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结膜囊细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患者结膜囊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LASIK术前100例患者(200只眼)结膜囊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培养阳性的细菌对10种常见抗生索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在200只眼结膜囊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者58眼(71株),阳性率29%,共分离鉴定出12个细菌种属;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为85.9%,革兰氏阴性菌为14.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为LASIK术前患者结膜囊存在的常见菌属。药敏结果发现所分离细菌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最敏感。结论革兰氏阳性菌是LASIK术前患者结膜囊存在的最常见菌,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应注意选择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眼结膜囊培养细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了解眼结膜囊分离细菌的菌属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北京同仁医院 1989~ 1998年 10 a当中的 14 11份结膜囊细菌培养标本 ,按照培养阳性率、革兰染色分布、细菌属种分布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11份结膜细菌培养标本中 ,细菌培养阳性的共 50 6株 ,平均培养阳性率为 3 5.9% .革兰阳性球菌占总检出菌的 63 .6% ;革兰阳性杆菌占 18.2 % ;革兰阴性球菌占 6.1% ;革兰阴性杆菌 12 .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 )为总检出菌的 3 6.2 % ;第 2位是棒状杆菌为 16.8% ;微球菌属为 12 .5%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10 .7% .近 5a来 ,结膜囊中分离出球菌的百分比增高 ,杆菌的百分比下降。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仍然是结膜囊分离出的主要菌属 ;球菌百分比的升高及杆菌百分比的下降 ,应引起眼科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85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培养阳性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79株,阳性率为14.06%;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阴性球菌分别为119株(42.65%)、58株(20.79%)、98株(35.13%)及4株(1.43%)。假单孢菌属比例最高,为20.07%。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分别为20.2%、35.9%、15.5%及29.4%。老年组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明显高于成人组(x^2=14.744,5.835,19.709;P〈0.05)。结论假单孢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各种菌属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细菌感染性眼病病原学分析(1989~1998)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眼科培养菌属的分布及其变化。方法:对10年间(1989-1998)培养的4705份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率、革兰染色分布、阳性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培养阳性菌共1339株,平均培养阳性率为28.6%,革兰阳性球菌占55.6%;革兰阳性杆菌占13.1%;革兰阴性球菌占2.8%,革兰阴性杆菌占28.5%,共分离鉴定出50个细菌属种。培养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为25.3%,其次假单孢菌属为18.8%,微球菌属为11.7%,棒状杆菌属为10.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8.2%。10年中,革兰阳性球菌占总检出菌的比例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呈下降改变。结论: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仍为眼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但前者的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后者呈下降改变,及时了解眼部细菌菌属的分布与变化,对预防与治疗细菌感染性眼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泪道阻塞细菌培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泪道阻塞的细菌分布种类。方法:共收治96例(其中单纯泪道阻塞27例,并发慢性泪囊炎患84例)泪道阻塞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结果:在111个标本中,有92个标本发现细菌生长,阳性率为82.9%,细菌菌落138个,革兰阳性菌为62个(55.8%),最常见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细菌19个(17.1%),最常见的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泪道阻塞伴有脓性分泌物的病例,多见革兰阴性细菌生长。结论:泪道阻塞的细菌分布与正常结膜表面的细菌分布相似,慢性泪囊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细菌,因此,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患,在行内眼手术时,须治愈泪囊炎,这样可避免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眼外伤结膜囊带菌情况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236例(242眼)眼外伤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242眼中有69眼分离出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0株(57.97%)、革兰阳性杆菌4株(5.80%)、革兰阴性杆菌19株(27.54%)、真菌6株(8.70%)。结论根据眼外伤结膜囊病原菌及药敏试验,治疗中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后结膜囊菌种培养的变化,揭示结膜囊菌群失调对于局部病原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4周以上的非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115例(115只眼),进行结膜囊病原学培养。120例(120只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送检对照组标本中,共培养出10个菌种,102个菌株。葡萄球菌属最多共75株(6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9%),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5.83%)。实验组结膜囊葡萄球菌属培养阳性率明显下降,仅为16.67%,而痤疮丙酸杆菌阳性率增高到19.43%,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3.15,酵母菌阳性率19.13%。结论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可导致结膜囊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特别是酵母菌增多。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Sun X  Wang Z  Luo S  Jin X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92-294
