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固尔苏联合辅助通气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乙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辅助通气,甲组在乙组基础上联合固尔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aO_2、PaCO_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12h后,PaO_2上升,PaCO_2下降,甲组患儿治疗12h后PaO_2明显上升(P0.05),PaCO_2指标明显降低(P0.05),且较乙组更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使用固尔苏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分别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和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6±1.04)d,(4.11±0.87)d;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2h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接近,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给予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pH]及X线胸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血pH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X线胸片总改善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促进病情转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兰考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HM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NCPAP治疗,给予观察组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和康复进程。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PaO_2/FiO_2、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压力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HMD,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以及病程发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在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患儿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0.0%,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CO2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传统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患儿血气情况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AP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入院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APA治疗,对照组单纯NCAPA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12,24h后,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APA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与肾上腺素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46例,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两组患儿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治疗,评定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呼吸机平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4%)低于对照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呼吸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PaCO_2低于对照组,pH、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气指标PaCO_2低于治疗前,pH、PaO_2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在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配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具有显著优势,可在提升患儿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血气指标,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呼吸机平均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66-69
目的探讨nBiPAP和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作为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给予呼吸机治疗的患儿共5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撤机后予nCPAP治疗,治疗组患儿撤机后予nBiPAP治疗,比较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及72 h内撤机失败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气胸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 PaO_2较高,PaCO_2较低(P0.05);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24 h、48 h、72 h PaO_2与48 h、72 h PaC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n BiPAP较n CPAP能明显缩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撤机失败率,患儿氧合状态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著,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发新生儿肺出血(NPH)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48例MAS并发NPH病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同时按随机数表法分配患儿至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下,Ⅰ组(n=24)单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Ⅱ组(n=24)同时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评估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PaO_2、OI指标值,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h的PaCO_2指标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Ⅰ组比较,Ⅱ组治疗后6h、12h的PaO_2与OI值,以及治疗后12h的PaCO_2值均显著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AS并发NPH患儿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同治疗,对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与氧合功能有明显作用,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NRDS患儿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管内注入PS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pH值]变化,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PaO_2/FiO_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aO_2、PaO_2/FiO_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牛肺表面活性剂,观察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机械通气参数、治疗后第2周疗效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总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呼气末正压通气、吸气峰压、吸氧浓度均较前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76.31%(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46%,对照组为44.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优于牛肺表面活性剂,其能明显降低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开支.  相似文献   

12.
兰海 《四川医学》2014,(7):839-84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儿6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30例为观察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氨溴索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h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h 的 PaO 2、血 pH 值均升高,PaCO 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NRD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对盐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兔进行肺灌洗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方法:25只新西兰白兔用盐酸诱导造模致PaO2/FiO2<150mmHg,然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以10ml/kg的容量灌洗:生理盐水(组Ⅰ)、表面活性物质1g/L(组Ⅱ)、表面活性物质3g/L(组Ⅲ)、表面活性物质6g/L(组Ⅳ)和表面活性物质12g/L(组Ⅴ),观察用表面活性物质洗肺治疗后PaO2/FiO2、PaCO2和气道吸气峰压(PIP)的变化。结果:组Ⅲ、Ⅳ、Ⅴ在治疗后30minPaO2/FiO2、PaCO2均显著改善,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PaO2/FiO2的改善不能持续3h,而PaCO2的改善不能持续2h,对于气道峰压(PIP)来说,只有组Ⅴ在30min出现显著降低但也不能持续2h。结论:用3g/L以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盐酸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进行肺灌洗治疗有效,可以明显改善PaO2/FiO2,但疗效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h,而且即使采用更高浓度的3、6、12g/L的表面活性物质也不能相应提高治疗效果或延长疗效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早期肺表面活性蛋白A、B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早期表面活性蛋白A、B(SP A、SP B)含量的变化。方法 复制油酸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采用WesternBlot和ELISA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SP A、SP B的含量。结果 BALF中SP A、SP B的含量在急性肺损伤后 1h就出现明显降低 (P <0 .0 1) ,并在 6h内维持较低水平。结论 急性肺损伤早期即出现SP A、SP B含量下降 ,同时 ,本研究所建立的表面活性蛋白含量监测方法灵敏度高 ,特异性好 ,可供实验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15.
