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矫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路径 ,在心脏跳动下行 2 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正术 1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4例 ,女 2 6例 ,年龄 3~ 4 0岁。结果 手术顺利 ,所有患者随访 2~ 2 0月 ,均健在 ,无术后并发症。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体外循环 (32 5 0± 18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2 0 0± 1 2 0 )h ;对照组患者体外循环 (6 8 5 0±17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4 2 0± 1 10 )h。结论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矫治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有效、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张瑜 《大家健康》2016,(4):119-119
目的:分析研究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一共有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右外侧小切口剖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呼吸机辅助ICU监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采取右外侧小切口剖胸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小、切口愈合良好以及病情恢复较快等相关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进胸微创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右进胸腋下微创切口径路,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术后随诊40例,均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切口小,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有较好的学效果,适用于多常见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右乳下小切口代替胸部正中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经右乳房下小切口,用常规的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为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矫正手术。结果:16例均手术成功,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死亡。平均阻断主动脉时间208min,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术后平均拔除气管插管时间6h,术后引流量50ml~150ml(3例除外),平均住院时间10d。结论:应用右乳房下小切口,不需要用特殊的动、静脉插管及微创器械,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可以顺利完成常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缩短进胸、关胸时间,患者痛苦小,伤口美观,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技术日益完善 ,使人们对采用微创伤切口径路施行心脏手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从美观因素考虑 ,已有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完成心脏手术的报道 ,临床效果良好 ,但此切口尚存在某些不足 ,如女性成年后乳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 [1 ]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 ,有隐蔽性好、美观、手术创伤小且易操作、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这种方法纠治先天性心脏病 16例 ,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16例 ,男性 6例 ,女性 10例。年龄4~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体外循环下正中剖胸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比较 ,做出对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的评价。 方法 对经右外侧切口 10 2例和正中切口 116例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的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经右外侧切口组患者无死亡 ,正中切口组患者死亡率为 0 .9%;术后平均胸液量经右外侧切口组为 (135 .8± 97.8)ml,正中切口组为 (380 .7± 88.97)ml (P <0 .0 1)。 结论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安全、有效 ,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 ,防止手术发生鸡胸 ,美观效果好于胸部正中切口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微创右胸侧切口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范围及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所实施的微创右胸侧切口手术共32例。32例患者均采用右胸侧切口,长约8~12 cm,经第3或4肋间进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结果 32例患者全部经右胸侧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术后残余漏。结论微创右胸侧切口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其手术切口隐蔽且较小,不破坏胸骨连续性,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康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右前外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一般先天性心脏病 18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3例 ,室间隔缺损 11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 1例 ,均采用右前外小切口经右第 4肋间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右前外小切口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美观 ,但不适于较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0.
刘才顺  邓又华  胡邦 《当代医学》2011,17(35):48-50
目的 对右胸小切口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2006年10月~2011年2月期间,采取右胸小切口手术方法(观察组)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法(对照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各4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残余漏及心包填塞,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组2例右侧膈肌膨隆,对照组1例鸡胸,其它预后较好.术后引流量观察组为(563±14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85±172)ml,t=2.892,P<0.05;观察组平均输血量为(524±126)ml,对照组为(367±108)ml,组间比较t=2.883,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6±1.9)d,较对照组减少1.2天,t=3.013,(P<0.01),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无差异性,t=1.742,(P>0.05).结论 右胸小切口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心病的体会。方法 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下采用腋下切口或右乳房外侧弧形切口,经第3或4肋间入路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共9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6例,室间隔缺损44例,房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结果 死亡1例(死亡率1/96),慢性心包填塞1例,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腋下小切口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进胸、关胸快,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等优点,且切口隐蔽符合患者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及气道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应用及气道管理的体会。方法: 术后均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辅助呼吸,常规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创动脉血压、血气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 撤机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17例,再插管5例,另12例改用CPAP后呼吸困难改善,避免了2次插管。本组52例行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19例阳性,其中8例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涂片为霉菌孢子,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后肺部感染全部控制。本组肺不张15例,气胸3例,给予加强体位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后治愈。结论: 先心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十分重要的,提倡循环稳定时早期撤机;对于撤机后呼吸困难者,尽早给予CPAP支持,对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要根据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 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非体外循环右心旁路手术治疗9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27例),68例行双向格林术,26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3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结果双向格林术围手术期手术死亡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3%)。结论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 12 9例小于 1岁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2 6例 ( 2 0 2 %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97例 ( 75 2 % ) ,6例简单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 全组死亡 11例 ,死亡率 8 5 % ,其中复杂畸形 7例。小于 6月患儿 4例 ,死亡率 12 5 % ( 4 3 2 ) ,大于 6月患儿 7例 ,死亡率 7 2 % ( 10 97) ,相差显著 (P <0 0 5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为 3 1% ( 3 97)。结论 低月龄和畸形复杂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期间137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跳动下实施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心肌有氧血供,将左房引流管经二尖瓣口置入左室,持续吸引,并使左室腔与大气相通.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后,采用综合序贯排气法排除心腔气体.结果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3.6%.无因体循环气栓而致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者,无气管切开者.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8.
快通道麻醉方法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术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快通道麻醉方法在婴儿先心病矫治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6 0例 (年龄 1mo~ 1a)拟接受先心病矫治手术的患儿 ,均采用小剂量芬太尼 -异氟醚复合麻醉 .观察围术期循环指标的变化及麻醉用药情况 ,患者术毕苏醒及拔管时间 ,术后转归等 .结果 所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中心静脉压在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劈胸骨后、转机前、停机后、手术结束时、入 ICU后均没有显著改变 .6 0例患儿中有 16例术后拔管时间小于或等于 3h,其 ICU监护时间为 (4 0±12 ) h;另有 30例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在 3~ 18h之间 ,其 ICU监护时间 (6 9± 36 ) h明显延长 (与小于或等于 3h组比较 ,P<0 .0 5 ) ;其余 14例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大于 18h,其 ICU监护时间 (147± 90 ) h进一步延长 (与前两组比较 ,P<0 .0 1) .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 -异氟醚复合麻醉可以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手术 ,能在围术期维持循环稳定 ,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有利于尽早拔管 ,并使缩短 ICU监护时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33例手术治疗的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或螺旋CT心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对肺血管发育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后,制定适当手术方案.行各类解剖矫治术201例,各类生理矫治及姑息性手术32例.术后密切观察各监护指标变化,并给予充分镇静、适当体位、循环及呼吸功能支持.结果:体外循环(118.23±27.25)min,主动脉阻断73.2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7.64±12.23)min,术后多巴胺平均用量(7.52±2.12)mg·kg-1·min-1,术后监护(73.2±24.5)h,术后住院(9.5±5.6)d.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4.7%;各类手术并发症52例,发生率23.4%,近、远期随访结果无死亡病例.结论:客观全面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正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监护和治疗可大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