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分光光度计和AgNORs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结合组织学观察,比较分析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和正常大肠粘腹的差异,结果表明,移行粘膜的许多改变与正常粘膜明显不同,其变化介于正常粘膜与癌组织之间,反映移行粘膜客观存在。尽管移行粘膜组织学上无明显异型性,但其肿瘤相关性抗原的高表达,DNA倍体增加,AgNORs数目和面积的增加以及细胞核面积和周长的增加,说明移行粘膜并非一般刺激而致的非特异性反应,而是具有恶性肿瘤的某些特征,提示TM与癌有密切关系,为癌变危险区。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对96例胃腺囊、腺癌和正常胃粘膜腺体AgNORs进行研究,发现胃腺囊细胞AgNORs各项参数值片于正常腺体与腺癌之间,癌旁异型胃腺囊单个AgNORs颗粒大小和积分光密度值及核内AgNOR积分光密度值与腺癌接近,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癌旁粘膜异型胃腺囊是正常粘膜腺体与腺癌之间的过滤状态,可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应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45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膀胱粘膜上皮进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定量观察。结果表明:各级移行细胞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及AgNOR异形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膀胱粘膜与I级移行细胞癌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AgNOR定量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及肿瘤分级有一定帮助,且与PCNA定量有良好的相关性,均可作为研究膀胱肿瘤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定量法对大肠良恶性病变100例以及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各10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正常粘膜、慢性炎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旁粘膜到大肠癌4项定量指标(平均每核AgNOR颗粒数、AgNOR平均最大直径、异形率及靠边率)逐渐增加。良恶性上皮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绒毛状腺瘤、癌旁粘膜呈重度不典型者与高分化腺癌之间某些定量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大肠癌低分化组织学级别高者和高分化组织学级别低者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说明大肠上皮AgNOR检测在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鉴别良恶性病变以及判断大肠癌良恶性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银染色技术研究了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0例十二指肠溃疡及20例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的AgNOR计数变化,以探讨AgNOR计数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溃疡组与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组AgNOR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与十二指肠溃疡和正常粘膜比较AgNOR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低分比腺癌及粘液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及乳头状腺癌比较AgNOR计数也有显著者差异(P<0.05)。结果表明AgNOR计数能较好反映原发性十二指癌的增殖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恶性程度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65例大肠癌和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以及正常肠粘膜的标本,进行了AgNORs颗粒数和颗粒面积的测定和分析。研究认为:AgNORs测定可作为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客观诊断指标,大肠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有较我相似特性,上对此病变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AgNORs图像分析与其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AgNORs图像分析,检测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结果:PCNA增殖指数(PI)与AgNORs数/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0.8831,P〈0.01),二者均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级有关,并随癌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小,术后存活5年以内者二者明显大于  相似文献   

8.
莫维光  唐小玲 《医学文选》1995,16(3):177-179
采用粘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AgNORs自动化图像分析方法,对104例胃癌旁粘膜及良性病变粘膜内胃腺囊进行研究,发现胃腺囊内部分细胞可分泌酸性粘液,产生CEA。AgNORs图像分析多项参数值从正常胃粘膜、良性病变胃腺囊、癌旁粘膜异型胃腺囊、腺癌依次递增(P〈0.05),癌旁异型胃腺囊与腺癌部分参数值相当接近,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型胃腺囊是处于正常粘膜与腺癌之间的过渡状态,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嗜银染色技术研究正常、炎症和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以及胃癌和癌旁粘膜(距癌1cm内)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AgNOR数量相差显著(P<0.05或0.01),胃癌组织AgNOR数量高于胃良性病变,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AgNOR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与正常、炎症胃粘膜组织AgNOR计数无差异。