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腹膜透析(P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状况,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151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腹膜透析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可能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从总体水平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总体自我管理行为的得分为(6.51±1.12)分(满分10分)。其中自我管理行为达到良好(I〉8分)的例数占9.9%,中等者(6~8分)占57.O%,差者(〈6分)占33.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腹膜透析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均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包括年龄、透析时间、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等对自我管理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其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涉及人口社会学因素(包括年龄、透析时间)、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等。  相似文献   

2.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43-154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HD)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维持性HD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结果】78例患者于8260例次HD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问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透析患者胆囊结石患病情况,探讨其患病率是否高于普通人群,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是否有差别,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长期随访的358例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232例腹膜透析)胆囊结石患病情况,与376例初诊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及普通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长期透析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5%,高于初诊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14.4%)及普通人群(P=-0.002)。在年龄〈60岁患者中,腹膜透析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其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患者,同时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等指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透析患者胆囊结石危险因素有:高龄(OR=2.581,P=-0.001)、女性(OR=2.554,P=0.000)、原发病(糖尿病)(OR=1.947,P=-0.044)、透析时间(OR=1.000,P=0.006)。结论透析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胆囊结石患病风险增加,透析患者胆囊结石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原发病(糖尿病)、血脂紊乱、低蛋白血症、透析时间等。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治疗状况的多中心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治疗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电97例MH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人群人口学资料、透析时间、透析剂量、降压药物应用情况以及各种实验室参数与透析前、透析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①297例MHD患者中,221例(74.4%)血压控制不理想[透析前和(或)透析后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242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其中91例(37.6%)用单药降压,151例(62.4%)患者联合降压;所有降压药物中CCBs应用最为广泛(85.1%),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ACEIS、ARBs(分别为44.6%、20.7%、16.5%),所有患者平均用药数量为1.54种;②MHD患者主要以单纯收缩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升高为主,透析前、透析后所占比例分别为63.9%、72.0%。单纯舒张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患者较少(透析前、透析后仅为2.1%、6.9%);③应用降压药物数量与血红蛋白浓度(r=-0.250,P=0.001)存在负相关关系。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透析不充分(Kt/v〈1.4)(OR=5.308,95%CI1.60817.560)、血红蛋白浓度(OR=O.956,95%C10.914~0.999)是透析前血压未得到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重度贫血(OR=2.493,95%CI 1.085~5.728)是透析后血压未得到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达标仍较突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提高透析充分性、纠正贫血可能有助于透析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腹膜透析开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黎佳  汪涛  杜凤和 《中国血液净化》2003,2(9):479-481,484
目的 腹膜透析具有多种优点,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腹膜透析的使用率很低。因此就腹膜透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影响腹膜透析开展的原因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自拟的调查表,调查参加全国肾脏病主任学习班的51名肾科主任对腹膜透析的看法及影响腹膜透析开展的因素。结果 所有参加调查的医院都开展了血液透析,68.6%的医院开展了腹膜透析,54.9%开展肾移植治疗。5.9%的被调查者认为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优越,29.4%认为腹膜透析不如血液透析优越,而多数(64.7%)则表示一种透析方式的优缺点需视患者而异。有70.6%表示对腹膜透析有信心,88%调查对象都对腹膜透析表现出兴趣。90.2%的被调查者表示将会开展腹膜透析(包括已开展者)。对于腹膜透析在透析总人数中应占的百分比,大多数(52.9%)被调查者认为是30%-50%,但事实上在多数地区(58.8%)腹膜透析在透析中所占的比例小于10%,有21.6%的地区腹膜透析所占比例为10%-20%。关于影响腹膜透析开展的原因,从高到低排列为:经济因素(51%),医患双方认识不足(27.5%),腹膜炎(21.7%),腹膜透析效果不好(15.7%),患者不接受(7.8%),宣教随访困难(3.9%),营养不良、腹膜透析没进公费医疗、需要满足血液透析患者数和没有人员(各占2.O%)。结论 腹膜透析治疗在我国的开展严重不足,医患双方认识不足及腹膜透析目前的价格结构是影响目前我国腹膜透析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调查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透析前透析方式的选择情况,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患者透析前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规律透析治疗6~18月的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共60例,用自设问卷回顾性调查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透析前的原发病及就诊情况、有无急诊透析及其透析原因、最终透析方式、透析方式决定者、透析知识了解情况等。结果①40例(66.7%)患者曾进行过急诊透析,而未进行过急诊透析患者的透析知识总分显著高于急诊透析组。②最终选择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急诊透析发生率显著高于最终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③43.3%患者参与决定最终的透析方式,36.7%患者由医生决定透析方式,20.0%患者由家人和医生决定透析方式。本人参与决定透析方式的患者其信息获取主动性评分、透析知识总分和腹膜透析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医生决定组。结论患者透析前对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及是否有过急诊透析经历是影响患者选择最终透析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每周透析频次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因素实施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经济状况、时间、相关知识及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共8题。结果 影响每周透析频次的因素有经济状况(78.5%)、时间(69.3%)、穿刺疼痛(53.9%)、相关知识贫乏(52.3%)、家庭(20.0%)、误解(7.7%)等。结论 经济状况、时间、穿刺疼痛、相关知识贫乏是影响透析频次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节约消耗品、灵活安排透析时间、改善穿刺方法、加强健康教育等方法干预,达到每周透析3次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肾透析与移植病友专用健康调查表(KDQOL)中的睡眠分量表测评8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睡眠状况,同时收集患者疲乏状况、体力活动状况及抑郁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睡眠得分为15.0—97.5分,平均(53.12±19.33)分,48.8%的患者存在睡眠问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体力活动水平(OR=2.172)、医疗费是否自费(OR=1.793)、抑郁(OR=1.367)是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关注腹膜透析患者的睡眠状况,鼓励患者增加身体活动,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方法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付莎  徐安平  梁佩芬  曾玉纯 《新医学》2014,(11):763-766
