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女,7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房颤入院后予以地高辛0.25mg/日、利尿剂等治疗。7天后心衰基本纠正,但房颤仍未控制而改用乙胺碘呋酮200mg/次,一日3次。服乙胺碘呋酮前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平均心室率140次/分,Q-T间期0.38秒。治疗数天后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心悸消失,纳佳;用药至第13天Q-Tu0.53秒,在加强心电监护下继用乙胺碘呋酮至第16日(总量9.6克)。患者突然头晕、口  相似文献   

2.
1例75岁男性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400mg静脉滴注、1次/d。第2天心电图示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从治疗前的455ms延长至490ms。第3天凌晨因心房颤动给予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胺碘酮)150mg缓慢静脉注射,中午给予胺碘酮300mg以30mg/h持续泵入。第4天下午再次给予胺碘酮300 mg,以30 mg/h速度持续泵入。泵入约20 min患者QTc延长至607ms。第5天未再使用胺碘酮,但患者QTc继续延长,最高达到674ms。第6天停用莫西沙星后其QTc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考虑患者QT间期延长与莫西沙星和胺碘酮有关。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又称胺碘酮)是冠心病治疗药,含碘量为37.2%若每日服用300mg,可代谢产生游离碘gmg/日。通常人体甲状腺素的合成随摄碘量的增加而增多,超过限度(正常人5mg/日,甲亢病人2mg/日),可使甲状腺功能失调,诱发甲亢或甲减。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性,62岁。于1992年底因精神受刺激后,出现失眠、易激惹,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等,于1992年12、月18日入院。诊断:妄想状态。服用舒必利200mg/日,三天后出现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如四肢发硬、行动不便、咬牙、牙关紧闭等,再用三天,出现了吞咽困难等,被迫停药。改用奋乃静治疗,12mg/日,同时加安坦2mg/日,服用一周病情无好  相似文献   

5.
1例62岁男性患者,因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200mg口服,约6h后再给予胺碘酮200mg口服。第2次服药3h后,出现四肢间歇性乏力,每次持续数分钟。次日晨起乏力消失,再次口服胺碘酮200mg,半小时后出现双手震颤伴抽搐。实验室检查:Ca2+2.38mmol/L。给予地西泮及葡萄糖酸钙5min后症状消失。之后未再应用胺碘酮,症状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以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患者112例,给以胺碘酮负荷量800mg/d,1周后400mg/d,再1周后100~200mg/d维持,平均给药时间(29±8)个月。结果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81%,房性心律失常有效率78%,与胺碘酮有关的副作用累计发生率为9%,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间质纤维化各2例。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例风心房颤患者,因使用乙胺碘呋酮致心律失常死亡。患者,女性,35岁。1983年2月19日因风心、房颤、心功能Ⅲ级入院。既往无高血压、慢性气喘等病史。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103次/分,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肥厚,Q-TO.36”。经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心衰逐渐控制。23天后给乙胺碘呋酮每日600mg及地戈辛每日0.25mg口服。服药5天,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心率65次/分。第7天患者心跳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g/d,然后200mg/d维持,联合组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有3例退出研究,治疗6个月后2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5.61±1.78)mm,小于胺碘酮组[(37.23±1.58)mm](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32%、87.65%,低于联合组93.86%、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5.32%显著大于胺碘酮组72.18%(P〈0.05)。结论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女性,3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十余年,1年来出现阵发性房颤,口服乙胺碘呋酮可转为窦性心律。半月前又因房颤发作,7天前服用乙胺碘呋酮0.2g,每天3次,3天后转为窦性心律,减为0.2g,每天2次,两天后减至每天0.2g,总量计3g。继后开始发生心悸、胸闷,曾晕厥3次,当时意识不清,伴  相似文献   

