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71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分为生育期和围绝经期两组,通过分析诊刮后子宫内膜病理学类型及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探讨诊刮的价值。结果生育期和围绝经期妇女中以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多见(360/712),占50.56%,其中均以无排卵型为主(286/360),占79,44%;内膜增生过长的病理类型从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有随年龄增高趋势;内膜癌患者主要集中在围绝经期。结论两组患者子宫异常出血患病率相似,诊刮、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对病变的综合分析是做好子宫异常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及正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及分析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特点。方法:对60例因子宫异常出血而来本院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其以B型超声进行检查,并对其子宫的位置和大小作初步的探查,及后对其展开子宫内膜活检。最后对所有活检的结果展开病理分类,对该6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对患者子宫异常出血展开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分类显示,出现比例最高的为子宫内膜增生,占总比例为45%,其次为子宫内膜炎,占总比例的20%,其次为妊娠相关疾病,占比例为18.3%,同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326,P=0.009、0.000)。而子宫内膜炎的类型当中,比例最高的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所占比例为76.7%,其次为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占比例为10%,其次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占比例为8.3%。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3.326,P=0.001、0.000)。结论:对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采用子宫内膜活检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性很高,很适合因为器质性疾病而出血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而对于全身性疾病以及卵巢疾病来说,则要同其他的检查方式相结合,如此方能保障准确率,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子宫异常出血患者20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刮宫检查、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为器质性子宫出血,占24%;80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占40%;72例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基本正常,占36%。结论:通过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准确诊断子宫异常出血,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子宫异常出血(AUB)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为了提高AUB的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其类型,找出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方法选取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12月收治住院诊断为AUB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观察指标在总体收集资料上分析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结果,分析比较两组资料数据。结果 152例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统计后可见,功能性出血61例,占40.13%;器质性出血41例,占26.97%。功能性出血患者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占功能性出血患者的72.13%。AUB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随年龄加大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B为妇科常见的病症,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在非妊娠期间子宫出现的出血症状。在总结分析AUB的所有临床表现,讨论AUB与子宫内膜病理相关性。分析资料显示结果在临床检查的应用价值,为妇产科临床治疗与研究AUB和子宫内膜相关疾病提供依据,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周协和  方智淑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63-206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特点及对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对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286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6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中,以围绝经期妇女多见[223例(77.97%)]。子宫内膜增生的类型以单纯性增生为主共192例(67.13%),复杂性增生65例(22.73%),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5例(1.75%),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24例(8.39%)。在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中,围绝经期妇女(93.1%)显著高于生育期(P<0.05)。结论:准确理解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特点及对病变的综合分析是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郭志慧 《药物与人》2014,(5):239-239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1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分为A、B三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情况比较。结果:A组患者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及性交疼痛发生率与B组之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半根治手术及根治手术治疗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保守治疗复发率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不孕症经保守治疗后自然妊娠率之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及性交疼痛等临床特点,两组患者行根治手术临床复发率为零,行保守治疗患者小年龄组患者复发率相对于高年龄组患者低,手术疼痛缓解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别,小年龄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自然妊娠率相对较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子宫内膜增生(EH)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临床病理表现,以提高临床在此方面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妇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358例EH刮宫标本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了解EIN的病理表现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结果:在各类型EH标本中,EIN的发病率各有不同。其中复杂性EH伴不典型增生标本中,EIN发病率为89.5%%,相比单纯性EH、单纯性EH伴不典型增生、复杂性EH的3.6%、7.1%和14.3%均显著增高,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与其他类型EH相比,复杂性EH伴不典型增生患者发生EIN的概率往往较高,因此明确把握EIN的病理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EH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的相关因素和常见临床症状,为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就诊且确定为EMT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非EMT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和临床症状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结果 (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进而确定EMT的高发风险因素和常见临床症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剖宫产史,人流次数,经期,月经周期,避孕方式,肥胖,饮酒习惯,血型,痛经,阴道炎史,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2次以上人工流产,经期7 d,月经周期25 d,避孕方式为IUD是EMT的危险因素(P0.05)。高发性常见症状为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经常性痛经(P0.05)。