作者认为,AgNOR计数有助于鉴别胃良、恶性组织,提高胃镜活检小组织病理诊断的正确率,AgNOR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喉癌和癌旁组织核仁组成区形态计量分析和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肿瘤的浸润方式及AgNORs染色和P53蛋白表达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loton一步法AgNORs染色和P53蛋白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9例喉癌,癌旁和相对正常粘膜中NORs的颗粒计数(GC),颗粒面积(GS)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喉癌的GC和GS最高,癌旁次之,相对正常粘膜最低,癌旁的GC和GS有5例在均值以上,P53蛋白在19例喉癌中有14例呈阳性,在癌旁组织中7例呈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胃病、癌旁和正常粘膜上皮AgNORs定量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胃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CEA表达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AgNORs量及大小在胃癌、癌旁及正常粘膜中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形态和分布在胃良、恶性病变中显著不同,在与CEA表达关系分析后发现,两者在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具相似性。结合两指标可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胃良、恶性病变的判断作出较为确切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63例大肠癌的AgNOR颗粒进行了计数研究。结果显示各型大肠癌正常对照粘膜间,AgNOR数目相差显著(P<0.01);高,中,低分化腺癌AgNOR数目渐增多,各组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高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式细胞癌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癌细胞AgNOR颗粒增加,其3,5,10年生成率逐渐下降,而复发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表明AgNOR计数可作为大肠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与癌基因c-myc、c-fos、ras p21表达和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s)计数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对48例大肠癌病人癌组织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胃泌素、c-myc、c-fos、和ras p21表达,改良银染法测AgNORs计数,并与癌旁3cm、6cm粘膜及正常大肠粘膜作对照。结果 癌组织胃泌素、c-myc、c-fos、ras P21表达的阳性率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78例胆囊切除标本(其中胆囊癌8例,胆囊腺瘤3例,67例胆囊炎)进行组织病理学和AgNORsx染色观察,发现谬性胆囊炎,胆石症引起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以致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最后导致癌变,慢性胆囊炎,腺瘤,癌的AgNORs染色,结果揭示,随着病变性质的改变AgNORs颗粒数量增多,可作为胆囊病变的一种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137例肝脏良恶性病变分别进行嗜银蛋白核仁形成区(AgNORs)定量计数及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结果显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LCD)的AgNORs数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p<0.001),HCC与肝硬化之间差异也非常显著(p<0.001),提示AgNORs定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而有无HBV感染与AgNORs定量无明显关系,故可能HBV不影响核仁形成区而致癌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核仁组成体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和间质反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胃癌细胞中的AgNORs数量(2.35±0.85)明显多于正常幽门腺细胞(1.21±0.42),直径明显小于正常幽门腺细胞(P<0.01);淋巴结转移组癌细胞AgNORs数量(2.29±0.80)明显多于无转移组者(1.76±0.33)(P<0.01);淋巴结转移组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和胶原纤维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提示AgNORs数目与癌细胞增殖活性及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定量法对大肠良恶性病变100例以及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各10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正常粘膜、慢性炎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旁粘膜到大肠癌四项定量指标(平均每核Ag-NUR颗粒数、AgNOR平均最大直径、异形率及靠边率)逐渐增加、恶性上皮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说明大肠上皮AgNOR检测在早期发现场前病变、鉴别良恶性病变以及判断大肠用恶性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旁粘膜细胞的PCNA和AgNORs表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对35例大肠癌旁粘膜进行细胞增殖表达与观察。结果表明:癌旁粘膜的PCNA标记指数增多,标记增强,排列紊乱。AgNORs在癌旁粘膜中,颗粒增多、增大,形态多样,0 ̄1cm和2 ̄3cm组的标记指数与4 ̄5cm组的标记指数相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在DukeA、B期中,细胞标记指数增高增强,与癌的发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在冒镜刷检细胞学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9例胃镜刷检细胞学涂片以胶质银技术染色,依据上海方案进行AgNOR观察、以H-E染色涂片及组织学切片相对照.结果随鳞状上皮病变级别增高,AgNOR均数逐渐增高;腺癌细胞AgNOR均数明显高于正常腺上皮细胞(P<0.05);正常细胞与癌细胞AgNOR数目、形态、大小及分布都有差异.应用AgNOR染色观察.使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由原来的75.51%提高到83.67%.结论AgNOR在胃镜刷检细胞学中是反映细胞增殖水平较敏感指标,在大规模细胞学普查中可能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170例肺内各种肿瘤性病变的AgNORs检测结果。结论是:瘤样病变和良性瘤与各恶性瘤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鳞癌和腺癌的高、中、低不同分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肺内易于误诊为腺癌的腺样化生区,其AgNORs值与正常上皮相似,但有明显增生并有一定异型的上皮部分,其AgNORs值与恶性肿瘤相接近。作者认为:肺内瘤样及肿瘤病变的AgNORs测定对肿瘤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