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郭明慧 《当代医学》2021,27(1):72-74
目的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实施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治疗后1、2、3个月,两组囊肿直径均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妇科恶性肿瘤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11例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中卵巢癌3例,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癌2例.平均年龄50.4岁.淋巴囊肿发现于盆腔术后21~84 d,8例有临床症状,3例无症状.其中单侧囊肿8例,双侧3例.囊肿大小(23~65)mm ×(28~71)mm.超声检查表现为盆腔或腹股沟区的无回声或液性暗区,内部光点均匀,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结论 发生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盆腔囊性病变可经超声诊断为淋巴囊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断端处理方式和盆腔引流对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A组和B组各50例,均予以4号丝线结扎淋巴管断端,但A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B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C组和D组各50例,采用百克钳电凝淋巴管断端,但C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D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记录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引流管拔管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结果 四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和D组患者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D组3组相互比较,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克钳配合负压引流是预防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最佳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盆壁髂血管深部入路置管引流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深部淋巴囊肿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住院的75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出现82个盆腔深部淋巴囊肿,其中无伴随症状的淋巴囊肿6个,有伴随症状的淋巴囊肿76个,伴有疼痛45例、发热32例、下肢水肿12例、下肢血栓1例、同侧肾脏积水3例。选择超声引导下经盆壁髂血管深部入路穿刺置管,观察该路径的可行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疗效。 结果 82个淋巴囊肿中,78个存在置管路径,该路径可行性为95.1%。置管过程中1例因盆壁血管穿刺出血终止置管,1例因髂外动脉穿刺出血终止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7%。除2例出血患者外,所有病例均完成置管,其中3例置管完成后同侧下肢麻木无力无法行走予以拔管,且均发生在通过该路径置管的初始阶段,置管成功率为93.9%。术后随访显示无症状淋巴囊肿均缩小原径线1/2以上,有症状的淋巴囊肿症状消失49例,症状缓解15例,置管引流总有效率为85.4%。 结论 对于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深部淋巴囊肿,直接经腹壁穿刺置管无安全路径时,经盆壁髂血管深部入路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实现置管引流,且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主要术后并发症之一,最早由Kobyashi于1950年报道,其发生率报道为4.3%-48%,可能与If缶床观察时间和检查方法不同有关,戚世芳等…研究发现,术后不同时间内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不同。盆艟淋巴囊副呢;成的明确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程文俊等认为其发生率与术式无关,以术后1-2周发生率最高。中医认为,湿热与瘀血互结是形成盆腔淋巴囊肿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病例1,24岁,因“下腹胀痛1月余,发现盆腔包块3天”入院。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无压痛;右附件区可及约15 cm×12 cm×12 cm大小质中包块,边界清,活动欠佳,无压痛,左侧未触及明显异常。查甲胎蛋白(AFP)>2000.00 ng/mL,CA 125144.2 u/mL。盆腔磁共振成像(MRI):①左侧附件区巨大占位,考虑为囊腺癌可能性大。②盆腔及腹腔腔内少量积液信号。2020年7月7日行经腹探查+右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开放后腹膜对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267例妇科恶性肿瘤行广泛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后腹膜组148例,关闭后腹膜组11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72h盆腹腔引流量、手术后发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淋巴囊肿形成的差异。结果  开放后腹膜组淋巴囊肿发生率为5.4%,关闭后腹膜组患者淋巴囊肿发生率为17.6%,开放后腹膜组术后淋巴囊肿的形成率低于关闭后腹膜组(P <0.05)。在术后形成淋巴囊肿的患者中,开放后腹膜组3例、关闭后腹膜组8例患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开放后腹膜组术后72 h盆腹腔引流量多于关闭后腹膜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开放后腹膜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和不结扎盆腔淋巴管断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寻找能更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手术方式&#65377;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接受由同一医生主刀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排除心&#65380;肺&#65380;肝&#65380;肾等器质性疾病&#65380;低蛋白血症及放疗史,根据由SAS 8.0系统产生的随机数字表相对应,共收集32例,随机结扎左侧或者右侧腹股沟深淋巴管&#65380;闭孔近端淋巴管&#65380;闭孔远端淋巴管&#65380;髂总淋巴管&#65380;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于术后第1&#65380;4&#65380;12&#65380;24周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了解结扎侧与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65377; 【结果】 开放侧术后第1周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0.63%:15.6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4周&#65380;第12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3.75%:21.88%&#65380;26.67%:16.67%),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第24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低于结扎侧(10.35%:13.79%),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5377;【结论】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腹股沟深淋巴管&#65380;闭孔近端淋巴管&#65380;闭孔远端淋巴管&#65380;髂总淋巴管&#65380;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在近期能够较有效的防止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65377;  相似文献   

10.
