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念艺  陈绪涛  张娴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88-989
目的 比较B超、CT及MR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30例(195眼),采用B超检查者71例(99眼)、CT检查者42例(70眼)、MRI检查者17例(26眼),记录各组的图像特点以判断肿瘤分期,并将各组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B超、CT及MRI检查患者中,分别有82眼(82.8%)、35眼(50.0%)、11眼(42.3%)显示有钙化斑,13眼(13.1%)、21眼(30.0%)、3眼(11.5%)显示视神经增粗,3眼(3.0%)、6眼(8.6%)、8眼(30.8%)提示肿瘤向眶内蔓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行B超、CT及MRI检查患者中,分别有83眼、53眼、15眼显示为I期,13眼、11眼、3眼为Ⅱ期,3眼、6眼、8眼为Ⅲ期,与病理学检查分期改变相符合分别为25眼(25.3%)、27眼(38.6%)、4眼(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B超、CT及MR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各有其优势之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注重联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8例9眼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采用MRI常规扫描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7眼有典型的短T1、短T2异常信号肿块。2个未见明显肿块,玻璃体呈长T1、T2信号,8眼眼球增大,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加权像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结论: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具有很高 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在视网膜裂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B超检查可疑并经散瞳后眼底检查明确诊断为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病例68例(68只眼),每只眼均经过各个方位的B超探测。结果B超诊断干性马蹄形裂孔40只眼,马蹄形裂孔伴视网膜脱离25只眼,巨大裂孔3只眼。各型视网膜裂孔均有特征性的B超表现。结论B超对于视网膜裂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对屈光介质不清者,B超可作为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19例(20只眼)患者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对其中15例(15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施行眼球摘除术病例进行回顾与追综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临床随访观察5个月~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临床上已确诊且尚未发生眼外转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在目前仍然不失为疗效较为确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 ,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的威胁和危害 [1 ]。我们自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 ,对 39例 48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 ,术前常规进行眼球 B型超声波探查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 39例 48眼 ,男 2 3例2 9眼 ,女 16例 19眼 ,年龄 5 mo~ 6 a,平均 2 .6 a,病程 1mo~1a,平均 7mo,单眼发病 30例 ,双眼发病 9例。1.2 仪器和方法 用国产眼科 A/ B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10 MHz,扫描方式 :机械扇形。患儿取平卧位闭眼 ,用直…  相似文献   

6.
自Mundt等(1956)应用超声波于眼科以来,已应用于检查儿童眼内肿瘤,特别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作者回顾了1980年10月至1983年5月临床怀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30例38眼的超声探查结果。所使用的仪器是接触型B型超声扫描诊断仪(Biophysic Medical's Triscan)换能器工作频率为10MHz,扇形扫描40°角,灰度梯度16级。患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1岁。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曾有人报告视网膜母细胞瘤的A超检查。本文将1983年1月至1985年4月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B超材料加以整理,以探讨本癍的B超所见及B超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一般资料(一) 10例经手术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6岁,平均3.3岁,均为单眼单发,左眼8例右眼4例。父母发现猫眼外观而就诊者5例(其中1例伴斜视),以视力障碍就诊者4例(其中2例伴斜视),单发斜视者1例。眼底检查有视网膜隆起者6例,不能透见者4  相似文献   

8.
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以其特有的发病年龄,瞳孔白光反射(猫眼),眼底镜检查见到肿块,B超、CT检查提示实质性肿块及瘤内钙化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但如缺乏上述特征,如患儿发病年龄大,眼内无肿块,B超与CT检查无钙化,此时诊断较为困难.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凶瘤细胞沿着视网膜呈浸润性生长而不形成肿块,绝大多数患者也无钙化,使诊断难度加大.我们曾于2005年收治1例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现回顾分析其早期诊断问题,以总结其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深对眼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眼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20例24只眼,均做眼眶轴位CT平扫,详细分析观察其CT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24只眼均表现为球内肿块伴钙化;按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模式分类,内生性者7只眼,外生性14只眼,混合性3只眼;伴有视网膜脱离17只眼,其中14只眼为外生性,3只眼为混合性。结论:根据CT表现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分类,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与超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瑾  黎蕾 《临床眼科杂志》1999,7(4):260-261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眼内生长期为15例,继发性青光眼期为6例,眼外蔓延期为14例。19例患儿经治疗后随访至今尚存活。结论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提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及其诊治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眼B超诊断早期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眼B超技术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期间采用全方位纵向扫描B超探查首诊发现的可疑视网膜干性裂孔68只眼,经三面镜散瞳眼底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分析B超判断早期视网膜裂孔的正确性,及其图像特征.