10.
徐敏  闵海燕  杜俊 《江西医药》2010,45(10):1002-1003
目的探讨房颤转复前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房颤病例共72例(男43例,女29例),根据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分为2组。A组:持续时间小于48h;B组:持续时间大于48h。选用静脉点滴或口服胺碘酮来转复房颤,预防复发的方法为先用负荷剂量400mg/d,共14d,然后为维持剂量50~200mg/d,可根据患者的疗效以及副作用在此范围内调整剂量。分别于房颤转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观察两组的房颤复发率以及胺碘酮的安全性。结果 A组患者服用胺碘酮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房颤复发率分别为O%、12%、24%、33%;B组患者分别为2%、14%、21%、40%,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4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组和胺碘酮组,每组102例。所有患者均按AMI常规处理,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0.9%氯化钠溶液20ml,10min内注入,间隔10~15min可重复,随后以1.0~1.5mg/min滴注维持6h,之后依病情减少剂量至0.5mg/min,直至仅出现偶发室性早搏,停止静脉给药,改口服胺碘酮600mg/d连续7d,此后改400mg/d连续7d,最后改为200mg/d维持治疗1个月,再减至200mg,1次/d,每周5d,间歇2d,维持6个月。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组在胺碘酮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1袋(9g)/次,3次/d,维持6个月。结果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组,显效40例(39.2%),有效48例(47.1%),总有效率86.3%;胺碘酮组患者显效30例(29.9%),有效44例(43.1%),总有效率7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恶化病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致老年低血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88岁,于2005年5月因阵发性房颤服用胺碘酮200 mg bid,持续1年,后出现体温偏低,查甲状腺功能显示轻度甲减:rT30.6 ng·ml-1,FT3 2.7pmol·L-1,TT3 0.7 ng·ml-1,TSH 3.00μg·ml-1,减量为胺碘酮200 mg,qd,平素进食规律。2006年7月3日16时患者出现大汗、饥饿感,既而意识不清,急查血糖1.9 mmol·L-1,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气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出现RA者52例,在心电监护下,首先给予负荷量的胺碘酮150m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不少于10min;如病情需要,10~15min后再给予1.5~3.0mg/kg。负荷量后即开始给予维持量,1.0mg/min持续泵入,6h后改为0.5mg/min持续泵入,一般维持24~48h,总量不超过2400mg。以后口服胺碘酮,开始600mg/d,7d后减为400mg/d,连续7d后再减为200mg/d,根据病情维持2~6周。结果疗效显著者32例;疗效一般者17例;无效3例,其中1例因室颤不能纠正出现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出现静脉炎1例、低血压2例。结论 AMI后出现RA较常见,而胺碘酮治疗R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各45例,两组常规治疗基础疾病的措施相同,前组给予600 mg/d胺碘酮口服,3次/天,1周后剂量改为200~400 mg/d,分2次服,2周后改为每次维持200 mg或100 mg;后组给予患者150 mg盐酸普罗帕酮片口服,3次/天。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4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1、19、5例,总有效率为88.89%,应用普罗帕酮治疗4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8、14、13例,总有效率为71.11%,碘胺酮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普罗帕酮(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P=0.25)。结论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因其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适用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治疗。800mg/d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口服600mg/d1个月、400mg/d2个月、200mg/d3个月。用药6个月后患者出现干咳、气促。肺CT示双肺呈间质性改变。实验室检查示:WBC22.68×10^9/L,N0.76,BUN11.20mmol/L,SCr182μmol/L。pH值7.36,PO235mmHg,PCO249mmHg,SaO264%。考虑为胺碘酮所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给予面罩吸氧,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1次/d,头孢哌酮-舒巴坦3.0g静脉滴注,2次/d;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2次/d及乙酰半胱氨酸0.6g,口服2次/d。治疗第14天患者肺弥散功能严重下降,重度低氧血症(SaO2曾降至50%以下);BUN18.90mmol/L,SCr286μmol/L,尿量200mL/d以下。入院第21天检查示BUN24.10mmol/L,SCr357μmol/L。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伴频发心房颤动,终因多脏器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16.
早年报告乙胺碘呋酮的副作用少而轻。近来证明它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评述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病人使用乙胺碘呋酮疗法的不良反应,着重长程治疗的毒、副作用。方法共217例症状性心律失常,男161例,女56例,平均年龄59岁。室上性心律失常121例,平均已用过下列药物包括地高辛、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吡二丙胺及异搏定中的3种均无效,最后用乙胺碘呋酮门诊治疗。负荷量600mg/d,共7天;继以400mg/d,共3周。维持量200~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价胺碘酮对常规治疗失败的房颤的价值。 38例症状性房颤,至少用过两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电复律后又复发。于30分钟内静滴胺碘酮5 mg/kg;继以口服每日600~800 mg,7~10日后改为每日200~400 mg。平均治疗16(3~35)个月。每1~3个月进行Holter心电图监测1次。胺碘酮治疗后,25例持久性房颤的19例(76%)恢复窦性心律,其中8例(32%)单用胺碘酮3日至3个月后转复,11例(44%)胺碘酮配合直流电转复成功;6例无效。长程治疗(16±9个月)的24例(维持量每日232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与地戈辛的相互作用引起心甙中毒已有报道,作者近来遇到1例。患者女性,60岁。临床诊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伴房颤、心功能Ⅰ°入院。1984年11月10日起口服胺碘酮0.6g/天,6天后改0.3g/天,维持至60天,转为窦性心律,停药15天。停药前1天因气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长期应用致间质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例62岁女性患者,因心房颤动服用胺碘酮300mg/d,4年后出现咳嗽、咯痰、发热。胸部CT检查示双肺间质弥漫性病变。考虑为药物性间质性肺炎,与胺碘酮有关。停用胺碘酮,给予泼尼松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治疗房颤2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房颤26例,将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20ml中,于10min内匀速静脉推注,继之以0.6mg/min持续静脉滴注48h后,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5~7d后减量为200mg,2次/d,5~7d后改为200mg,1次/d维持。用药其间进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记录转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有效者25例,占96%,无效者1例,占3.8%。随访10个月未发现Q-T间期延长所致的心律失常发生,未见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异常,未见肺纤维化,皮肤变态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房颤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