淋巴囊肿是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选择术中局部应用生物制剂(如纤维蛋白封闭剂、明胶凝血酶基质和氨基丙烯酸正丁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腹膜开放法、网膜成形术、术后应用奥曲肽及术后使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联合内服等多种方法可降低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中药大黄、芒硝外敷和超声介导下注入硬化剂(乙醇、聚桂醇和博来霉素等)是目前治疗淋巴囊肿的常用方法。此外,饮食调整和手术治疗也是治疗淋巴囊肿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近年来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和术后预防及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其有效性及优缺点,从而总结出降低淋巴囊肿发生率及提高淋巴囊肿治愈率的有效方法,为临床促进淋巴漏口的愈合及预防淋巴囊肿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组,分为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以及良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 h、24 h、3 d、7 d采血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P选择素、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等。观察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组术前凝血系统分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1 h和24 h vWF、GMP-140、TAT均明显升高,术后3 d各指标逐渐下降。在术前及术后1 h、24 h、3 d恶性肿瘤组各指标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高凝状态会进一步加重,到术后7 d会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改良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 CDT)对妇科盆腔肿瘤术后中重度下肢淋巴水肿(lower limb lymphedema, LLL)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妇科盆腔肿瘤术后中重度LLL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和改良组(39例)。对照组患者用传统CDT治疗,包括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MLD)、多层低弹力绷带包扎、功能锻炼以及自我皮肤护理;改良组用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替代MLD,其余不变。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以卷尺测定患肢周径,计算肢体体积(lower limb volume, LLV),淋巴水肿相关症状量表评价淋巴水肿症状,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细胞外水分比率,超声显像检测皮肤全层增厚度、皮下组织增厚度、深筋膜增厚度、皮下组织回声评分、皮下组织形态评分,对患者情绪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患肢周径、LLV、细胞外水分比率降低,淋巴水肿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经验,探讨其实用价值、优点及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7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追踪随访。结果17例患者1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310ml,清扫淋巴结平均18枚;术后盆腔引流管保留4~7天,平均5天;术后1例患者发生输尿管阴道瘘,行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并保留导尿,3个月后拔管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仅有一例发生淋巴囊肿。结论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野清晰,出血少,术后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短,淋巴囊肿形成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WT)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86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DVT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发生下肢肿胀疼痛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血栓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徐晓芬  庄晓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30-131,13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全程个体化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生理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住院时间[(7.16±2.14)d]显著少于对照组[(9.92±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全程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复发率,进一步保障了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术后访视对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肿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采用焦虑自评法,于手术当天和术后第一天至第二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与分析,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及血糖指标.结果 实施术前、术后访视的观察组的手术患者恐惧、焦虑及伤口疼痛值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回访分析24h疼痛分级和48h情绪状态,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术前、术后访视不仅对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而且对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着积极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妇科手术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象为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的5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经腹腔镜手术剔出病变,然后采用腹腔镜超声进行残存病灶扫查,发现后进行病灶定位,引导术者避开血管以最短的距离切除病灶,并与术前超声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相比较.结果 52例中9例经腹腔镜超声术中探查病灶后更正了术前诊断.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后,由腹腔镜超声探查发现残余病灶34例,均定位成功剥除.结论 腹腔镜超声可以指导妇科医师在腹腔镜下有效清除病变,减少残余病灶及术后复发;腹腔镜超声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妇科手术中是重要的辅助检测和引导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切除卵巢后雌激素下降,从而导致骨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月经规律组58例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未绝经)159例进行性激素、骨密度测定.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卵巢切除后出现E2下降、FSH升高,骨密度逐渐下降,均与手术绝经时间正相关.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切除卵巢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骨痛、骨折等合并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李馨  孙静 《吉林医学》2014,(24):5323-5324
目的:了解妇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妇外科2013年接受全身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病历,分析妇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的用药结构、用药合理性。结果:273例恶性肿瘤患者共计进行625例次化疗,其中出现98例次使用不合理,占15.68%,主要表现为预处理方法不当、溶媒选择不适宜等。结论:妇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重视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