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与患者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宫颈癌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比较宫颈癌超声造影定量及定性的特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比较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PI值显著增高,TTP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UC值和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0 cm及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出现非均匀性增强和血流灌注缺损概率明显升高(P<0.05),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与增强程度、增强边界清晰与否及增强方式之间无明显联系(P>0.05)。时间-强度曲线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为低分化的宫颈癌PI值较高、中分化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P、MTT及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的PI、TTP、MTT及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反应病灶内的微循环灌注情况,还能够从定性和定量指标两个方面评价,跟常规超声相比更有利于进行宫颈癌的无创性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D1L)、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HD1L、ECRG4蛋白表达并对比,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宫颈癌组织CHD1L、ECRG4蛋白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CHD1L、ECRG4蛋白表达与HR-HPV感染的临床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CHD1L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ECRG4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腺癌、未/低分化患者宫颈癌组织CHD1L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鳞癌/其他、中/高分化患者,宫颈癌组织ECRG4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于Ⅰ~Ⅱ期、鳞癌/其他、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感染占比为77.55%,HR-HPV感染患者宫颈癌组织CHD1L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无HR-HPV感染患者,ECRG4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HR-HPV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CHD1L与HR-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26),ECRG4蛋白表达与HR-HPV感染呈负相关(r=-0.792,P=0.010)。结论宫颈癌组织CHD1L蛋白表达阳性率高,ECRG4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有关,且前者与HR-HPV感染呈正相关,后者于HR-HPV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子宫内膜癌标本61例,同时取患者相应的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组织芯片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每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PA及其抑制物PAI-1的表达情况。结果:PAI-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7.7%(23/6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0.7%(37/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8,P<0.05);PAI-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u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6%(26/6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3%(13/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uP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但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此外,uPA和PAI-1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和PAI-1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PAI-1的低表达和uPA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和Heps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及癌旁2 cm处组织,分别纳入宫颈癌组及癌旁组,均为70例;并选取同期因宫颈良性病变于本院手术获取的20例良性病变宫颈组织,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结(SP)法检测上述3组组织中HMGB-1及Hepsin蛋白表达情况,并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差异,不同临床因素下HMGB-1及Heps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及此2种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对2种蛋白不同阳性表达强度宫颈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取得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宫颈癌组HMGB-1及Heps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较癌旁组或对照组高,而癌旁组此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结果显示,良性病变宫颈组织中HMGB-1及Hepsin蛋白表达呈阴性,而宫颈癌癌旁组织中此2种蛋白呈淡黄色或黄色阳性(++)表达,宫颈癌组织中,则此2种蛋白呈棕褐色强阳性表达(+++),并且主要位于细胞质。③宫颈癌组的70例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者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T1+T2者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远隔器官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者的Heps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者、无淋巴结转移者及肿瘤TNM分期为Ⅰ+Ⅱ期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MGB-1蛋白与Heps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15.27,P=0.01)。⑤影响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HMGB-1蛋白(+++)表达(HR=11.637,95%CI:4.351~38.213,P<0.05)及Hepsin蛋白(+++)表达(HR=10.142,95%CI:4.285~33.275,P<0.05)。 结论HMGB-1及Hepsin蛋白的增强表达与宫颈癌侵袭性增强有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20ctn和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依据随机原则,选取78例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进行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宫颈癌病理组织和癌旁3 cm组织,均保存于该院病理科室,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30个月。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120ctn、Bcl-2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临床间的关系,并进行ROC分析。结果 P120ctn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0.76%(24/78),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为75.64%(59/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1,P<0.001);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69%(45/78),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为26.92%(21/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0,P<0.001);宫颈癌组织中的P120ctn、Bcl-2与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均P<0.05),与年龄、肿瘤类型无关(均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EG-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宫颈癌组织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EG-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宫颈癌组织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EG-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AEG-1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显示AEG-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EG-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EG-1的表达与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AEG-1的过表达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8例)和非转移组(60例)。观察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基础强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的峰值强度、到达时间、增强强度和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强度、达峰时间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均P<0.05)。两组患者卵巢癌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为卵巢癌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生物钟基因Cry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80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肝组织中生物钟基因Cry1蛋白的表达,探讨Cry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ry1蛋白的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主要位于细胞核;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52.50%和28.75%,阳性表达评分分别为(6.27±1.25)分、(4.19±0.89)分和(2.24±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y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直径大小、包膜是否完整、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Edmonfson分级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Cry1在机体中主要起维持生物节律的作用,其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可能对肿瘤浸润生长及转移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血清微小核糖核酸-4687-5p(miR-4687-5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1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两组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并比较,对比研究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根据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比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在年龄、最大肿瘤直径和病理类型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低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2/3、有阴道壁累及、有宫旁组织累及患者中的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分别低于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2/3、无阴道壁累及、无宫旁组织累及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为25.74%(35/136);复发组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遵医嘱用药、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偏低均是宫颈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女性,其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阴道壁累及、宫旁组织累及、复发有关,不遵医嘱用药和血清miR-4687-5p表达水平偏低均为宫颈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3在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组织中miR-143的表达,分析miR-143在维、汉族间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宫颈组比较,miR-143在宫颈癌组中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人群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4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miR-143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Z=-2.127,P=0.033);nO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组miR-143表达明显低于肿块直径≤4 cm的宫颈癌组(Z=-2.628,P=0.00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miR-143在不同肿块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中,AUC分别为O.711和O.697,均>O.5。