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β及抑癌基因蛋白p5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癌患者108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交界性肿瘤患者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CK2β及p53在肿瘤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方面的差异及其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K2β和p53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β和p53的表达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CA125水平及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CK2β及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刘慧  王金花  呼斯冷 《智慧健康》2021,(36):22-24,27
目的 探讨HPV16及18型宫颈上皮内病变联合检测CK7、p16及p53蛋白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由于HPV或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而接受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81例,同时选取宫颈炎症患者30例,均接受CK7,p16及p53蛋白水平检查,比较各组CK7、p16及p53蛋白阳性率.结果 随着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8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宫颈上皮内瘤变石蜡标本20例及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EphA2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Ⅰb1和Ⅰb2期组织中表达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0.0%、50.0%、80.0%、95.0%,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76,P<0.05).观察组1(宫颈癌Ⅰb1期)和观察组2(宫颈癌Ⅰb2期)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0%、9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宫颈病变的进展与EphA2蛋白的表达强度之间呈线性相关(r=0.990,P=0.010).高、中和低分化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8%、90.6%和1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3,P<0.05);组织分化程度与EphA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呈线性相关(r=0.977,P=0.016).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2,P<0.05).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其可望作为预测宫颈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4.
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3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宫颈癌、1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53蛋白表达状况的检测.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5).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中,p53蛋白低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481>0.01),与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中,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2<0.005),与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p53蛋白的表达在淋巴转移组与非淋巴转移组差异无显著性(P=0.565>0.01),既p5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p53的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Sox2、p53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台州医院保存的宫颈癌组织92例为宫颈癌组,正常宫颈组织6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宫颈组织Sox2、p53表达情况,运用SPSS19.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Sox2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低分化患者Sox2蛋白和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P<0. 05);有淋巴转移患者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 05);临床分期Ⅱ期和Ⅲ期患者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 05)。Sox2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宫颈癌组织Sox2、p5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两者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mt-p53)蛋白和野生型p53(wt-p53)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t-p53蛋白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wt-p53 mRNA。结果: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降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在各级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癌前病变的发展,宫颈癌的分化程度降低,野生型wt-p53表达程度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的癌前状态到癌性增殖过程中,mt-p53蛋白在逐渐积累,造成肿瘤的恶性程度逐渐增高,wt-p53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wt-p53表达程度越低,肿瘤的恶性度越高。而mt-p53表达水平越高,wt-p53表达水平就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8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16蛋白、β-catenin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PV、β-catenin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1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6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HPV阳性率为75.36%,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HPV感染与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V阳性、β-catenin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16蛋白阳性患者高于阴性患者(P<0.05),P53蛋白阳性生存率与阴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调控P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中p53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组织标本100例,另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肺组织4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7.5%(11/40),显著低于肺癌组织中的66.0%(6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7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5%(35/40),显著高于肺癌组织中的41.0%(4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p53和p27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在不同临床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癌组织中p53和p27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16,P<0.05).结论 p53和p27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肺癌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新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白雪  李冬梅  李锐  黄可敬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58-4360
目的:探讨TBX2和P1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癌、40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TBX2和P1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TBX2在宫颈鳞癌、原位癌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82.50%、30.00%;P16为88.33%、87.50%、0%.与NCE组比较,TBX2和P16在鳞癌组及原位癌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BX2和P16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1);TBX2和P16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中呈正相关(r=0.66;P=0.039;P<0.05).结论:TBX2和P16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两者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促进因子,并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6、ESRβ蛋白在HPV相关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表面等离子谐振法检测90例宫颈癌中感染HPV类型及载量,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90例宫颈癌和30例对照组宫颈组织中p16、ESRβ蛋白的表达并分析结果。结果:HPV感染类型以51亚型为主,但16亚型和18亚型的平均载量较高,与其他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β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4.44%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p16、ESRβ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检测三者指标均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中的表达,并选取60例子宫内膜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探讨P53蛋白和MGMT蛋白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P<0.05;χ2=5.275,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χ2=9.818,P<0.05)及肌层浸润深度(χ2=12.23,P<0.05)有相关性;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χ2=14.67,P<0.05)和肌层浸润深度(χ2=16.90,P<0.05)也有相关性。