目的:回顾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方法:对1989-1999年间送检的2220份细菌性角膜炎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分类,对不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220份培养的角膜细菌标本中,培养阳性菌株490 株,阳性率为22.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50株,占51.0%;革兰阴性球菌2株,占0.4%;革兰阴性杆菌193株,占39.4%;革兰阳性杆菌45株,占9.2%。假单胞菌属的检出率最高,占32.2%,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为18.6%,第3位肺炎球菌12.0%。10年中,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假单胞菌属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角膜炎较常见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下降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升高趋势应引起临床眼科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分布和耐药状况,为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采集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K-B法对分离细菌做敏感性试验,并对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156例(156只眼)结膜囊分泌物标本,分离细菌116株(74.4%),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有78只眼(67.2%),前三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9只眼(25.0%)、金黄色葡萄球菌22只眼(19.0%)和腐生葡萄球菌17只眼(14.7%);革兰阴性细菌38只眼(32.8%),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25只眼(21.6%)、肺炎克雷伯氏菌7只眼(6.0%)、普通变形杆菌3只眼(2.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以及革兰阴性菌对加替沙星分别100%敏感,此外所有菌株对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是兰州地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应根据菌株耐药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患者结膜囊中分离的细菌菌群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结膜囊细菌菌群的耐药趋势,从而指导眼部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444眼为研究对象,使用无菌棉签收集下结膜穹隆标本,送实验室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4.58%,其中最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69.86%),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39%),革兰阴性菌仅占 3.94%;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年龄、糖尿病相关,而与性别、季节、高血压无关;耐药性方面,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90.00%),对左氧氟沙星(>30.00%)以及红霉素和阿奇霉素(>70.00%)等耐药率稍高,而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复方新诺明(90.01%)、氨苄西林(80.00%)耐药率高,而对头孢哌酮、替卡西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低,本次未检测出耐药菌株。结论 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年龄、糖尿病相关,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其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莫西沙星耐药率较低,可用于指导术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对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733例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6%(894/1733),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81.4%)和革兰阴性杆菌(12.9%)构成。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54.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3%)为主,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3%左右。这些结膜囊常见细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比较稳定;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这些细菌对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对目前不常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查正常眼的结膜囊存在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分析,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滴眼液药效进行对比。方法207例(207眼)正常眼及200例(200眼)白内障的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200例白内障分4组给予林可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后术前及手术后再次培养,并将所有培养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结果407眼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31.45%,其中70岁以上者阳性率最高为42.05%(37/88)。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达到80.47%,革兰氏阴性杆菌为16.40%。4种抗生素结膜囊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70.59%、89.47%、94.74%、100.00%;所有白内障眼术前使用抗生素后细菌阳性率为4.00%,手术后1 d拆开眼垫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0%。结论正常眼的结膜囊可有多种细菌存在,高龄者检出率高。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其次为洛菲不动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目前常用的4种抗生素滴眼液的效果强弱不同,提示在临床进行白内障等内眼手术时应根据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后也应进行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重细菌感染性眼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眼科细菌培养中多重病原菌的分布及变化。设计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眼部细菌培养标本。方法对北京同仁医院眼科1994~2004年眼部7786份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多重感染的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指标多重细菌培养阳性率、病原菌眼部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细菌培养阳性者1966株,其中多重感染者393株(患者191例)(20.0%)。在多重感染者中,革蓝阳性与阴性球菌分别占51.7%、6.1%;革蓝阳性与阴性杆菌分别占23.4%、18.8%。在多重感染者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23.6%),其次为棒状杆菌属(21.8%)。眼部多重感染者多数为2种细菌的感染(94.8%),少数为3种或3种以上细菌感染。多重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为结膜占54.5%,角膜占19、4%,玻璃体及房水占6.3%,泪器及其他部位占19.8%。儿童占27.8%,成年人占52.9%,老年人占19.3%。393株培养阳性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8.6%、78.2%、72.0%及62.2%。结论多重细菌感染者以两种细菌同时感染为主,多数菌株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眼科,2007,16:55-58)  相似文献   

14.
