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灌注参数与肺腺癌(LUAD)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LUAD患者7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收集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病变相对应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分析CT灌注参数与LUAD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BF及PS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BV及PS预测LUAD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各指标取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CT灌注参数中BF及PS与LUAD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对LUAD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食管及贲门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首次通过法多层螺旋CT(MDCT)灌注成像前瞻性评价食管及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且未接受抗癌治疗的44例食管及贲门癌患者进行MDCT灌注成像,另纳入21例食管正常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食管癌组与对照组、鳞癌组与腺癌组、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的灌注参数有无差异. 结果食管癌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更短的峰值到达时间(TTP),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的灌注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具有更短的TTP及更高的BF,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D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食管及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血管分布或血管生成与其组织学类型无关;高BF值及短TTP值可能有助于预测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9例肺腺癌患者的MSCT灌注参数与影像特征,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周围型肺腺癌影像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2与0.024);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2与0.003);PTNM低分期组BF值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01);术后转移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是判断周围型肺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龙群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496-497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在正常肝组织和微小转移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肝转移癌患者选取48个微小转移灶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通过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应用去卷积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等参数值。结果:转移癌组与正常肝组比较,BF、MTT、HAI、BV和PS两组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技术对于诊断微小转移癌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在正常肝组织和微小转移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肝转移癌患者选取48个微小转移灶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通过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应用去卷积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等参数值.结果:转移癌组与正常肝组比较,BF、MTT、HAI、BV和PS两组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技术对于诊断微小转移癌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评价在甲状腺病变中应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甲状腺CT平扫定位检查以及灌注成像检查,对比分析良恶性结节患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灌注达峰时间(TTP)等各项灌注参数平均值以及时间-密度曲线(TDC)波形差异。结果良性结节患者BF及BV灌注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良性结节患者PS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结节患者,但TTP水平明显高于恶性结节患者,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灌注参数在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统计灌注参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发生淋巴结转移组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多排螺旋CT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V、BF、PS、MTT诊断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100例肺癌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25例,转移率为25.00%(25/100);发生淋巴结转移组BF、PS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V、M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F、PS单项及联合应用评估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0.818、0.882,均>0.70。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BF、PS单项及联合应用评估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肺癌病理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经病理证实的4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腺癌25例,鳞癌15例,记录术前MS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40例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对腺癌组与鳞癌组的MVD计数及CT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肺腺癌MVD计数高于鳞癌,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各项灌注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参数对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型尚无明确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灌注参数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相关性及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倾向预测价值。方法我院手术后病理证实肺癌患者36例,将肺癌肿瘤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肿块动脉强化峰值(peak height,PE)与肿瘤MVD计数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并比较纵隔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与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患者各灌注参数及MVD计数之间差异,通过ROC法评价各肺癌灌注参数及MVD计数对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倾向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纵隔淋巴结有转移组患者肿瘤各灌注参数中肿瘤BF及MVD计数均较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患者升高。肿瘤BF、BV与肿瘤MVD计数呈正相关。结论肺癌灌注参数中血流量、血容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计数存在线性相关性,且肿瘤血流量、血容量及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倾向预测诊断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变化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肺内良、恶性孤立性结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参数。结果:CT灌注结果分析:BF、BV和PS在三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和炎性组的BF、BV、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且恶性组PS值高于炎性组(P〈0.01),恶性组BF、BV值与炎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定量测量肺结节血流模式,并且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结节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将各值分别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以及分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将36例肺癌按灌注参数高低分为高灌注组与低灌注组,分析2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和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36例肺癌结节灌注参数BF,BV和PEI的值分别为(39.7±11.5)mL/(100 mg·min),(8.6±3.8)mL/100 g 和(20.1±8.6)HU。PEI与MVD呈正相关(r=0.645,P<0.01),BF与MVD呈负相关(r=-0.280,P=0.048);BF,BV,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均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BF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相关性最高(r=-0.882,P<0.01)。高灌注组中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低于低灌注组,2组MVD无明显差别。BF,BV,PEI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其中BF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高(r=-0.75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定肺癌分化程度与血管生成状态,其病理基础主要与病变微血管管腔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闫少宁  平学军  刘云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2):118-120,9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血管生成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周围型NSCLC(肺部恶性结节/肿块),记录MS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42例NSCLC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MVD),对NSCLC的MVD计数与CT各项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42例NSCLC的免疫组化MVD计数与BV、BF、PS之间呈显著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NSCLC的CT灌注参数能够评价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是一种无创性、理想的活体肿瘤血管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64排螺旋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对非胰腺疾病60例患者行胰腺64排MSCT灌注扫描及常规双期增强扫描,计算出BF,PEI,TTP,BV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分析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及特点。结果:正常胰腺的BF值随着年龄的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且灌注参数BF值与年龄呈负相关。TTP值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PEI、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正常胰腺胰头部和胰体尾部BF、PEI、TTP、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简单可行,能反映胰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Malignant tumors a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by neo-vascularity and increased angiogenic activi-ty.As a result,malignant tumors may have ahigher proportion of i mmature and hyper-permea-ble vessels than normal tissues and benigntumors[1].Bothfor the assessment of tumor malig-nancy at initial presentation and for tumor monito-ring during treat ment and follow-up,there is aneed for noninvasive methods to assess tumor biol-ogy in vivo.Especially with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anti-angiogenic ther…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与灌注成像兴趣区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VEGF和PCNA表达。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2例NSCLC患者灌注参数与NSCLC分化程度及CD34-MVD,VEGF,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VEGF与PCNA在肿瘤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分化程度与总CD34-MVD无关,而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PCNA,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VEGF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高增强值(PEI)均呈负相关(均P<0.05)。总CD34-MVD与PEI呈正相关(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CNA与VEGF均参与肿瘤增殖与血管新生的调控,灌注成像主要通过评价微血管构筑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胰腺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的受检者60例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胰腺癌患者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瘤组。正常胰腺人数42例为对照组。测量分析两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两组的BF、PS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两组BV平均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MTT平均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胰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确诊的肺部肿块(结节)性病变进行前瞻性CT灌注成像分析并记录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49例中,恶性肿块组36例,良性肿块组13例。两组病变间BF、BV、PS值均表现为恶性>良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部恶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支。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全面地反映肺部病变的血流信息,可为肺部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DI-CTP)在肺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3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320层CT肺DI-CTP扫描,测定动脉血流量(BF)、肺动脉血流量(PF)及灌注指数(PI),比较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BF、PF、PI值。结果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的BF、PF、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N0-N2、M0-M1分期中PF、PI逐渐减小,BF升高,且T1-T4分期中BF、PF、P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0-N2分期中PF、B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0-M1分期中P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高、中分化的BF高于低、未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的PAF、PI低于无淋巴结转移,BAF高于无转移淋巴结(P<0.05)。结论 320层CT肺DI-CTP可评估肺癌术前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远程转移,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CT灌注技术对肝肿瘤病变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40例肝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1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接受320排CT灌注扫描,比较各组肝脏组织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肝囊肿各灌注参数均为0。肝血管瘤、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BF、MTT、HPI、HAP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BF、BV、PVP明显高于肝癌(P0.05)。肝癌HAP上明显不均匀高灌注,部分坏死区低灌注,边缘明显比中心坏死区灌注高;PVP上明显不均匀低灌注,大部分病灶和周边肝实质间分界不明显。肝血管瘤HAP上边缘结节性强化区明显高灌注,早期无强化区低灌注;PVP上灌注区部分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低灌注。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各参数对肝脏肿瘤血流状态反映,对肿瘤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