosis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BIRC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NSCLC...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NSCL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VEGF-D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集NSCLC标本62例及正常肺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D在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以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NSCLC组VEGF-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VEGF-D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NSCLC组LVD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6);相关分析证实LVD同淋巴结转移范围呈正相关(r=0.379,P=0.002).随VEGF-D表达强度的差异,各组LVD存在差异,各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相关分析证实VEGF-D蛋白表达强度与LVD呈正相关(r=0.437,P=0.000).结论:淋巴管密度是NSCLC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VEGF-D参与了NSCLC的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NSCLC的淋巴管侵袭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是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I期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化疗治疗效果。方法;将21例I期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Ib期3例,Ⅱa期2例,Ⅱb期16例。病理组织学诊断16例,细胞学诊断5例。鳞癌18例,腺癌2例,鳞腺癌1例。全部病例行常规放疗,剂量:56Gy-70Gy。化疗:应用MVP(丝裂霉素 长春地辛+顺铂)方案,共19例。未行化疗2例(均为鳞癌)。19例行化疗患者均于放疗结束后1-7周后进行。分别完成化疗1-5个疗程。结果:全组病例随访5年以上,五年生存率为19%。现存2例。死亡的19例中,肿瘤致死13例,均为局部复发或未控、转移死亡。非肿瘤致死亡6例。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非手术治疗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eng Z  Pan TC  Li J  Chen T  Song DW  Yi J 《癌症》2004,23(2):185-18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有何影响,各研究机构报道不一。本研究将有关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以探讨两者间的联系。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国内外1980~2002年关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的文献。结果: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共8篇,累计病例536例。常规病检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率为3.4%~28.9%,阳性病例的比例高达20%~70%。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与非微转移患者的3、5年生存率比较,其合并ORs值分别为4.16(95%CI=2.32~7.46)和3.57(95%CI=2.30~5.53)(P<0.01)。结论: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最新的研究发现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通过预后分层筛选高危患者给予辅助治疗,既可改善Ⅰ期NSCLC患者的整体预后,又可避免因过度治疗对低危患者造成损害,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浸润(BVI)对Ⅰ期NSCLC预后的影响,建立Ⅰ期NSCLC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Ⅰ期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以CD34标记的血管腔内瘤细胞的存在判定为BVI。结果肺癌组织VEGF低表达44例(37.3%),高表达74例(62.7%)。VEGF高表达组MVD显著高于低表达组(33.4±17.8vs24.7±14.8,P=0.010),VEGF与MVD间存在正相关(r=0.216,P=0.019)。VEGF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36.48% vs 72.20%,P=0.003)。无BVI者86例(72.9%),BVI者32例(27.1%),后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前者(34.38% vs 60.47%,P=0.018)。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VEGF高表达(RR=2.96,P=0.001)和BVI(RR=1.95,P=0.020)为Ⅰ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根据VEGF表达及BVI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度危险组:VEGF低表达+BVI(-);中度危险组:VEGF高表达或BVI(+);高度危险组:VEGF高表达+BVI(+)。三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28% vs 52.63% vs 28.00%,P=0.001)。结论VEGF表达与BVI的联合检测可能实现对Ⅰ期NSCLC进行预后分层,为术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在肺癌的不同分期组间已明确,但其在同一分期中,尤其是直径小于3 cm的肿瘤中对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142例,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不同肿瘤大小患者的生存率,并对发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以及是否接受放化疗等因素进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肿瘤直径≤2.0 cm者60例,2.1~3.0 cm者82例.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1%、70.89%,其中肿瘤直径≤2.0 cm组分别为94.91%和81.40%,2.1~3.0 cm组分别为82.18%和64.91%(P=0.035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是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使患者获得更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锋  毛友生 《中国肿瘤》2019,28(7):523-528
摘 要:手术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Ⅰ期NSCLC术后的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诸多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因素与Ⅰ期NSCLC的预后显著相关。辨别这些危险因素对改善Ⅰ期NSCLC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就影响Ⅰ期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Ⅱ期非小细胞癌不同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Ⅱ期非小细胞肺癌264例分别采用单纯放疗、放疗+化疗、单纯手术、手术+放疗、手术+放疗+化疗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Ⅱ期病人的1年生存率5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3、5年生存率单放组明显低于其它4组;手+放组与手+放疗+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有关,放疗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许多资料表明 ,肿瘤血管的多少和预后有关[1] ,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正向调节因子很多 ,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最受重视。