AIM: To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elderly in the conjunctival bacteria frequenc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taract extra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of 44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without excluding any of them for having pre-existing diseases. Their preoperative conjunctival culture were performed over a 3-year period (1994-1996). Bacteria were grouped in nine categories 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comparisons between groups were made by means of the chi(2) test, and the Mantel-Haenszel test to analyse age as a confounder, using SPSS program, version 12. RESULTS: Patients aged over 74 years accounted for 41.4%; women predominated among this group (61.4%), but not in the patients younger than 75 (47.7%); In the whole sample women accounted for 53.4%. Patients aged 75-96 years had a greater frequency of: Corynebacter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sp. (excep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Gram-negative cocci and Gram-negative rods (except Haemophilus sp.) and 'other bacteria' categories than those aged 3-74 years. Different bacteria frequency in both sexes produced a confounding effect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ge-groups. Men had more Staphylococci coagulase (-), S. pneumoniae and Gram-negative rods than women. CONCLUSIONS: Elderly patients awaiting cataract surgery had more conjunctival bacteria than those younger than 75 years, except Staphylococcus coagulase negative, S. pneumoniae and Haemophilus sp. At any age, men had more bacteria than women. These increments of frequencies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intraocular surgery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5.
对疑为眼内炎患者房水玻璃体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眼内炎患者房水玻璃体培养细菌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 对10年(1989~1998)间培养的522份眼内炎患者的房水玻璃体标本革兰氏染色,培养阳性细菌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细菌培养标本522份(房水261份,玻璃体261份),培养阳性菌共119株(房水44株,玻璃体75株),平均培养阳性率为22.8%(房水阳性率为16.9%,玻璃体阳性率为28.7%)。培养阳性菌中,革兰氏阳性(G+)球菌54株占45.4%,G+杆菌24株,占20.2%,革兰氏阴性(G-)杆菌41株占34.5%。肠杆菌科比例最高占18.5%,其次为微球菌占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2.6%,假单胞属占10.9%。前后5年的比较结果显示,G+球菌的百分比变化不大,G+杆菌下降了13.9%,G-杆菌阳性增长了11.7%。 结论 G+球菌与G-杆菌仍是导致细菌性眼内炎主要菌属,后者比例近5年升高,这些变化应在临床诊治细菌性眼内炎时引起注意。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04-105)  相似文献   

16.
17.
眼部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ZQ  Li L  Li R  Luo SY  Bai XQ  Liang QF  Deng SJ  Sun XG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3):233-236
目的 探讨眼部细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异同.方法 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微生物室培养阳性的619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量抑菌环直径,观察其对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619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72株(60.1%),革兰阴性球菌7株(1.1%),革兰阳性杆菌60株(9.7%),革兰阴性杆菌177株(28.6%),其他待鉴定3株(0.5%).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的总敏感性分别为88.4%、72.1%、64.8%及54.4%.常见葡萄球菌对加替沙星的敏感性(89.9%)高于左氧氟沙星(61.6%)、氧氟沙星(48.2%)及环丙沙星(38.8%);链球菌属对加替沙星(93.2%)、左氧氟沙星(89.2%)及氧氟沙星(87.8%)敏感性显著高于环丙沙星(62.2%);革兰阳性杆菌对加替沙星(86.7%)敏感性高于环丙沙星(58.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革兰阴性球菌、假单胞菌属及肠杆菌科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眼部多数细菌对加替沙星敏感性的高于其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尤其是革兰阳性菌.(中华眼科杂志,2008,44:233-236)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结膜囊菌群的影响,以及角膜塑形镜存储盒带菌情况。方法实验研究。分别对101名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组)和110名未配戴角膜塑形镜青少年(对照组)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158个角膜塑形镜存储盒进行细菌培养。所有标本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48 h后统计培养阳性率。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对照组结膜囊培养菌株68株,阳性率为30.9%;配戴组结膜囊培养菌株59株,阳性率为29.4%;2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2,P>0.05)。角膜塑形镜存储盒细菌培养菌株72株,阳性率为45.6%。2组研究对象结膜囊和镜盒菌群培养阳性率首位均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不会提高青少年结膜囊带菌率,镜片及镜盒的清洁可降低镜片污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