张蕴  付研 《中国医药导刊》2006,8(4):289-29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不同应用方式对家兔急性肺损伤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盐水反复灌洗后致PaO2/FiO2<200mmHg,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PS(100mg/kg)采用注入法(T1组)和肺灌洗法(T2组),对照组(T3组)采用同等量生理盐水滴入。观察治疗后PaO2/FiO2、PaCO2和气道吸气峰压(PIP)的变化。结果:T1、T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组较T1更为显著(P<0.05);T2组气道峰压(PI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RDS早期采用外源性PS替代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肺氧合,肺灌注方法较注入法更优。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过程中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黄芪对脑系膜上动脉闭塞(SMAO)性休克时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家兔SMAO性休克模型,观察黄芪对入、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含量的影响,观察小肠及肺的病理变化。结果静脉给予黄芪注射液可使XO及MDA含量降低,且可防止SOD和PS减少,避免了休克及肺损伤的进行性加剧。结论SMAO休克过程中伴有肺损伤。黄芪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能减轻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休克肺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诱导的弥漫性肺损伤后不同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对动脉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纯氧机械通气15 min,经气管导管注入0.0 225mol/L的盐酸12 ml/kg,造成急性肺损伤。注入盐酸1 h后,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150 mmHg的动物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分别在盐酸注入后1 h(T1组)2、h(T2组)采用天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对照组在盐酸注入后1 h(C1组)、2 h(C2组)采用生理盐水肺灌洗。注入盐酸前、肺灌洗前、灌洗30 min、灌洗60 min、灌洗90 min、灌洗120 min测动脉血气值、其余时间每1 h监测一次。结果:肺灌洗30 min后T1组PaO2升高至300mmHg以上,随后逐渐下降;T2组PaO2升高到200 mmHg以上,随后呈下降趋势;两组对照组PaO2没有改善。结论: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可改善盐酸诱导的肺损伤兔的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葡聚糖在机体内能否增强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大鼠20只,经气管注入脂多糖(LPS)制成肺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二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组(PS组),气管内注入PS(6mg/mL)2mL/kg;含葡聚糖肺表面活性物质组(DPS组),经气管注入含1%葡聚糖的PS(6mg/mL)2mL/kg。观察期间行定压式人工通气。结果治疗前PS组和DPS组PaO2无明显差异[(86.4±10.9)mmHg比(75.1±14.7)mmHg,P>0.05]。行替代疗法后两组大鼠的PaO2均显著增加,其中DPS组的PaO2增加值大于PS组(P<0.05)。治疗前两组大鼠PaCO2无明显差异[(39.4±8.4)mmHg比(48.1±11.0)mmHg,P>0.05],行替代疗法后两组大鼠的PaCO2均有所下降,但PS组的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在60min时有回升。DPS组的PaCO2下降幅度大于PS组(P<0.01)。替代疗法后两组大鼠的胸肺顺应性有所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聚糖可增强PS替代疗法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对小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纳洛酮诱发戒断症状。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跳跃次数、体重下降等指标评定戒断反应强度。采用毛细管上升现象测定吗啡依赖和戒断小鼠离体肺灌洗液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组和纳洛酮催促戒断组离体肺灌洗液表面相对张力和表面张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且吗啡戒断组离体肺灌洗液表面相对张力和表面张力又明显大于吗啡依赖组(P<0.01)。结论:吗啡依赖和纳洛酮催促戒断小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下降,尤其是戒断期。这些变化可能是吗啡依赖造成肺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白鼠肠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昊  郑珊  孙波 《上海医学》1999,22(4):207-209
目的 测定大白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浓度及活力,结合肺组织病理改变,探讨包性肺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 健雄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三组:A组(对照);B组(肠缺血60分钟);C组(肠缺血6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右肺灌洗后,测灌洗液中总蛋白(TP)、总磷脂(TPL),饱和磷脂(DSPC)浓度,测左肺上叶/湿比值,左肺下叶病理检查。结果 1.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