目的分析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9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收集各项临床指标、血压参数、UCG等,计算老年组腹膜透析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与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较非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明显降低(P均〈0.05)。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左心室肥厚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腹膜透析患者(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VMI与收缩压、脉压、血管超负荷指数(VOI)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前白蛋白、KT/V呈负相关(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LVMI与脉压(β=0.782,P〈0.01)、VOI(β=0.517,P〈0.05)呈正相关;与KT/V呈负相关(β=-0.632,P〈0.05)。结论与非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相比,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及腹膜炎,其左心室肥厚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升高,其脉压、血管超负荷指数及KT/V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莉  杨莉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07,6(5):242-245,252
目的评估目前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透析时机,并与5年前比较,探讨过晚透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及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方法以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A组)和2005年9月1日~2006年8月31日(B组)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透析中心开始透析治疗的所有非糖尿病性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开始透析时的肾功能(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毒症并发症以及急诊透析的情况。分析过晚透析的影响因素。结果①B组患者的透析时机较A组有一定改善,表现在开始透析时eGFR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代谢性酸中毒状况改善。但血白蛋白水平、尿毒症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急诊透析的比例差异没有显著性;②过晚透析患者的贫血更严重.低血钙、高血磷更明显,急诊透析的比例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多:③与A组患者相比, B组患者过晚透析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过晚透析的原因差异没有显著性,仍然以不知自己患有肾脏病或肾衰竭占首位(73.92%)。结论慢性肾脏病和肾衰竭发现过晚仍是过晚透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公众宣传、肾脏病筛查以及对肾脏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有望使更多的患者能适时开始透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腹膜透析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腹膜透析中心150名临床情况稳定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踝臂指数(ABI),ABI≤0.9诊断为PAD。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鉴别腹膜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PAD与非PAD腹膜透析患者分组比较显示在糖尿病状态、心脑血管病史、舒张压、脉压、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C-反应蛋白(CRP)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而成为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AD的决定因素,临床上营养状况较差和(或)有炎症的腹膜透析患者要注意预防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春明  张苗  孙琤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153-1155
【目的】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早期腹膜透析(PD)患者壁层腹膜间皮下致密层(SCZ)增厚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2例透析时间在6~48个月之间的非频繁腹膜炎发作的PD患者进行重复腹膜活检,比较患者透析前后SCZ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糖尿病、腹膜炎发作次数以及残余肾功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平均透析时间为(20.1±9.5)个月,透析后SCZ平均厚度为(262±79)μm,显著高于透析前的(177±47)μm(P〈0.01)。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透析后SCZ厚度较透析前分别增加66.4%和39.3%(P〉0.05),不同腹膜炎发作次数患者透析后SCZ厚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后患者SCZ厚度平均增加49.1%,其与患者的透析时间和透析前后残余肾功显著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透析时间以及透析后残余肾功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非频繁腹膜炎发作的早期PD患者,患者残余肾功能和透析时间是影响患者腹膜SCZ增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识别病人死亡的高危人群,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诊腹膜透析病人268例,采用Kaplan-Meirie法分析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多变量分析透析前各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8例病人中位数随访时间为26个月;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6%、67.1%、56.9%及44.4%;经时序检验,透析前病人年龄、体重、经济状况、残余尿量、原发病、合并疾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血磷浓度对生存率均有影响(P值均<0.05);经COX回归分析,透析前病人年龄、血清白蛋白及合并疾病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我国腹膜透析远期生存率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透析前年龄、血清白蛋白及有无合并疾病,可对腹透病人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中心血容量(CentralBloodVolumeCBV)变化对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对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的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按照以往的透析记录分为高血压组(HighbloodpressureHBP)、低血压组(Low blood pressureLBP)、正常血压组(Normal blood pressure NBP)。所有患者分别在透析治疗1h和透析3h时采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检测中心血容量(CBV),心输出量(c0),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PVR)。