结论: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病理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研究E6AP与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45例宫颈癌、10例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RT-PCR技术检测E6AP基因的表达。结果宫颈癌和CIN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6AP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高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E6AP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P53阳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织中的E-6AP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6AP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关系密切,参与了宫颈上皮组织癌变的发生,并且在宫颈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和p5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和p53蛋白在54例宫颈癌、2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低氧诱导因子-1α和p53蛋白在宫颈癌中强阳性表达、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少量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25.974,P〈0.01);②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Ⅱ、Ⅲ中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X^2=1.179,P〉0.05),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Ⅱ、Ⅲ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r=1.426,P〉0.05);③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X^2=7.488,P〈0.05),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X^2=8.589,P〈0.05),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X^2=12.295,P〈0.05),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成正相关(r=0.370,P〈0.05),p5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X^2=6.888,P〈0.05);④低氧诱导因子-1α与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39,P〈0.01)。结论低氧诱导因子-1α和p53蛋白过度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低氧诱导因子-1α与宫颈癌的发展和转移有关;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增加的同时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增加。二者具有正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肿瘤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P-AKT(Ser473)蛋白、HER-2、P53在人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AKT、HER-2、P53在乳腺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P-AKT蛋白、HER-2、P53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AKT蛋白、HER-2、P53在10例乳腺增生症、19例乳腺非典型增生疾病、1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结果用SPSS12.0软件分析. 结果 P-AKT蛋白、HER-2、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57.6%、65.3%、57.6%)和原位癌的表达(46.2%、61.6%、53.8%)显著高于在乳腺非典型增生性疾病(26.3%、5.3%、0.0%)及乳腺良性增生症的表达(0.0%,P<0.05).P-AKT蛋白、HER-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与其在乳腺原位癌中的表达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乳腺增生症与非典型增生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P-AKT蛋白的表达与HER-2、P53的表达均有相关性(P<0.01). 结论 P-AKT(Ser473)蛋白、HER-2、P53的高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并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P53与hMLH 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炎及宫颈癌中P53和hMLH1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2例子宫颈鳞癌和3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突变型P 53与hMLH 1蛋白表达。结果:P 53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2.26%和65.28%,差异显著(P<0.05);P 53在宫颈癌各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Ⅰ级36.36%,Ⅱ级72.73%,Ⅲ级67.86%,Ⅰ级与Ⅱ、Ⅲ级的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P 53表达率与宫颈癌分期无关(P>0.05)。hMLH 1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29%和58.33%,无显著性差异(P>0.05);hMLH1在宫颈癌各期中表达率分别为Ⅰ期60.00%,Ⅱ期52.63%,Ⅲ期33.33%,无显著性差异(P>0.05);hMLH 1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无关(P>0.05)。结论:P 53基因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hMLH 1表达缺失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尚不确切。  相似文献   

16.
杨俊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11-4612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测定了91例宫颈活检标本中端粒酶活性,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宫颈癌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90.1%,正常宫颈组织中无阳性表达。端粒酶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腺癌中阳性表达占95.2%,鳞癌阳性表达占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随着病理组织级别的升高,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增强,Ⅰ级、Ⅱ级、Ⅲ级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88.9%、1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ING1、P21 /WAF1、P53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 69例宫颈癌鳞状上皮组织、21例宫颈原位癌组织、18例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 检测P33ING1、P21 /WAF1 和P53的表达情况,并选择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P33ING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全部为阳性, 而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为 72 2% (13 /18); 宫颈原位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为 57 1% (11 /21); 宫颈浸润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为 59 4% ( 41 /69 )。PING1在原位癌、浸润癌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 (P<0 01 )。P33ING1与P21 /WAF1、P53表达有相关性 (P<0 01)。结论: ING1 是抑癌基因, 其蛋白P33ING1在宫颈癌中低表达, 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P33ING1、P21 /WAF1、P53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转录因子AP-2α参与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和癌症发生过程,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它能与很多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发现AP-2α与酪蛋白激酶2的β亚基(CK2β)有相互作用,在后续的内源性免疫共沉淀实验中,又发现酪蛋白激酶2的催化亚基α(CK2α)也存在于CK2β与AP-2α这个复合物当中。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CK2如何通过与AP-2α相互作用来调节AP-2α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m23-H1、P53和MMP-2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新疆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存档子宫颈组织,其中宫颈癌患者4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38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4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Nm23-H1、P53以及MMP-2蛋白表达情况及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Nm23-H1、P53及MMP-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正常子宫颈组织和CIN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m23-H1、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 05)。宫颈癌患者MMP-2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 05),与患者的年龄、间质侵犯深度、FIGO分期和组织类型无关(P0. 05)。结论 Nm23-H1及p53不能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预测因子。MMP-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和预后密切相关,是临床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癌疾病患者中HER-2、P53的表达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乳腺癌疾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HER-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数据显示为阳性概率约为41.67%(15/36),HER-2阳性概率约为30.56%(11/36),其阳性率与乳腺癌分级及预后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乳腺癌疾病出现因素和HER-2、P53存在直接联系,而HER-2和p53这两者是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判断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