评价癌肿直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2.2%;评价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60.4%。miR-143表达与患者年龄、癌浸润深度、子宫旁浸润、FIGO分期、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miR-143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且无种族差异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及病情预测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疑似宫颈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常规超声、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比较两种方法判断宫颈癌病理分期、浸润程度的符合率。同时,分析不同类型宫颈病变在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时的增强参数变化情况。结果20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共确诊宫颈癌1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3例,正常5例。常规超声和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宫颈癌病理分期符合率分别为61.6%和81.4%,诊断宫颈癌浸润深度符合率分别为75.0%和91.3%,经阴道超声造影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宫颈癌患者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时的增强强度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正常宫颈受检者,而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则均呈相反规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可以为宫颈癌的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评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朴素宙  梁丽梅  王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4):2323-2324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宫颈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宫颈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ANXA2的表达,并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组织中ANXA2的表达情况。结果:ANXA2在宫颈癌、宫颈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56.8%及1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ANXA2的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XA2高表达与宫颈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4月在本院就诊并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42例,分析比较患者超声造影和核磁共振(MR])两种检查结果. 结果 CEUS在判断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阴道侵犯情况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在判断宫旁侵犯、盆腔其他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方面与M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为54.8%(23/42),MRI诊断正确率为95.2%(4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CEUS在测量宫颈癌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阴道侵犯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在判断宫旁侵犯、盆腔其他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维甲酸受体β(RARβ)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宫颈癌和28例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标本,RT-PCR法检测宫颈癌和宫颈炎组织中RAR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宫颈癌和宫颈炎组织中RA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并对随访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宫颈癌组中的RARβ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宫颈炎组,宫颈癌组中的RARβ蛋白表达阳性比例低于宫颈炎组,宫颈癌组中的RARβ蛋白含量平均值低于宫颈炎组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β蛋白在宫颈癌Ⅲ/Ⅳ期阳性表达比例低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RARβ表达阳性比例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β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患者中死亡率和复发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β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其可作为宫颈癌患者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住院及门诊正规随访的宫颈癌患者60例(宫颈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活检组织中SPAG9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宫颈正常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SPAG9的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PAG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AG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鳞癌和腺癌患者活检组织中SPAG9表达的IRS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组织中SPAG9表达的IRS积分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组织中SPAG9表达的IRS积分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SPAG9表达的IRS积分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PAG9水平与活检组织中SPAG9表达的IRS积分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活检组织中SPAG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PAG9水平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治、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大运  齐战  王东江  王会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5,(6):1074-1077,1085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和锌指结构转录抑制因子Snail的表达以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HIT和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肺癌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为31.25%(25/80),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71.25%(57/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中Snail的阳性表达率为76.25%(61/80),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32.50%(26/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吸烟史、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p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5)。Snail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5);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与FHIT呈负相关(P<0.05)。结论 Snail高表达与FHIT低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永康市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C-Ag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等资料的关系;ROC曲线对SCC-Ag诊断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的含量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年龄、流产史、孕次以及宫颈癌家族史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以及16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表达与患者孕次、流产史以及患者宫颈癌的家族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腺癌或其他病理类型患者显著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高分化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低分化患者显著高表达,FLGOⅠ-Ⅱ期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FLGOⅢ-Ⅳ期患者显著低表达,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显著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4%和93.11%,SCC-Ag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8%和80.20%。结论 SCC-Ag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FLGO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miR-101水平,以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探讨其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mi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调(0.54±0.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miR-101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绝经与否的宫颈癌患者miR-101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0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转移和侵袭能力有关,可作为治疗及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并可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永康市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C-Ag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等资料的关系;ROC曲线对SCC-Ag诊断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的含量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年龄、流产史、孕次以及宫颈癌家族史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以及16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表达与患者孕次、流产史以及患者宫颈癌的家族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腺癌或其他病理类型患者显著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高分化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低分化患者显著高表达,FLGOⅠ-Ⅱ期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FLGOⅢ-Ⅳ期患者显著低表达,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显著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4%和93.11%,SCC-Ag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8%和80.20%。结论 SCC-Ag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FLGO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例正常对照、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31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10例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并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①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C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C水平高于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II/III组血清VEGF-C水平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浸润深度≤1/2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较浸润深度>1/2的患者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升高可能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推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VEGF-C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预示宫颈癌不良预后,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变化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