结果对整体分析,C0、CI、CBV下降,平均下降(-12.3±15.8)%、(-18.2±21.0)%、(-0.12±0.16)%,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压变化和外周阻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以低血压组下降较为明显;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O变化呈正相关(,值为0.648,P值〈0.001),与外周阻力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7,和-0.524;P〈0.001和〈0.005);根据CBV变化对20例血压未达标患者101次透析例次中予以逐步评估干体重后,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患者血压能够维持正常。结论CBV是反应中心血容量的有效指标,透析过程中CBV下降,说明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细胞外液逐渐减少;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0变化呈正相关,与PVR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化呈负相关;不同分组PVR变化的影响因素不确定。我们可以根据患者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透析前后CO、CI、CBV,来指导超滤量,设置合适的干体重,并对于防治血液透析中血压波动过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诱导期血液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elale,VAS)测评病人的舒适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影响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诱导期血液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舒适度分别为19%和32%。两种透析方法下其舒适度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3.9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导期透析病人在生理因素的3个方面(穿刺、拔针疼痛。恶心、呕吐,体位不适)以及心理方面的不舒适感明显高于维持性透析病人;而维持性透析病人在社会需求方面比诱导期透析病人的不舒适程度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影响血液透析病人舒适度相关的因素.采取不同的舒适护理,可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临床荟萃》2009,24(6):494-497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肽(AGEs-P)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流动注射分析法(FIA)测定25例稳定的非糖尿病PD患者血清AGEs—P水平,同时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生化、透析充分性等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AGEs—P与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关系。结果PD患者血清AGEs—P与PD时间、透析葡萄糖剂量、血清hsCRP及血清MDA呈显著正相关(r=0.883、0.901、0.715、0.828,均.P〈0.01),与残余肾功能、血清GSH、T-SOD呈显著负相关(r=-0.785、-0.817、-0.826,均P〈0.01);透析葡萄糖剂量、残余肾功能是影响血清AGEs-P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非糖尿病PD患者血清AGEs—P水平与PD时间、透析葡萄糖剂量、残余肾功能、慢性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有关,其中透析葡萄糖剂量、残余肾功能是影响血清AGEs—P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自评方式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分析依从性相关因素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液体、药物及腹膜透析治疗方案的依从性采用自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分析依从性相关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94例患者参加自评。患者对药物和治疗方案依从性好的患者分别达到78.73%和82.98%,而对饮食和液体的依从性好的患者仅有56.39%和61.63%。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仍从事工作、腹膜透析操作方式以及腹透时间对依从性有影响。而且依从性好组患者的住院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坏组( P <0.001),但两组腹膜炎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28)。【结论】自评方式可以做为依从性评估的有效方法,腹膜透析患者对饮食、液体、药物及腹膜透析治疗方案依从性不同,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依从性与患者预后相关。应定期对患者采取自评方式评估依从性,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体化宣教,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临床因素。方法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将患者分为ACEI组、ARB组及非ACEI/ARB组;记录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及有无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并取透析前后静脉血,测定血清钾、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指标,分析各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的差异及血钾浓度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生率36.8%(21/57),其中76.2%(16/21)患者无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ACEI组、ARB组、非ACEI/ARB组透析前血钾水平分别为(6.0±0.95)mmol/L、(5.60±0.25)mmol/L、(4.72±0.95)mmol/L,其中ACEI组与其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B组与非ACEI/ARB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钾离子浓度与SCr、BUN浓度显著正相关(r=0.415、0.522,均P〈0.01),但与患者残余尿量和透析前后CO2CP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r=0.559、0.411,均P〉0.05)。结论MHD患者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病率高,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忽视;残余尿量并非判断患者是否易出现透析前高钾血症的可靠指标;增加透析次数,减量或停服ACEI,限制饮食中钾摄入是防治透析前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探讨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血液透析治疗中不同性别、年龄、透析年限、血流量、透析器通量及超滤率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透析年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血压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透析年限≤1年、1-3年、3-5年和≥5年分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8%、22.5%、26.7%和3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3.129,P〈0.001;χ^21-3年vs≥5年=22.889,P〈0.001;χ^23-5年vs≥5年=9.072,P=0.003)。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2.3%、14.2%、12.2%和8.1%,透析年限≤1年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0.399,P〈0.001;χ^2≤1年vs 3-5年=22.774,P〈0.001;χ^2≤1年vs≥5年=24.811,P〈0.001)。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P=0.006),但与透析中高血压无关(P=0.585);余性别、年龄、透析器通量及血流量对透析中低血压(P性别=0.568;P年龄=0.059;P透析器通量=0.572;P血流量=0.447)或高血压(P性别=0.346;P年龄=0.337;P透析器通量=0.121;P血流量=0.479)影响不大。结论 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却明显减少;而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应注意不同透析年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695例cKD非透析患者基础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色超声指标及其与既往CVD病史之间的关系,研究CKD非透析患者CVD的发生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95例患者中226例(32.5%)有CVD既往史,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FR、SBP、DBP、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IMT及分叉部IMT是cKD非透析患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KD非透析患者CVD的发生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年龄、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贫血、低蛋白血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与CKD患者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