结论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2次以上人工流产,经期7 d,月经周期25 d,避孕方式为IUD是EMT发生的高危因素,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经常性痛经等可作为临床诊断EMT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检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为寻找子宫内膜增生并发子宫内膜癌的可预测性因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7年3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诊刮为子宫内膜增生并行子宫切除术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将并发子宫内膜癌的65例患者归为病例组,未并发子宫内膜癌的8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并发子宫内膜癌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中并发子宫内膜癌者65例占4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并发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OR=2.937,P=0.049)、BMI(OR=2.526,P=0.050)、糖尿病(OR=2.296,P=0.041)、活检病理类型(OR=3.062,P=0.009)。存在1种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OR=2.324,P=0.035),当危险因素增多至2个、3个、4个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高更显著(OR=3.856、P=0.017;OR=5.524、P=0.006;OR=6.859、P=0.001)。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以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病理分期Ⅰa期、浅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阴性多见,随访期间未见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年龄、肥胖、糖尿病和术前活检为复杂性不典型增生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并发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年龄较大、肥胖、合并糖尿病及术前活检为复杂性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应警惕其并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较高,可考虑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来进一步确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更年期门诊常见症状,诊断性刮宫为绝经后查因的常用手段之一。为了解绝经后流血妇女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开展围绝经期保健提供病理学依据,我们对本院近10年来603例绝经后流血诊刮病检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资料为我院1990~1999年妇科门诊绝经后流血子宫内膜活检病例608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5.20岁;绝经年龄35~58岁,平均绝经年龄49.17岁;绝经时间1~32年,出血病史短则1~10天,长则2~3年。1.2送检内膜石蜡包埋,HE染色。少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治疗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18例,其中放置IUD患者186例,未放置IUD患者132例,比较各患者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结果 放置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比例为39.25%,明显高于未放置IUD患者(χ2=23.195,P<0.05);放置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单纯增生的比例为3.23%,明显低于未放置IUD患者(χ2=10.722,P<0.05);两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828、1.550和0.030,均P>0.05);放置IUD组>40岁和≤40岁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76、0.095、0.035、0.037和0.923,均P>0.05);IUD放置年限≥5年和<5年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71、0.775、1.600、0.322和0.002,均P>0.05).不同类型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9、2.386、0.401、0.746和2.386,均P>0.05).结论 IUD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肌瘤等的发病率;IUD是一种安全的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并分析两组发病原因。结果术后1~2年,对照组患者妊娠率为29.31%,复发率为20.68%,而观察组妊娠率为60.34%,复发率为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选取的116例患者中,盆腔生理结构改变不孕患者52例(44.82%),输卵管病变不孕患者47例(40.51%),免疫及炎症因子异常引起的不孕患者21例(18.1%),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不孕患者25例(21.56%)。结论盆腔生理病变和输卵管病变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概率较高。相比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14.
卢荣斌 《医疗装备》2023,(5):158-160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其病理特点,多数患者最终选择手术治疗。实施手术的时机、术中卵巢功能的保护、术后如何减少复发等问题备受关注。该研究通过阐述青少年期、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卵巢型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诊治中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9例行妇科手术证实为非内异症的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选择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病例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对17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次、产次、人流次数、体重指数、职业、血型、避孕措施及原发性痛经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的单因素(P<0.05),最终职业(OR=2.52,95%CI:1.28~4.94)、血型(OR=2.46,95%CI:1.13~5.36)、妊娠次数(OR=0.78,95%CI:0.65~0.93)、剖宫产史(OR=2.39,95%CI:1.07~5.38)、原发性痛经(OR=3.49,95%CI:1.81~6.73)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P<0.05)。结论:从事脑力劳动、A型血、剖宫产史及原发性痛经为经手术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妊娠次数多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翟芬菊  李彩菊  杨利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55-2456,250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00例非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中,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患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主要是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而产生,存在诸多高危因素,需及早做好预防与诊治。  相似文献   

17.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产科疾病的常见症状,许多疾病均可引起,要想明确病变类型,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简便而可靠的方法是刮取子宫内膜做病理检查。因为病理标本的采集、临床资料的提供及患者确诊后治疗信息的反馈都有赖于妇产科医师的密切配合,所以妇产科医师在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病理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分析 ,了解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 1例临床诊断子宫异常出血者进行诊断性活检 ,通过子宫内膜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结果 :其中 95例与正常子宫内膜周期相似 ,78例子宫内膜有功能性改变 ,2 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子宫内膜为器质性改变。结论 :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的依据并对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流术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必要措施。方法:对药物流产术后子宫内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药流术后发生子宫异常出血者156例,其病理组织学结果83.33%有绒毛和(或)滋养细胞变性坏死。结论:药流后宫颈口已扩张,故刮宫术是较易让患者接受且止血效果较明确的积极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疾病。EMs是妇产科不孕的常见原因,但其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至今仍无有效方法治愈,其原因包括多方面且十分复杂。近几年多位学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机械性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应答异常,腹腔液中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前列腺素的改变),以及内分泌异常(高催乳素血症,β-内啡肽分泌异常,卵巢功能障碍及黄体功能不足)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