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补体C3、C4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炎分级的关联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0例CHB患者为观察组,选取7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行肝脏病理学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记录两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不同肝炎分级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析其关联性。结果观察组血清补体C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G3、G4级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低于G1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肝炎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补体C3、C4均会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并与肝炎分级呈明显负相关,可为患者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儿童慢性乙肝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各型慢性乙肝的临床关系。方法:对48例慢性乙肝(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16例,重度组7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补体C3、C4进行监测,C3、C4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慢性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肝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慢性重度组和中度组间C3、C4水平差异无显性(P>0.05);慢性轻度组和健康对照组C3、C4水平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血清补体C3、C4水平是对一种慢乙肝进行病情评估,监测愈后转旭和指导治疗和重要指标。对判断HBV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补体C3,C4,BF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随着病程的迁延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其主要原因是免疫病理损害造成肝脏损害。肝脏是合成补体的重要器官。补体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组观察了113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检测其发病时血清内补体C3、C4、BF(B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围术期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进行CPB手术和20例非CPB手术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和术后72 h),测定其血清补体C3、C4的水平。结果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CPB停流转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0.67±0.29 g/Lvs1.36±0.61 g/L,P<0.01),术后2 d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71±0.51 g/Lvs1.36±0.61 g/L,P<0.01);血清补体C4水平在CPB停流转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0.14±0.07vs0.27±0.16 g/L,P<0.01),术后3 d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0.35±0.18 g/Lvs0.27±0.16 g/L,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PB围术期观察血清补体C3、C4水平对心脏外科临床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DNA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进行定量检测。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随慢性乙肝临床类型的加重,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逐渐升高(P<0.01),而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BV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志芳 《中外医疗》2012,31(15):170+172-170,17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青少年患者与肝损伤指标之间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建立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定量检测慢性肝炎(CH)137例、血清HBV DNA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后作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患者ALT升高者大多HBV-DNA升高明显,HBeAg阳性组HBV DNA均值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HBV-DNA含量对慢性乙肝青少年患者有相关性,特别是HBeAg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肝HBV-DNA载量对甘利欣降酶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利欣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降酶效果.然而,慢性乙型肝炎,尤其是"大三阳"者,有疗效差易反跳的现象.观察HBV-DNA载量的高低对其的影响,对提高"大三阳"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动态观察,发现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IgG高于正常值(P<0.01),IgA、IgM、C3、C4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经中医辨证治疗后,IgG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HBV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反应明显,体液免疫功能亢进;C3值正常说明湿热蕴脾证属邪正相持阶段,患者正气亏虚的程度不太严重.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系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免疫成分大量消耗.为观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清补体 C3、C4水平的变化,自1998年11月-2000年4月,我们对部分住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病人血清 C3、C4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习浩  刘荣静  刘志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81-128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M及PreS1-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24.1%(41/170),PreS1-Ag阳性率为61.7%(105/170),两者阳性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39.38,P〈0.005),110例"小三阳"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达58.2%(64/110)。结论 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明显优于HBeAg,是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良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DC-CIK细胞免疫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乙肝病毒核酸物质(HBV-DNA)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HBV-DNA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含量及肝功能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疗法可有效清除乙肝病毒,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乙肝患者血浆HBVDNA水平与乙肝五项指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五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267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记物(乙肝五项)的表达关系。患者血浆标本中HBV-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根据含量高低分为四个等级(小于103/ml、103-105/ml、105-107/ml、大于107/ml);乙肝五项指标(HBsAg、抗HBsAb、HBeAg、抗HBeAb、抗HBcIgM)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按照阳性、阴性统计。结果乙肝患者血浆中HBV-DNA检出率为61.8%,HB-sAg、抗-HBsAb、HBeAg、抗-HBeAb、抗-HBcIgM的检出率分别为98.50%、1.12%、42.70%、40.45%、96.25%。在HBV-DNA含量不同的患者中,乙肝五项的检出率也不相同,随着HBV-DNA含量的升高,HBsAg、抗-HBcIgM的检出率变化不大,而HBeAg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抗-HBeAb检出率逐渐降低。结论血浆中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出现不同的表达,这对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照观察正常人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Caspase-3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探讨Caspase-3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6例CHB患者和15例正常肝组织进行Caspase-3检测,并检测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乙型肝炎患者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表达与CHB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ALT和CHB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表达的活性随肝炎炎症程度增高而增强,从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凋亡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应用国产拉米夫定组设为观察组,30例应用葛兰素史克生产的贺普丁组设为对照组,各观察2年,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各观察时间点ALT的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两年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贺普丁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血清转氨酶、HBV-DNA载量与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HBV-DNA载量及乙肝五项指标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LT水平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HBV-DNA载量<30IU/ml的占比、血清AST、AST/ALT及GGT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二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sAg()患者比较,血清中ALT、AST、GG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患者的AST/ALT、HBV-DNA载量<30IU/ml的占比均显著低于HBsAg()患者(P<0.05)。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血清ALT、AST、AST/ALT及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ALT、AST、GGT水平逐渐升高,AST/ALT逐渐降低。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转氨酶、HBV-DNA载量与乙肝五项指标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后HBV—DNA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单个核细胞的CD4+、CD8+分子表达情况;同时用荧光PCR法检测CI-I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BV—DNA表达在怀孕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意义;动态观察HBV—DNA水平,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妊娠后肝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血清HBV-DNA水平与a—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组233例,肝炎肝硬化组105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其中慢乙肝组分为轻度组159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45例,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与AFU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所有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慢乙肝组与肝炎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三组间AFU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在慢乙肝中,轻度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重度组为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HBV-DN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轻度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中度、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AFU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BV-DNA水平、AFU活性可以作为HBV感染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受肝脏炎症活动影响,AFU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microRNA-122(miR-122)、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指导CBH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3月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检测miR-122和HBV-DNA载量,采用肝功能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ALT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LISA竞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分析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载量与血清miR-122、ALT含量的关系。结果?模式1、2和3的患者HBV-DNA载量较模式4患者高(P?<0.05),模式1的患者血清ALT含量较其他模式患者高(P?<0.05)。低病毒载量组患者血清ALT阳性率最低(P?<0.05)。超高病毒载量组患者miR-122相对表达量较其他载量组患者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DNA载量与ALT和miR-122均呈正相关(r?=1.024和0.946,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血清miR-122、ALT均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CHB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少卿  曹文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28-729,746
目的分析孕妇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关系,以便指导免疫干预,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240名乙肝携带孕妇的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HBV-M,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测定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有差异。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P〈0.05);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HBsAg(+)、抗-HBc(+)]及[HBsAg(+)]3种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9.1%、29.5%和16.7%。HBeAg阳性的乙肝孕妇血清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的乙肝孕妇(P〈0.05),HBeAg阳性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乙型肝炎孕妇HBV-M和HBV-DNA含量之间存在联系,联合检测HBV-M及HBV-DNA对阻断HBV母婴传播及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