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醒后卒中是指患者入睡时无新发卒中症状,但觉醒后患者本人或目击者发现其出现卒中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新发缺血性卒中的9.7%~27.8%~([1-8])。研究表明,醒后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转归较差~([1-3])。卒中进展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性加重或虽经治疗病情仍恶化,其发病率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0%,临床一些醒后卒中患者规范化治疗病程中仍会出现卒中进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转化类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延安市博爱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75例,其中发生出血性转化患者220例(剔除症状性出血患者30例),未发生出血性转化患者425例。所有患者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类型出血性转化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发生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32.6%(220/675),其中出血性梗死(HI)1型68例、HI2型58例、脑实质血肿(PH)1型42例、PH2型52例。不同类型出血性转化患者性别、年龄、心房颤动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发生率、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纤维蛋白原、血肌酐、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出血性转化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3.317,95%CI(3.085,6.836)]、空腹血糖[OR=1.280,95%CI(1.054,1.554)]、出血性转化类型[OR=3.979,95%CI(1.774,8.922)]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血性转化类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牙周病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此外,牙周病也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损害.文章就牙周病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是卒中恢复的重要机制.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文章综述了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局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依据症状、体征演变过程分为:(1)完全性卒中: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较完全。发展较迅速,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2)进展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逐渐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1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稳定斑块,吡拉西坦或胞磷胆碱促脑代谢,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常规组的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明显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即小卒中,指脑缺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 h,可在3 w内完全或近于完全消失。RIND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RIND的主要危险因素。现总结我院明确诊断RIND的患者62例临床资料。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11月明确诊断RIND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登记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TOAST标准进行分型,分为5组(亚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LAA组)、心源性脑栓塞组(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SVA组)、其他原因卒中组(SOE组)和不明原因卒中组(SUE组).检测各亚型的Fib水平,并分析LAA组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构成中,最多为LAA组(42.2%),其次分别为SVA组(23.3%),CE组(18.8%)和SUE组(14.3%).与对照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组Fi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各亚型中,LAA组的Fib水平最高,与其他亚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LAA组为研究对象,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 血浆Fib的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临床上检测血浆Fib的水平,可以为急性脑卒中各亚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能实现脑血管再通,但大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因错过治疗时间窗而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可塑性是神经功能修复的基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微RNAs在调控神经可塑性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微RNAs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可塑性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病因.研究表明,与无心房颤动者相比,伴有心房颤动的卒中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更高的病死率.此外,心房颤动还是静脉溶栓后血管未能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转归不良相关.机械取栓治疗为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文章就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对30例缺血性卒中患用血栓通注射液10毫升加生理盐水3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结果:自觉症状改善显效率:85.7%,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83.3%。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第二大原因,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血管事件患病率相关。文章对维生素D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急性期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及功能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补充维生素D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期望为缺血性卒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Neurology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妇女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可能增高,但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 这项研究对英国130 万平均年龄57 岁的妇女随访 12 年,在此期间共20549 人发生卒中. 在344534 名体重正常[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2.5 ~ 25 kg/m 2 ]的妇女中,0.7%(2253 例)发生缺血性卒中,0.5%(1583 例)发生出血性卒中;相比之下,在228274 名肥胖(BMI≥30 kg/m 2 )的妇女中,1.0%(2393 例)发生缺血性卒中,0.4%(910 例)发生出血性卒中. 也就是说,BMI 每增高5 kg/m2 ,缺血性卒中风险增高 21%,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 12%.  相似文献   

14.
卒中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全世界总共发生3 300万例卒中,其中1 690万为首发卒中[1].卒中是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全球人口死亡原因,占全部死亡的10%以上[1]. 卒中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其病因可以是血管破裂(出血性)或血管闭塞(缺血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5%,可根据发病机制进行分类[2].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16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8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神经功能评估(NIHS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病人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的结果.最近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新血管形成不仅可以改善脑缺血区域血供,还可以促进神经发生,改善动物模型和患者的神经功能.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脑卒中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 2020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患脑卒中人数约为178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 ~70%. 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出血性脑梗...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学基础,外周血白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外周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炎性细胞向脑组织浸润。白细胞计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会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复发和死亡。文章对外周血白细胞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高衄压伴发脑溢血如何降压治疗?急性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后血压的处理是有争议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后许多病人有高血压。这可能是原  相似文献   

20.
据最近的Neurosurgery报道,动脉内应用小剂量第3代溶栓药(reteplase)联合机械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发病超过3h和有近期手术史都是静脉溶栓治疗的禁忌证。Qureshi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对上述不适合静脉溶栓或治疗失败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小剂量reteplase(最大剂量为4U)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