确诊为裂孔者行激光封孔术,术后一月随访裂孔封闭情况.结果 B超可疑视网膜裂孔 68只眼中,经眼底检查确诊视网膜裂孔44只眼,阳性率66%.其中有突发性视糊、闪光主诉者24只眼(55%),近视屈光度≥-6D者14只眼(32%).裂孔均为马蹄形,大多位于赤道部之前(63只眼,占93%),颞上象限多见(23只眼,占50%).B超表现为周边部球壁前中粗短弧形或短带状回声,带宽类似视网膜厚度或略粗,游离端多见玻璃体后脱离的细带状回声与之牵引.非裂孔24只眼(35%),病变处可见积血机化、变性区或玻璃体混浊黏连.所有裂孔均即刻行激光封孔术,2例因裂孔过于周边和视网膜下积液转行巩膜冷冻外加压手术.术后一月复查,所有术眼裂孔封闭良好,视网膜平伏.结论 全方位纵向扫描眼B超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对其及时激光治疗和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B型超声波检查的定位优势及注意事项,判断B超检查结果的可信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眼球无新鲜开放性伤口的眼内异物,术前行眼科A、B超检查,观察异物大小、性质、方位、异物与眼球壁的位置关系及玻璃体视网膜情况,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本组观察36例(36眼),手术中所见与术前B超检查结果对比异物假阳性2眼,误报视网膜脱离2眼,余结果一致。结论眼内异物B型超声检查能很好显示眼内异物及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能为眼内异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表无伤口而临床可疑后巩膜裂伤患者进行眼部B超扫描的意义。方法对临床可疑后巩膜裂伤36例(36只眼)进行常规B超检查,观察玻璃体腔及球后影像学变化。结果B超显示玻璃体明显积血浑浊者36只眼,占100%。合并出血性脉络膜脱离者29只眼,占80.56%。合并视网膜脱离者13只眼,占36.11%,8眼B超诊断后巩膜裂伤,表现为后部眼球壁弧度异常,或眼球壁回声不连续,眼球后相应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眶内出血暗区。可疑部位均在中周部眼球壁。B超诊断后巩膜裂伤8眼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均存在巩膜裂伤。结论对于重度眼部钝击伤,角膜及结膜无明显裂伤,但球结膜下大片出血灶,尤其是伴低眼压者,应常规行B超检查以排除后巩膜裂伤,以免贻误最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总结 1979年 7月~ 1999年 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蔓延患者 18例。眼外蔓延的发生率约占同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 2 0 %。其发生眼外蔓延与就诊时间早晚、病程长短和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影像学检查对发现肿瘤眼外蔓延有帮助。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蔓延的治疗主要是眶内容摘除术 ,术后联合应用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15.
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对518例(678只眼)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劈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应用眼科专用B超和CDFI诊断仪对同一患者进行检查,分别按照B超和CDFI的诊断标准予以诊断,再经手术证实,最终判断B超及CDFI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DFI检测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阳性眼数高于B超诊断仪。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组的B超与CDFI检测结果比较、脉络膜脱离和玻璃体机化膜组的B超与CDFI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应用CDFI的形态观察和血流特征两种分析方法,可显著提高诊断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变(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变(眼球痨8眼,视网膜细胞瘤1眼)。免疫学、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治疗结果均表明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变的发生与免疫有关。本文还讨论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变的诊断、鉴别诊断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典型病例如年龄在3岁以下,有白瞳或斜视,眼底检查见到视网膜肿块,B超及CT检查有实质肿块并有钙化等,依靠这些临床资料诊断一般不难。但不典型病例,如发病年龄大于5岁,眼部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B超及CT未探及眼内肿块亦无钙化,这时诊断遇到极大困难。对这些不典型病例是否存在一些临床线索,让我们怀疑或考虑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能性,采取进一步措施及早诊断,从而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本文就此问题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房水乳酸脱氢酶(简称LDH)活性增高的诊断价值首由Dias等所提出(1971)。后经基他作者所证实。它对辅助早期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有价值的方法。因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大约有25%为双眼罹病,故决定探索一眼已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健眼房水LDH的活性,以确定对健康眼早期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有无帮助。作者从7例患者双眼前房中穿刺抽取房水,此7例患者均为一眼瞳孔区后表现白色团块,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另一眼临床上未见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B型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H)对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常规B超并叠加CDH诊断,结合临床治疗及手术反馈信息,证实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验证,B超结合CDFI诊断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符合率96.85%,B超及CDFI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应用B超结合CDFI,显著提高了对脉络膜脱离犁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准确性,并较精细的显示内眼情况.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在其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27例均以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为特征,其中24例(25只眼)肿块内伴钙化;3例肿块无钙化,可见斑点状、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及囊变。结论 CT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累及范围,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