有文献报道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期别、类型和中位生存期有关。我们通过对 12 7例NSCLC的VEGF、VEGF受体、微血管密度 (MVD)、p5 3、增殖指数 (PI)、分裂指数 (DI)等生物学检测 ,分析其对NSCLC术后 1~ 5年生存率的影响 ,以寻找对NSCLC预后更为敏感的指标。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1年 12月~ 1995年 11月 ,在我院行手术根治的NSCLC 12 7例 ,男性 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不同转移部位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影响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晚期SCLC 266例和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晚期NSCLC 275例,总计541例患者病例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结果  在SCLC中,与多器官转移者相比,单器官转移者的预后更好(P=0.000 4);在NSCLC中,单器官与多器官转移者之间未见到明显的生存差异(P=0.451)。在SCLC单器官转移者中,脑转移的预后相对最好,骨转移的预后相对较差,肝转移的预后最差,三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14.5、11.5和10.3个月;在NSCLC单器官转移者中,肺内转移的预后最佳,肝和肾上腺转移者的预后较差,三者的MST分别为未达到、7.6和7.3个月。在SCLC多器官转移者中,有骨(P=0.046)、肝(P=0.019)转移者预后较差;而有无脑(P=0.995)、肺(P=0.847)、肾上腺(P=0.255)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影响;在NSCLC多器官转移的患者中,有脑(P=0.054)、肾上腺转移(P=0.006)的患者预后较差;有肺(P=0.008)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有无骨(P=0.091)、肝(P=0.300)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影响。  结论  不同转移部位对SCLC和NSCLC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6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60Co放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ⅠA期7例,ⅠB期10例,ⅡA期5例,ⅡB期41例。病理组织学诊断49例,细胞病理诊断14例,鳞癌58例,腺癌3例,鳞腺混合癌2例。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普通X射线机定位,使用远距离^60Co外照射常规治疗,常规分割照射DT40Gy后缩野加量DT15~30Gy,总剂量DT55~70Gy,6~12周完成。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17.5%。现生存5例,死亡的58例中肿瘤致死52例,其中26例以局部复发或未控死亡,非肿瘤致死4例。现生存的5例病人中1例已生存11年。结论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仍是仅次于手术治疗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248例N0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48例N0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本文选取1994年1月~1997年7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248例N0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对该组病例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超过6枚的病例生存率高于6枚以下的病例(P=0.005);术后生存率随T1、T2、T3和T4依次明显递减(P<0.001);术后化疗组病例的生存期高于非化疗组(P=0.016);鳞癌和腺癌的生存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02)。结论:纵隔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术后化疗与否、肿瘤的T分期和病理类型是影响N0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性别、术后放疗、术后免疫治疗、手术方式等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N1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思愚  吴一龙  黄植藩  区伟  杨学宁  余辉 《肿瘤》2001,21(2):117-11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1的临床意义及与NO和N2的异同。方法 以1982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138例行根治性手术N1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将N1分为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与同期NO期307例、N2期176例行根治性手术NSCLC患者作比较,分析术后五年生存率。结果 138例N1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率为30.4%,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五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别(50.3%比26.5%,P=0.001),且叶内N1亚组与NO组五年生存率相似(51.4%比50.3%),而叶外N1亚组与单一区域N2期五年生存率相似(26.5%比23.5%)。结论 N1分为二亚组,叶内1亚组与NO期特性相似,叶外N1亚组与单一区域N2期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19.
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Ⅰ、Ⅱ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的价值。方法 对1991年1月至12月首次治疗,年龄≥70岁,KPS≥60,Ⅰ、Ⅱ期NSCLC73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病理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70~81岁)。治疗该方案为根治性放疗和手术治疗,放疗组46例,手术组27例。统计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 放疗组与手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和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对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0年1 月至2006年1 月23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T 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式、T 分期、淋巴结清扫均是影响70岁以上Ⅰ期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5)。 肺楔形切除组5 年生存率42.2%(35/ 83),肺叶切除组5 年生存率50.3%(74/ 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析T 1a 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的5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 vs . 53.3% ,P > 0.05)。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肺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短(P = 0.035)、术中失血少(P = 0.031)、术后住院时间短(P = 0.045)。 结论:肺叶切除+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仍是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T 1a 期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可获得与肺叶切除相近的远期收益,同时肺组织损失较小,对肺功能差的高龄T 1a 期患者推荐行肺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