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讨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综合分析20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患者均有头痛、视力模糊的表现,并且患者还伴有高血压,20例患者均做常规生化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进行常规的核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扫描。结果:20例PRES患者的MRI显示病变部位均位于顶枕叶并双侧基本对称,病变主要是皮质区,尤其是白质部分。病变信号主要集中在双侧基本对称的白质,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白质及受累皮层均呈高信号,边界不清,DWI显示部分病灶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表现弥散系数图(ADC)上呈高信号,部分病灶上呈高信号,ADC上呈等信号。治疗后随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逐渐减小,消失。结论:PRES好发于顶枕叶皮质及皮层下白质区,病变早期为血管源性水肿,晚期为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及时可以逆转,采用MRI、DWI等检查综合临床的典型特征分析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视力改变和癫痫等,影像学改变主要为累及双侧后脑部(顶枕叶)皮质下白质的可逆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能会有皮质受累,T2加权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改变。表观弥散系数(ADC)增高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高ADC值治疗后可逆性好。低ADC值则为不可逆损伤或者是真正的梗死。病理改变大部分认为与血压自我调节功能失调及内皮细胞破坏有关。自从该综合征首次被描述以来,许多病例报告显示多种疾病会引起此类综合征,包括高血压、子痫、应用细胞毒性及免疫抑制剂等,合理的诊断及治疗能够使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迅速恢复,如果诊断不当,则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细胞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经临床证实5例PRES的MR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3例子痫,2例肾功能不全,均有血压升高及抽搐病史。5例中斑片状异常信号灶均累及双侧顶叶,不同程度累及双侧基底节区、额叶、颞叶白质及颞叶、顶叶脑皮质,异常信号在T2WI及T2水抑制序列(Flair)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高信号。结论 MR对PRE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I,5例行MR静脉成像(MRV). 结果 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均有血压骤然升高病史.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颞叶、额叶、基底节、小脑、脑干等亦可受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4例,ADC图呈稍高信号,有1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者预后良好,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者预后欠佳. 结论 围产期PRE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MRI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DWI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魏月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5):697-699,704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临床和影像学结合诊断的综合征.PRES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头痛、癫痫、精神状态改变、视力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脑后部血管源性水肿为典型影像学表现,及时恰当治疗后临床和影像学异常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确诊为不典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5例不典型PRES患者有男性1例,女性4例,其相关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剖宫产术后高血压(3例)以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1例)。发病时患者的收缩压高值平均为188mm Hg,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患者恢复时间为2-14d。头颅MRI:病变主要发生于额叶(1例),脑干(3例),基底节区(1例),3例伴其他部位病灶,其中仅1例伴右侧顶枕叶病灶。T1WI病变区呈等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病变区呈高信号;大部分(4例)DWI病变区呈等或低信号,ADC呈高信号,小部分(1例)DWI病变区呈高信号,ADC呈等信号。患者于治疗后2-4周复查MRI,病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不典型PRES临床表现亦不典型,但是结合MRI表现还是有其特征性,影像诊断医生应当提高对其认识,尤其是对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表现明显不符,需要考虑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逆性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1例妊高征子痫患者首次MR检查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弥漫性T1WI低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等及稍高信号,皮质也可见受累。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经治疗两周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水肿消失,仅可见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另1例SLE患者,MR表现为双侧颞枕顶叶及部分额叶以白质为主长T1长,T2信号,皮质可见受累。累及基底节及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DWI呈等及稍高信号。患者入院3d后因DIC死亡。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MRI有一定特征性表现,DWI反应为血管性水肿。结合病因及临床表现,可早期为临床提供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症状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无症状中央变异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糖尿病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急性脑梗死1例,饮酒史2例.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均可见明显脑干异常信号,而无脑干病变相关临床症状.结论 无症状中央变异型PRES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RPLS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阐述RPLS的命名、影像表现、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结果:15例患者中孕产妇10例,肾功能衰竭2例,高血压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15例患者双侧枕顶叶均出现病变,其中同时累及双侧额叶4例、双侧颞叶1例、双侧尾状核头部和双侧额叶1例,9例仅局限于双侧枕顶叶,15例患者经治疗后复查MRI,病灶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RPLS的MRI表现多样,应重视其不典型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子癫7例,高血压脑病2例。9例均行CT、MR检查。结果:PRES的CT主要表现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病变累及双侧顶叶8例,枕叶5例,额叶4例,基底节区3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MRI对于显示病变有无、范围及皮质受累较CT更敏感。9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CT、MRI显示病灶逐渐减少、消失,呈可逆性改变。结论:PRES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1-143
目的探讨在患有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选择当中,CT与MRI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5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其入院后分别接受CT扫描与MRI扫描诊断,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检查情况、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MRI扫描检查的确诊情况多于CT检查,MRI确诊例数25例,CT确诊例数23例,但是两种检查方式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差异(P0.05),在所有患者当中,21例患者治疗8~20 d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接受CT检查显示病灶多为低密度病灶,MRI检查则出现高信号表现。结论对于患有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断,让其接受MRI的诊断效果要稍好于CT扫描诊断,可作为这类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产后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PRES在产后3-28 d出现,发生于两侧额顶叶及两侧枕叶1例,左侧额顶叶1例,双侧顶叶后部2例,CT表现为脑白质区低密度改变为主,2例病灶邻近矢状窦旁出血及病灶内散在出血,随访病灶范围、数目减少、消失;2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 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做出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均行MR DWI检查,MRI检查在CO中毒后15~90d内完成,DWI使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TR=2900ms,TE=84ms,b值为0和1000s/mm2。通过常规MRI、DWI及ADC图评价脑室周围脑白质区信号改变,测量病变区ADC值并与正常信号区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DWI序列均显示在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弥漫高信号影,显示范围与T2WI及Flair序列所显示范围相似,ADC图显示为轻度低信号或等信号,其平均ADC值均较T2WI及Flair序列显示正常的区域明显减低(P<0.05)。结论 脑白质区ADC值减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临床进展过程有关,通过对ADC值的观察能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进展过程及预后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RES的MRI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 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也可同时受累。结论 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RES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影像表现及疾病转归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病变主要分布在双侧顶枕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区,以白质受累为主,可累及胼胝体、脑干、小脑及额颞叶等.扩散加权成像(DWI)PRES常为等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表现为高信号.PRES一般是可逆的,部分可合并脑梗死或出血.结论 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采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及随访有助于对PRES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栗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或小脑也可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病灶DWI图呈等信号3例,略高信号2例,高信号1例,病灶DWI及ADC图呈混杂小片状低信号1例。经积极治疗随访发现,D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者预后较好,DWI呈高信号及DWI和ADC图均显示低信号者预后较差。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扩散加权成像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基础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随访了解预后.结果 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相关的常见疾病有各种肾病肾功能不全、妊娠及产后子痫、结缔组织病、免疫抑制剂应用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抽搐、视力下降、精神意识改变等.影像学具有多灶性、对称性、后部为主分布的特点,累及枕、顶、额的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病灶.一般预后较好,少数较差.结论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并不相同,病变并不都可逆,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中,病因为恶性高血压8例,肺部感染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子痫4例,肺癌化疗后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偏瘫等。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因复杂,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大多数病灶为可逆性,但有部分损害可长期存在,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